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預約,今晚7點半直播間見~
C友們晚上好,新冠疫情的反復肆虐,打亂了我們生活的節奏。
廣州不少地區又處于靜默管理模式,每天客廳、書房、臥室過完一整天,居家生活越發讓人感到枯燥、煩悶,不知何時是個頭。
長期居家,要怎樣對抗“倦怠”、“無聊”?
怎樣打造舒適的“家居工作室”?
如何在疲憊時舒緩心情、獲得慰藉?
今天C小姐帶大家探訪付毅兵、李振中、衣國慶3位藝術家的工作室。今年4月,有幸策劃主題展覽,擔任展覽策展人,讓我深度了解幾位有才華的藝術家與他們的生活方式,也許通過他們的生活狀態,能給我們一些靈感和啟發。
C小姐與付毅兵、李振中、衣國慶在暢聊
01.好奇
世間有太多的盲盒
需要一顆“無知”的心去開啟
付毅兵,1985年出生于湖南岳陽。2008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2017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現工作居住于廣州。
看藝術維C公號的朋友,都知道藝術家付毅兵是我們采寫的熟人了,藝術維C策劃的多場展覽都有推薦他。
自從開通了小紅書與抖音,付毅兵在網絡越來越火。
除了聊藝術創作,今天我想劇透的是他有趣的生活方式。
他是一個極喜歡野外寫生的藝術家,奔赴曠野、遠方、未來的路上,一騎絕塵,過著“流浪”一般的生活。
但是當他居家創作時,也會用自己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奇妙天地。
每次探訪他的家與工作室,我都大為驚嘆,怎么一個男人可以細膩到這樣。
他的工作室與其他藝術家工作室不一樣,除了擺放自己的作品,還能夠看見池魚、籠鳥、翠竹、民藝石雕、古拙陶瓷,同時你也會看見薩克斯、西洋古玩、現代擺件,還會發現他從周邊、遠方收集的手作、影像等等,古今和中外,居然都在一家。
與他相遇,就像遇到一個身上藏有各類盲盒的“貨郎”,不經意打開,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如此豐富多樣,簡單又有藝術美感。
藝術家,是引領我們發現生活之美的人。
付毅兵說:“世間有太多的盲盒,我們只需要一顆‘無知’的心,去開啟”。
在生活中,付毅兵有著自己“清奇”愛好。甚至在中學時,因為好奇心豐富,什么都想學,他還參加過一兩個月的飛行員訓練,后因沒通過失重測試,而與飛行夢無緣。在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后,他沒有按常規的路畫畫反而當了服裝店老板,經歷創業失敗后痛定思痛,他才重新拿起畫筆。
正因為這些獨特的豐富人生閱歷,造就了他的靈感。作品才更具天真浪漫。
付毅兵|布面油彩
付毅兵|《漫步》|布面油彩|33cm×33cm
點擊圖片可拍下收藏
付毅兵|《夜寂》|布面油彩|33cm×33cm
點擊圖片可拍下收藏
生活中不如意事情十有八九,看見付毅兵的畫卻時刻讓人會心一笑。他作品給人的印象總是充滿陽光、活力,能夠從生活的點滴、細節里發現美好。
付毅兵|《爭鮮斗艷》|布面油彩 |33 cm × 33 cm
點擊圖片可拍下收藏
付毅兵|《花2》|布面油彩|33cm×33cm
點擊圖片可拍下收藏
付毅兵|《餐桌2》|布面油彩 |50 cm ×50 cm
點擊圖片可拍下收藏
當付毅兵沒有外出寫生的時候,不同行業的朋友會走進他的工作室,一起喝茶聊天談藝術,聊到高興處忘記時間,就索性開餐、喝酒、接著聊。
“朋友,是一道光。”
“做一個需要和被需要的人,是我們相互存在最大的意義。” 付毅兵說。
保持好奇、探尋未知、交流思考,是保持心靈活力的重要方式。這個世界確實還有許多事情可以讓我們去探索、去“開盲盒”。
02.融合
賦予視覺藝術以詩意
李振中,1985年生于湖南,2007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高研班,獨立藝術家、邊渡空間主創成員。
走進李振中的臨江工作室,會看到他的桌子上有許多書籍、宣紙和毛筆。
如果說戶外寫生為李振中的藝術創作提供了鮮活素材,那么日頭功課:寫詩、練習書法、黑白攝影等,則為他的創作留存了傳統人文涵養,賦予視覺藝術以詩意。
這些年來,他開始不再局限于繪畫這單一表達媒介,而是將它與喜歡的書法、詩歌、影像、裝置等結合起來,創作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李振中|《有風的季節》NO.4|布面油彩
|40cm × 50cm|2021年
李振中|《生機》 NO.3|布面油彩
|90cm × 70cm|2020-2021年
李振中常常在他的朋友圈,分享詩、畫、攝影。詩歌和攝影,是他赤誠批判、直面內心、省思人生的獨白,與畫風的凌厲,有著內在的互通性。
他說:“有時候我不太愿意去面對人或者人類的復雜性。有所感觸時,我更愿意用文字或者詩詞去表達我對人與人、社會和自然的體悟和思考。詩的想象空間更大。用繪畫的語言去表達人,很多時候都顯得脆弱蒼白。我的詩來源于碎片化意識流,我會用文字把它一針一針串起來。”
李振中的作品中,有很強的書寫性,蘊藏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這是大多數人對他作品的印象。而這種印象的形成,與他寫書法的日常有著深刻聯系。從他小時候開始,書法就深深影響著他。因為喜歡書法,2013年,他還專門向一位精通書法的朋友討教,在書法老師的指導 下,他開始了比較系統的書法訓練,自主研習書法歷史和理論。
得益于書法這一抽象藝術的手頭功夫練習,他逐漸找到了適合他的創作方式,即在掌握繪畫基本功的條件下,用最感性的方式表達他對事物的理解。他說:“繪畫在我身上是必然會走向抽象的。”
在李振中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交融與互通的生命力,也看到閱讀、書寫與傳統文化帶來的滋養。足不出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試試沉下心來,讀一本書、看一部紀錄片、作一點摘抄。書籍和影視作品可以帶領我們突破狹小的房間去到天涯海角,也可以帶給我們文化與意境的沉淀,或許還會帶來一些靈感與奇思妙想。
03.躬耕
無論是畫畫還是寫文字
于我來說都像在經營一個舒服的空間
然后待在里面
衣國慶,1978年生于山東臨朐,美術工作者,任教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出版有《油畫風景與造型》等十余本美術類專著。
2018年,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藝術家、策展人、華南理工大學教師衣國慶來到了距離廣州一百公里外的中山市翠亨村,一個保留著中國古老農耕文明和近現代歷史人文的生活村莊。
衣國慶在翠亨·生姜藝術公社開荒
首次到來,衣國慶就被這眼前山林青翠、文化遺存豐厚的村落所打動了。一兩年后,他決定將畫室移到翠亨村,每周往返廣州與中山兩地,在盡量兼顧工作的同時,去實現他那縈繞心頭多年的田園夢,在鄉村進行藝術生產。
衣國慶在創作
面對朋友的疑惑,他并沒有過多解釋什么。因為他知道,想象中的山水田園,唯有手把手地營造出來,讓大家來親身體驗,才是最佳的回答方式。這就好比他熱愛的繪畫與寫作,他一直希望為心靈創造空間,然后讓心靈待在里面,流連其中,感受人生的詩意。
衣國慶與朋友在工作室暢談
衣國慶在《自述》里說:
喜歡古代山水畫的意境,模仿圖式不難,畫面卻很難植入那種悠然的心緒。圖像的繁多和易得,讓我失去了畫面上復制自然的興趣。生活中我喜歡堂前有竹,但卻不需要在畫面上描繪出一叢竹子,只需要汲取到那份“綠意”就夠了,如同小時候渴望躺在一塊肥嘟嘟的云朵里,那團虛幻的白就是我迷戀的空間所在,那并非真實。
“有意味的形式”是對繪畫藝術很好的概括,這個意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對躺在肥嘟嘟的云朵里的渴望也是一種意味,那并不是真實的云朵。很多古人的山水畫也是一個空間,在那里面可以“詩意的棲居”,相比來說,那個圖式并不是最重要的。
衣國慶|《蘭溪河畔-3》|布面油彩
|30cm × 50cm|2022年
古代的山水畫有著我不能到達的飄逸,于是不敢觸碰,唯有在自己經營的小情緒里,在色彩的溫柔鄉里,去尋求到一點慰籍。對于藝術的本體,我沒有過多的探求,對于宏大的敘事,我也不感興趣,文字也好,繪畫也好,采擷生命中的詩意,才是我最舒服的狀態。
翠亨·生姜藝術公社
不經意間在繪畫這條路上走了很多年,或有少時的間斷,也難免彷徨,但卻堅持了下來,唯有一個理由,那確實是珍愛這份與景色有關的涂抹。我迷戀的景色就在自然里,我選擇打望;我迷戀的景色也在我思緒里,我去呈現它。(衣國慶)
衣國慶老師躬耕于田園并且樂在其中,讓我再次感受到了“動手”的樂趣。確實,宅家的時候,做一頓飯、伺弄一株花草、拼好一個樂高......都會覺得成就感滿滿。動手做一些事情,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空間,能夠帶來充盈的樂趣和滿足感。
總感嘆藝術家是情緒價值很高的一個群體,他們總能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和極高的情緒價值來感染觀眾。
在小小一番天地里,他們或用各種“小玩意”、或用文字與書法、或用種植與想象,為自己創造一個心田,也創造與世界更多的聯系。
我們也可以像付毅兵那樣去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或像李振中一樣沉下心閱讀練字,或像衣國慶老師動手打造自己的小田地......讓我們的疫情生活也“好玩”起來。
「打開心扉,邁出腳步」——時刻保留改變自己認知和思維的可能性。疫情宅家,撥出一點時間和精力,接觸一些所不了解的事物,跟不同的人對話溝通,收獲另一種生活方式。
1
此刻的你又有什么感想呢?或者你有其他居家生活心得或小妙招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資料來源:
| 邊渡空間公眾號: 邊渡where space
| 三位老師的微信朋友圈、著作
點擊預約,今晚7點半直播間見~
藝術維C,以創始人C小姐與藝術顧問審美為主的新型藝術平臺,融自媒體、藝術策展、藝術收藏業務,秉承“讓原創藝術品走進千家萬戶”,專注 搭建藝術家與大眾之間的橋梁, 挖掘孵化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培養新時代藏家。目前已擁有全網百萬精準高質量用戶,旗下藝術品均來自國內一線美院專家權威認證。
(點擊可跳轉至線上藝術商城)
抖音 小紅書 微博 |C小姐藝術維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