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明朝末年,王店鎮有一個穩婆,三十多歲,人稱李大姑。
李大姑不是本地人,她是十年前來到這里的,李大姑的接生手藝好,經過她手的產婦都是母子平安,十年來零事故。
李大姑不但手藝好,而且心地善良,窮人家生孩子她從來都不收錢,有時候還出錢出物接濟,因此,李大姑的名聲非常好,大家都稱她為活菩薩。
李大姑來的時候才二十出頭,她是孤身一人來的,好心的鄰居見她單身,就張羅著給她介紹對象,可李大姑都婉拒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嫁人。
其實,李大姑長得非常漂亮,皮膚白皙,五官秀麗,妥妥的一個大美人,如今三十多歲了,依然是風韻猶存。
這天 傍晚,李大姑剛吃完晚飯,準備洗漱之后就睡覺,因為今天太累,一天跑了幾十里山路,接生了兩個孩子。
她剛躺在床上,就聽見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生孩子這事不分白天黑夜,李大姑已經習以為常了,盡管渾身像散了架一樣,她還是強撐著從床上下來去開門。
“李大姑,我家老爺有請,你趕緊跟著我走一趟吧!”
李大姑問道:“家住哪里?”
男子說道:“城里王員外家。”
說道王員外,李大姑并不陌生,就在兩年前,她還去給王員外的小妾接生呢!
生孩子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李大姑渾身的疲憊一掃而光,頓時來了精神,她抓起包袱就出門。
男子讓她坐進馬車里,就趕著馬車飛快地跑了。
走到半路的時候,男子放慢速度,對李大姑說道:“有件事我先交代你一聲,今天生孩子的是我家小姐,這事你應該知道怎么做。”說著就遞給李大姑一大包銀子。
李大姑看著男人嚴肅的表情,她知道這事由不得自己,就收下了銀子。
說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就好,如果得罪了王老爺,那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馬車很快就到了王家,男子就把她領到一間屋子門前,門口的丫鬟趕緊就把她帶進了屋子里。
李大姑走進屋里,就看見床上躺著一個產婦,產婦的肚子高高隆起,她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發出痛哭的呻吟聲,但那聲音已經很微弱。
情況危急,李大姑趕緊吩咐丫鬟婆子燒熱水,找來棉布和剪刀。
一個婆子趴在她耳邊說道:“我家老爺說了,一定要保大人……”
李大姑看著奄奄一息的產婦,心中著急,但她知道,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慌亂。
李大姑把棉布放在水盆里浸濕,擰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搭在產婦的肚子上。
她雙手合在一起使勁地搓著 ,搓出熱氣之后就放在產婦的肚子上,順著一個方向推動。
不一會兒,李大姑就大汗淋漓,渾身的衣服都濕了,她兩只胳膊又酸又痛,但一刻也不敢耽誤,繼續用力推著產婦的肚子。
忙活了大概一個時辰,孩子終于生出來了,可孩子沒有哭。
李大姑神情凝重地說道:“孩子沒有保住!”
一個婆子趕緊出去了,告訴王員外孩子死了,王員外一聽不悲反喜,說道:“趕緊抱到亂墳崗里扔了!放在家里晦氣!”
婆子就來到房里抱孩子,然后就和一個家丁一起出去了。
李大姑心中慌張,趕緊就要告辭,王員外把李大姑叫到里屋說道:“這件事一定要保密,如果泄露出去我不會罷休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王老爺不信任我,為啥要去找我?”
王員外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李大姑,你是個聰明人,我相信你!”
李大姑說道:“如果王老爺沒有什么事,那我就回去了。”
王員外就讓車夫送李大姑回去,李大姑說道:“不用麻煩了,我的一個親戚就在附近住,他媳婦也快生了,我順便去看看,明日再回。”
李大姑匆匆地走出王家的院子,她一路小跑的朝城外的亂墳崗跑去,在月光的照耀下,她看見王家的婆子和一個家丁正從亂墳崗里走出來,李大姑趕緊趴在一處凹陷的地方躲了起來。
等二人走遠之后,她就跌跌撞撞地跑到亂墳崗里,看到一處地方剛被翻動過。
李大姑就用手使勁刨土,她心中著急,手指都刨出了血,終于看到那個粉嫩的小團子。
李大姑趕緊從包袱里拿出一銀針,扎在嬰兒身上,又俯下身子對嬰兒進行人工呼吸。
她心中祈禱,希望這孩子能活過來,過了好一會兒,孩子終于有了微弱的呼吸,李大姑心中歡喜,把小拇指放進孩子的嘴里,孩子就哇哇的哭了起來。
李大姑又驚又喜,趕緊把孩子抱在懷里,就一路小跑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李大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如果王員外知道了這個孩子沒有死,被她抱了回來,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次日,李大姑把孩子放在被窩里,熬米油給他喝,孩子喝飽之后就不哭不鬧,特別的聽話。
到了晚上,李大姑就收拾行囊,趁著月黑風高之際就抱著孩子悄悄離開了。
次日,村里的人沒有見到李大姑,還以為她去接生了。
可一連多日都沒有看見她,大家這才意識到,李大姑應該是離開這里了,就像十年前她來這里一樣悄無聲息。
大家都說李大姑太神秘了,紛紛猜測她來這里的目的以及突然離開的原因。
時間可以讓人忘記很多東西,李大姑也逐漸被人們遺忘在了時間的長河中,有人生孩子的時候才會被人們偶爾提起。
李大姑離開王店鎮之后,就抱著孩子來到了臨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有人打聽李大姑的來歷,李大姑就說家鄉受災,家里人都不在了,她是出來逃難的。
村民們聽了,都很同情她,見她帶著一個孩子不容易,大家都過來幫忙,為她修建了兩間木房子,讓母子在村子里安了家。
李大姑給孩子取名劉寶林,把他當自己的親兒子養。她在山村住下之后,依然干著接生的老本行,她心地善良,技藝精湛,很快就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
劉寶林這孩子不但長相漂亮,而起特別的聰明,三歲的時候,李大姑就把他送到鎮里的學堂讀書,希望他以后能夠功成名就,不要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眨眼十幾年過去了,劉寶林已經十九歲了,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子,他英俊瀟灑,風度翩翩,李大姑看著兒子,心中很是欣慰。
劉寶林知道母親養活他不易,他也非常的孝順,不但勤奮讀書,還時常幫助李大姑干活,比如打水,砍柴等。
一日上午,李大姑去十幾里外的一個山村里接生,一直到了傍晚還沒有回來,劉寶林擔心天黑山路不好走,就提著燈籠去迎接母親。
當他走到一處山林時,就看見有一個神情慌張的女子朝這邊跑了過來,劉寶林覺得不對勁,就大步走到女子身邊,女子顯然也看見了他。
女子說道:“這位哥哥,后面有人追我,他們問你就說沒看見……”說著就要跑。
劉寶林顧不得多想,拉住女子就朝旁邊的密林跑去,女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他拉進林子深處躲了起來。
“你藏在這里不要動,追你的人我來對付……”
他交代了一聲趕緊就跑出了林子,看見不遠的高處走上來兩個男子。
劉寶林若無其事地往前走去,兩個黑衣人看見他就跑了過來,問他有沒有看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年輕女子經過。
劉寶林說道:“是不是穿著紅衣綠褲,長得很美的女子?”
“是的,她往哪里走了?”兩個男子焦急地問道。
劉寶林指著旁邊的一個岔路說道:“那女子就往那邊跑了,趕緊去追吧!要不就跑遠了!”
一個男子說道:“走,快點,要是找不到,少爺肯定會生氣了,我倆就完蛋了!”
兩個黑衣男子走了之后,劉寶林正要轉身去林子里,就看見李大姑朝這邊走了過來,他幾步走上前去,接住了母親的包袱。
劉寶林把剛才遇到姑娘的事對李大姑說了,李大姑一聽說道:“走,你帶我去看看。”
二人一起來到樹林里,看見女子正在山洞里抹眼淚,李大姑就詢問她怎么回事。
這個年輕女子叫李秀云,十七歲,是一個孤兒,她家就住在城郊的一個村子里,李秀云在家種菜養活自己。
一日,她去城里賣菜,被城里首富孫家的大公子孫留成看上,就要霸占她,李秀云就誓死不從,孫留成怕鬧出人命,就放她回去了。
可那孫留成并不死心,三天兩頭地來到家里騷擾她,并派兩個男子來監視她,今日她給兩個男子做了好菜,又灌了一壺好酒,趁二人喝酒的時候就逃跑了。
那二人發現后,就在后面追她,于是她就跑到山上來了。
李大姑幫李秀云擦去眼淚,說道:“真是個可憐的孩子,那你準備跑到哪里去呢?”
李秀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低聲說道:“我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大姑半輩子助人為樂,遇到李秀云這樣可憐的女子,袖手旁觀不是她的做事風格,她肯定是要管的,就說道:“你一個女孩子在外面流浪也不安全,若你愿意就先去我家躲躲吧!”
李秀云趕緊給李大姑跪下,激動地說道:“多謝大娘收留,我什么都能干,我可以幫助您干活的。”
李大姑扶起李秀云說道:“好孩子,走吧!”
李秀云就跟著李大姑一起來到了她家里,從此就在李大姑家里住下了。
一日,有幾個男子來到李大姑家里,不由分說就要帶走李秀云,劉寶林就出來阻攔,說道:“你們這是強搶民女,趕緊放開,要不我就告到縣衙去,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你小子真是有眼無珠,你知道這位爺是誰嗎?”一個小廝指著一個十六七歲,穿戴光鮮亮麗的年輕男子說道。
劉寶林看得出來,這個年輕男子就是孫家大公子孫留成,他說道:“不管是誰,也得守法!”
孫留成一臉鄙夷地看著劉寶林說道:“本公子還不知道縣衙的大門朝哪里開,等著你去告我,我也好長長見識!”
李秀云躲在劉寶林的身后,嚇得渾身直哆嗦,孫留成陰冷的目光掃過眾人,那些人就心領神會,有幾人就上去拉住劉寶林,其他人去拉李秀云。
劉寶林被幾人拉住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李秀云被他們帶走,誰知走到村頭的時候,全村的人都拿著農具堵在那里,拿起農具就朝哪些人打去。
孫留成一伙寡不敵眾,個個被打得鼻青臉腫,就放開了李秀云狼狽逃竄。
那群人走后,村民們就給李大姑出了個主意,說劉寶林和李秀云都到了適婚年紀,不如讓兩個孩子成婚,這樣那個姓孫的就沒辦法了。
李大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于是就問李秀云和劉寶林的意見,李秀云生得貌若天仙,劉寶林自然是沒有意見。
李秀云無意中聽到母子二人的對話,她心中的小鹿就開始亂撞,小臉上也飛起了紅霞,悄悄地躲到房間去了。
晚上,李大姑來到李秀云的房間里與她聊天,就問她覺得劉寶林怎么樣?
李秀云紅著臉說道:“很好啊,你們都是好人……”
李大姑說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們倆的年齡也不小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嫁給寶林?你若嫁給寶林,那孫留成也就沒有辦法了。
你要是不愿意嫁也沒事,咱們想其他辦法來擺脫他!”
李秀云羞得小臉通紅,不敢看李大姑,低聲說道:“我愿意,就是不知道劉大哥咋想的?”
李大姑說道:“你愿意就好,還別說,你倆郎才女貌,真的很般配啊!”
為了讓孫留成死心,李大姑就立刻為二人舉辦了婚禮,說來也怪,二人成婚之后,那姓孫的就沒有來找過麻煩。
所有人都認為孫留成已經死心了,可就在一天晚上,李大姑家的房子卻突然著火了,幸虧發現得早,全村人都來救火,才沒有傷到人,但房子被燒的不能再住了。
李大姑就找來幾個泥瓦匠蓋新房,完工這天,李大姑買了一大塊豬肉,灌了好酒,準備招待大家。
李大姑和李秀云燉了一大鍋豬肉,半個村子都聞到了香味,左鄰右舍的孩子都跑到院子里,眼扒眼望的,哈喇子都流了一地。
李大姑就讓秀云盛了一小盆豬肉放在院里的大石頭上,讓孩子們也解解饞,孩子們看見油光水滑的大肉皮,就開始大快朵頤起來,個個吃的滿嘴流油。
泥瓦匠們一人一大碗豬肉,一個大白饅頭,大家坐在院里吃的是津津有味,就看見一個衣服破爛,蓬頭垢面,渾身臟兮兮的老乞丐來到院子里。
眾人見了老乞丐都露出鄙夷的表情,有人說:“這乞丐鼻子可真尖,聞到香味就跑來了。”
有人就朝灶房里喊:“李大姑,趕緊拿一個玉米餅子把這乞丐打發走!”
老乞丐看著其他人都在大口吃肉,就咽了口吐沫說道:“我今天來是要吃肉的,我不要玉米餅子。”
有人就站起來說道:“討飯的還挑三揀四,不要餅子趕緊走!”
李大姑在屋里忙活,聽到外面的聲音,就趕緊跑了出來,老乞丐看見李大姑就說道:“我今天來就是想討碗肉吃。”
李大姑看著老人瘦骨嶙峋的樣子,就很可憐他,趕緊把他請進灶房坐下,并盛了一大碗豬肉給他吃,老乞丐一連吃了三碗才停下。
臨走時低聲對李大姑說道:“房子蓋好你就大禍臨頭了,你和你兒子性命難保!”
李大姑聽了老乞丐的話就愣住了,問道:“老伯為何這樣說呢?”
老乞丐說道:“你帶我去新房里看看就明白了。”
李大姑知道,民間有很多高手為了隱藏自己,都會扮成乞丐游走四方,在她看來,這個老乞丐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高人,于是就帶著老乞丐來到新房子里。
老乞丐在新房子里轉了一圈,就在一個墻角處挖出了一條孝巾,李大姑看到孝巾就大吃一驚。
老乞丐說道:“如今把它挖出來了,下咒之人就會遭受反噬,如果把這孝巾燒了,那人就會沒命。”李大姑收起了孝巾,并沒有用火去燒,只是等著下咒的人前來。
一日傍晚,一個貴婦人就來到李大姑家里。李大姑看見貴婦人滿臉的膿瘡,還流著惡心人的黃水,她就明白了一切,那孝巾就是這個貴婦所為,可她與這貴婦無冤無仇,她為啥要這樣做呢?
貴婦一下子跪在了李大姑跟前,聲淚俱下地說道:“李大姑,是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孩子,請您原諒……”李大姑越聽越糊涂,就讓她起來慢慢說。
原來,貴婦人是臨縣王員外的女兒,名叫王秋月,十九年前,她生下了一個父不祥的孩子,王員外告訴她那個孩子生下來就死了,她悲痛萬分。
但她不相信父親的話,于是滿月之后就去找李大姑,想打聽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死了,當她來到李大姑所在的村子時,村民們告訴她,一個月前李大姑從外面抱回一個男嬰,如今李大姑已經抱著男嬰離開了。
王秋月根據日期來推算,就懷疑李大姑抱走的男嬰就是她的孩子,后來王員外把她許配給了鄰縣的首富孫員外,過上了恩愛的夫妻生活。
沒有嫁給孫員外之前,王秋月想找到自己的兒子,嫁給孫員外之后,他們又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孫留成,她覺得當年的那個孩子就是個定時炸彈,如果被丈夫知道了,肯定不會原諒她。
為了保住如今的幸福生活,王秋月這些年一直在打聽李大姑的下落,她想找到那個孩子。
一個月前,她無意間聽到兒子孫留成和家丁的對話,得知兒子喜歡上了一個叫李秀云的女子,可那個女子居然嫁給了穩婆李大姑的兒子,她就懷疑這個李大姑是不是當年的李大姑?
王秋月悄悄地來到李大姑的村子,發現李大姑就是當年給她接生的李大姑,斷定李大姑的兒子劉寶林就是她生下的那個孩子,于是就想法要治他于死地。
王秋月就指使兒子孫留成,讓他拿錢收買一個泥瓦匠,把下了詛咒的孝巾埋在新房子里,這樣做就是為了害死李大姑母子。
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陰謀被人發現了,她也受到了反噬,臉上,身上都生出了很多膿瘡,于是就來給李大姑道歉。
李大姑聽了王秋月的訴說,心中很是氣憤,不過還是把孝巾給了她,說道:“虎毒尚且不食子,你怎么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王秋月痛哭流涕地說道:“李大姑,我知道錯了,求你原諒我一次吧!”
站在一邊的劉寶林已經是淚流滿面,他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李大姑的親生兒子,沒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個如此惡毒的母親。
“你走—這里不歡迎你!”劉寶林指著門外朝王秋月吼道。
王秋月走到劉寶林身邊說道:“娘是一時糊涂才做出了傻事,我現在已經后悔了,請你就原諒娘這一次吧!”王秋月悔恨的眼淚水不停地往下流。
李大姑對劉寶林說道:“兒啊,當年的事并不是你娘的錯,如今她做出這樣的事情是不應該的,但也有情可原。
你熟讀四書五經,是一個知書達理之人,應該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劉寶林說道:“娘,你才是我親娘,她不是……”他一時間無法接受,就蹲在地上痛哭。
李大姑對王秋月說道:“你先回去吧,給他一些時間。”王秋月對李大姑千恩萬謝,就離開了。
王秋月知道隱瞞不住了,就把自己婚前有一個兒子的事對丈夫說了,孫員外聽了很是吃驚,不過事情已經過去那么多年了,他就原諒了妻子。
幾天后,突然就有一個中年男子來到李大姑家里,他說自己叫蘇云峰,還說是劉寶林的親生父親。
當年,蘇云峰進京趕考,路上被人搶劫并打傷,是王秋月出手相助,并租下一間房子讓他住下養傷,每天給他熬藥,做飯,一個月后,蘇云峰身上的傷才好。
蘇云峰錯過了考試時間,就在王秋月租的房子里住了下來,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終身,王秋月就懷孕了。
王員外發現二人的私情之后就惱羞成怒,把蘇云峰狠狠的打了一頓,然后扔到了江里,也是他命大,被一個進京上任的大學士所救。
三年后他再次參加科考,就一舉成名,等他回來找王秋月的時候,聽說她早已嫁到鄰縣去了。
蘇云峰沒有去找王秋月,但這些年他一直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王秋月來到李大姑家認兒子的事也在他的掌握之中。
蘇云峰說道:“李大姐是個大善人,感謝您救了我兒子,又把他養大成人!”說著就要給李大姑跪下,李大姑趕緊就扶住了他。
說道:“你不必謝我,我和這孩子有緣,有了他,我的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蘇云峰和劉寶林相認之后,就把李大姑和劉寶林接到了家里,然后大擺宴席慶祝,來參加宴席的客人都是非富即貴,紛紛對蘇云峰道喜。
蘇云峰眼圈泛紅,“我今天能與兒子相認,多虧了李大姐,她是我們父子的大恩人呢!”他指著李大姑說道。
眾人都看向李大姑,紛紛夸贊她是一個大好人,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突然一個中年男子兩眼含淚地走到李大姑面前。
“娘子,是你嗎……”
李大姑看到男子,也是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淚水噴涌而下,眾人看到這一幕都懵了,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當年李大姑與丈夫劉望族成親后不久,丈夫就進京趕考去了,后來家鄉遭災,李大姑就去京城投靠丈夫,可來到京城之后,她聽說丈夫做了官,還娶了一個千金大小姐。
李大姑心痛不已,就悄悄地離開了京城,家鄉也回不去了,于是就在王店鎮安了家,孤身一人過日子。
其實劉望族并沒娶千金大小姐,后來,他回到家鄉接妻子,家鄉已經是滿目瘡痍,哪里還有妻子的影子?
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忘不了妻子李大姑,后來娶了一個小妾,正妻的位置一直是留給李大姑的。
夫妻二人再次重逢,已經不是當年的青春年少,不過對彼此的感情并沒有變,如今劉望族是朝廷命官,他把李大姑接回府上,夫妻二人恩愛有加。
一年之后,年近五旬的李大姑居然生下了一個兒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好人好報吧!
再說劉寶林,雖然認了親爹娘,但他一直把李大姑夫婦當成自己的親爹娘,對他們也很孝順。
蘇家和劉家就像是一家人,他們的后代也是世代交好,友誼長存。
#民間故事#
本故事與迷信無關,主要為了宣揚民間文化,懲惡揚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