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市場變革,從國內到國際的拓展
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一家市場遍布全球的跨國公司,在全球服務于170多個國家和地區,35億人口,但是最初華為只是一家小公司,也只服務于中國市場,從中國市場到國際市場,華為經歷了多年的艱辛努力。
華為雖然是1987年才創立的民營企業,但是它發展的速度很快,短短十來年的時間,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比較高了,國內傳統交換機產品的市場趨于飽和了,2002年,全球通信產業進入了持續低迷期。
國內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電信的小靈通,那是風頭正盛,華為的處境卻非常尷尬,由于技術路徑選擇的問題,華為的無線GSM解決方案被采用的規模非常有限,效益并不顯著,但同時由于華為將寶幾乎全部壓在了3G技術上,在3G技術上,已經累計投入了上百億元的研發經費,但國內3G市場遲遲沒有啟動,此時的華為全靠傳統的固話,也是有線網絡產品來養活,掙錢的地方不多,花錢的地方到處都是。
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在國內無線市場,尤其是三G市場暫時沒有大規模啟動的情況下,華為不得不將眼光轉到了境外,2002年底,華為組織了一批精兵強將出征海外,開始將三G技術在海外落地,這就是華為無線設備走向海外的起點。
那么,華為的國際化路徑是什么樣子的?華為他規劃的國際化路徑是先近后遠,先窮后富這樣一個原則,也就是先從臨近的東南亞,俄羅斯開始逐步延伸到更遠的國家和地區,先從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再逐步進入到發達國家和地區。
華為1996年起開始進軍俄羅斯,堅守四年才得到一個幾十美元的訂單,當時由于愛立信、西門子等跨國巨頭已經搶先布局,而華為在當地沒有什么知名度,所以產品很難銷售出去,隨后的1997年,我們知道亞洲經濟危機,俄羅斯的經濟也陷入低谷,俄羅斯對電信市場的投資幾乎停滯。
由于這場經濟危機,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公司紛紛從俄羅斯撤資了,華為卻不為所動,而且更加積極,這一年,華為與俄羅斯成立了合資公司,俄羅斯的經濟復蘇,是非常緩慢的,從1996年一直到2000年,整整四年時間,華為在俄羅斯沒有任何的收入。
后來俄羅斯某一個電信運營商,它設備的一個配件壞了,但是那臺設備的供應商,他沒有辦法馬上提供更換的服務,華為知道這個事兒以后,就立即帶著自己的配件去為這家電信運營商解決了問題,這個價值幾十美元的配件,就是華為在俄羅斯市場的第一筆生意。
華為的熱情和堅持,顯然打動了俄羅斯電信運營商,于是2000年的時候,華為在俄羅斯就獲得了兩大項目,那么到了2005年,短短五年之后,華為在俄羅斯的銷售額就達到了6.14億美元,并且與俄羅斯所有的頂級運營商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開拓俄羅斯市場十年之后,華為已經成為俄羅斯電信市場的領導者之一,在運營商市場占有率已經是雄居首位了,經歷了長時間的等待、耕耘,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收獲期終于陸續到來,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收進入了快速的增長期。
2005年是華為國際化的分水嶺,這一年華為海外銷售,歷史性的第一次超過國內市場的銷售,至此以后華為就沒有了國內和國外市場之分,在市場結構上與思科、阿爾卡特等等跨國公司沒有什么區別了。
這一時期,華為海外市場增長迅猛,海外業務對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有幾年,華為在國內眾多高校大規模招聘外語人才,尤其是一些小語種人才,以及與電信、國際貿易、財務有關的專業人才,很多新人經過非常簡短的培訓之后,就被派駐到了海外,這些沒有太多經驗,但是熱情高漲的年輕人,在陌生的國度里面開疆拓土,創造了一個一個的奇跡,這是華為的一大傳統,機會均等,能力比資歷更重要,衡量員工成績的一大標準就是貢獻。
對于新員工來說,機會比金錢更重要,能力比學歷資歷更靠譜,如此好的鍛煉機會可以大顯身手,那么在千萬優秀員工的持續奮斗之下,2006年華為實現了對北美、日本、歐洲三大發達地區3G設備市場的全面突破。
華為3G在全球的發展中心,正明顯的從中東、亞太地區逐步向歐洲等移動通信發展地區轉移,取得這樣的成績,并非單純依靠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就能取得,歐洲頂級運營商選擇合作伙伴,他是非常挑剔的,對供應商的可信性、競爭力、交付和服務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想要同時具備這么多的能力,就必須與其合作,聯合研發。
所以華為在歐洲和運營商共建聯合研發中心,比如僅僅和沃達豐,就建立移動網絡、軟件和核心網四個聯合研發中心,另外在歐洲,華為還同時設立了其全球唯一一個產品管理部,以便更加緊密的滿足歐洲運營商,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獨特的需求。
華為通過這種在歐洲市場設立聯合研發中心的方式,與各大運營商都緊密地開展了合作,這樣在歐洲頂級運營商的眼中,華為就是一家可信的公司。
2012年華為的銷售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先后在全球建立了20多個能力中心,其中僅華為消費者業務就在中國、俄羅斯、德國、瑞典、印度以及美國等地區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
這個時候的華為,進行的是全球范圍的資源配置,利用全球最優秀的人才服務全球客戶,華為的發展增速非常可觀,我認為華為是目前國際化程度最高、國際化最成功的中國企業,當然由于華為的國際化,它是一種立體的、全面的、文化高度多元,管理高度國際化,人才來自全球,市場覆蓋全球的這樣一個發展模式,所以我們很難再用中國企業這樣的界定來描述華為。
華為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創建的一家跨國公司,簡單來說華為國際化對今天的很多企業來說,它有幾個啟發,第一點是國內市場多年來大規模營收豐厚的利潤,為國際化的開拓積累了充足的糧草,讓華為度過了國際化初期在很多國際市場虧損的難關,這是第一點,是華為的經濟基礎,因為在國際化的前期,華為在國際市場是沒有什么收益的。
那在國際市場上開拓需要大量的花費,這個錢從哪來呢?只有國內市場給他提供的。
第二點是國際化開拓,它是一個艱難長期的歷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比如說華為在俄羅斯整整四年的時間,沒有任何收入,所以,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第三點是不要為國際化而國際化,很多企業跟風,看到別人到國外發展去了,就盲目地去國際市場,這種做法風險是非常大的,國際化,它應該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自然需求,國際化它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