鄉愁似乎是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的一個非常自然的東西,我們對我們的生長的村落似乎有種難舍難分的情結。
鄉村
故土和鄉親是我們成長和奮斗的動力和來源,我們愛那邊讓我們生長的土地,唯獨我們不愛城市里面用鋼筋混凝土堆砌起來的格子或者是禁錮我們的牢籠。
唐代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寫道: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唐代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南宋陸游在《游山西村》中寫道: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宋朝徐璣在《新涼》中寫道: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鄉愁
這些關于我們美好鄉村的描寫充滿了我們對美好鄉村的向往,只是到現如今,我們似乎對農村沒有那么熱愛了,我們都希望在冰冷的城市掙扎,卻不愿意守住鄉村的美好,是什么讓我們這個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古國變得對農業農村不那么熱愛了?幾十年后我們的子孫們都沒有農村記憶的一代鋼筋混凝土的一代會把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帶到哪里去呢?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系,頻繁地到各地的鄉村走動。基本上在農村很少看到年輕人,甚至4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比較少見,鄉村的巷道里面盡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很多房屋本已經無人居住,有些房屋年久失修,很快就要倒塌。
鄉村意境
內心里有一種焦慮,是不是再過二三十年,這一個個鄉村就將消失在這個工業化信息化的潮流里面,我們除了可以在文藝作品中看到鄉村和鄉愁之外,我們已經全部迷失在這個讓人迷失的世界里。
當然很多人肯定說城市化意味著社會的進步,但是農村大規模的消解和消失真的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嗎?
鄉村
還是我們更應該珍視我們現有的鄉村把它打造的更完美,更宜居,讓城鄉生活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建立一個農村城市二元和諧發展的社會,而不只是讓一方替代另一方,讓我們的生態變得單一而乏味呢?
城市化真的是文明和進步的標志?還是我們本來可以把農村打造得更美麗更宜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