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其實是一種有關人生體驗之學說。之所以這么說,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人們基于自身對人生體驗而發、而作的文藝創作活動。在大眾眼中,這種體驗盡管存在差異,但它們卻切切實實的屬于一種人生感悟的狀態所在。
圖\攝圖網
胡小石老師創作的著作《中國文學史講稿》中,就揭示了有關文學是一種人生體驗的含義。他通過多種看法與見解,為我們讀者展示了關于文學的內涵與意義。從而,加深了我們對文學的理解。
而關于文學作為人生體驗的學說這種觀點,著作《中國文學史講稿》也從多個角度,為我們讀者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其中,就有關于移情、移象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思考。
移情
移情,算是一種關于我們對人生感情進行投射或關照轉移到他處的體驗了。這種體驗的展示,在文學層面上也是存在和成立的。
作品《中國文學史講稿》,就對文學的概念解釋以移情的觀點進行了揭示。讓我們讀者,可以更好地對文學的理解擁有一個較深的體悟。
圖\攝圖網
移情之所以可以成為對文學的內涵表述,很多時候在于,它往往是建立在作者對生活煩惱的壓抑與抑制,轉而把情感投向虛空地方的一種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情感大多數是從現實生活,移向了虛空、虛境之維度。
胡小石先生在作品《中國文學史講稿》里也談到,這種將感情進行轉移和投射的過程,很多時候造就了文學的出現和誕生。文學,也具備移情學說的這樣一種解釋與見解。
而移情的過程,對于我們讀者或者作者本身來說,它往往都屬于人生體驗的一種展現。因而,我們也可以說移情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體驗。從而,文學也便是人生體驗之學說了。
移象
移象,往往是一種對描寫之物的意義轉移。也就是說,我們在講述或描寫此物的時候,作者并不是只為了講述和表達此物的本意。相反,他是為了講述或表達彼物的意義。
這種關于物的意義描寫的表達,其實也是一種人生體驗的過程。在作品《中國文學史講稿》里,作者也談到了有關移象去解釋文學之含義的探討。
圖\攝圖網
在移象的過程當中,作者很多時候都會通過描寫此物,去表達別物的內在含義。而對此物描寫關聯他物含義的做法,不過也是一種人生體驗的過程罷了。
就如作品里談到的芳草與風雨那樣,作者寫它們,并不就是描寫和表達了芳草與風雨的本意。恰恰相反,他可能描寫的就是另外一種事物的意義。這,往往可以稱為移象。
可見,移象的這個過程,事實上也是人們從此物到彼物的一種體驗過程。當然,它們也是一種人生體驗的過程所在。因而,文學的移象學說,也可以稱為是一種人生體驗之學說了。
情感
情感,便是我們往常所說的情緒、感悟等的總稱。雖然移情、移象也算是情感的體現,但是,情感的范疇比它們所概括的更為廣闊與無垠。
作品《中國文學史講稿》中,也有談到文學作為情感的一種思考與分析。作者認為,文學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投射。
更為確切的一種說法,則是人們逃避現實進入虛境,并抒發不足之感情的利器。文學,恰恰是這種能夠讓人們有所寄托、期待以及憧憬的維度。它,賦予了人們更多情感上的表達和傳遞。
在人們體驗情感的過程,無論是喜怒哀樂、悲喜憂愁等,我們都可以通過文學的維度得到相應的抒發。由此,也得以讓人生體驗能夠收獲廣泛的投射與關照。
既然情感說可以成為解釋文學的一種說法,那么,又因為情感的本身,就是人生體驗的一種狀態所在。所以,我們理所當然地可以說,文學也是一種人生體驗之學說了。
從上述所說的移情、移象以及情感等角度中看,作品《中國文學史講稿》都給出了文學乃人生體驗之學的見解。所以,我們在看待文學這樣的概念時,其實也是可以以人生體驗之學說的觀點,去進行有效理解的了。(文|藍千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