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其實是一種門道。當然,它也屬于一種關于學問層面的門道。對飲食文化的思考與研究,自然也是一種有關學問的積累與提升。所以,飲食之道也是學問之道。
圖\攝圖網
馮唐先生創作的著作《了不起》,便是一本持有這種觀點與看法的作品。我們閱讀《了不起》,不僅可以收獲對人間百態的感悟,同時,更可以了解關于飲食之道的心得分享。
那么,在《了不起》當中,作者馮唐又是如何給飲食之道進行思考與定義的。相信有讀過相關章節的讀者,并不難于理解與消化。其中,對心情、記憶以及廚師等角度,作者都有了相應的分析。
心情
心情,很多時候都是關于我們對外部所產生的情緒和感覺。自然,心情也包括了喜怒哀樂等方面的內容。而我們對飲食所產生的喜好等,往往能夠產生相應的心情關照。
在作品《了不起》當中,馮唐先生就談到了飲食過程中所會發生與萌生的心情問題。也許,這就是飲食之道里面的一個層面的學問。心情,其實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飲食狀態的。
圖\攝圖網
作者在講訴自己看法的時候,談到了品嘗好吃的美食這種狀態下的情形。他說到,即使自己遇到了非常好吃的美食,然而,如果跟自己一起品嘗美食的人,屬于自己不喜歡、而又討厭的人時,這些美食就不再是美食,而是因為心情不好便成為了不好吃的食物。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所品嘗的是并不好吃的食物。可是,陪伴自己品嘗這些食物的人,是知己好友、是自己喜歡且樂意陪伴的伙伴。那么,此時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而變得開心、快樂。而這時候并不好吃的食物,也會因為心情而成為美食。
可見,心情的好壞對于我們的飲食之道是一種學問。心情好與心情不好,所品嘗的食物,自然也會因此而產生好吃或不好吃的狀態。此,乃是心情對于食物發生作用的飲食之道了。它,是一種學問之道。
記憶
記憶,屬于我們腦海中所存儲的形象系統。當我們因為某些情景或場面等觸發時,我們腦海中的記憶系統就會被調動而來,提取出跟這些情景或場面相關的記憶來。而美食,自然具備這種情景或場面的功能。
馮唐先生創作的《了不起》當中,也談到了飲食當中引發記憶的學問。也許,這便是飲食之道當中的又一個展示學問之道的角度了。
圖\攝圖網
在作品里,作者談到自己父親在小時候的往事。那是父親從國外回來,便會給家里配一些米醋加辣椒樣子的蘸水。自然,這些配料食物是非常好味道的。
另外方面,作者之所以談父親,很多時候是因為父親在家里更多的是重視做到做菜的活兒。他,對家里的飲食家務,特別上心。所以,當作者品嘗到類似的蘸水時,就會想起父親的味道。而這種父親的味道,自然而然是一種記憶的呈現了。
《了不起》通過作者對父親的記憶呈現,以飲食之道作為紐帶,訴說了這種有關記憶層面的學問。自然地,飲食之道也因為記憶的體現,而成為了一種在記憶角度上的學問之道了。
廚師
廚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無論是餐館小店還是酒樓賓館,可以說,有飲食的地方就有廚師。而廚師,自然會成為飲食之道當中的一門學問所在了。
在作者的觀點里面,《了不起》有關對廚師的一些里面與見解。由此,也揭開了大家對廚師的一種常規印象,進而產生一種新的看法。
作品里,作者指出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成為廚師。而讓我們成為廚師的決定性因素,卻不是天賦、努力、勤奮等。而是,我們是否愿意去做廚師這樣的一種主觀能動性。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態度上愿意當廚師,其實,就可以成為廚師。這,作者認為是態度問題上的抉擇。而能否把廚師做好,能否有大本事做出美味,則又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作者在《了不起》里提到的關于當廚師的態度問題,其實也揭示了飲食之道中的一種學問之道所在。畢竟,廚師在飲食文化里,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所以,討論對廚師的看法,自然也就體現了飲食之道乃學問之道的觀點了。
心情、記憶和廚師等角度,共同勾勒了《了不起》中作者對飲食之道也是學問之道的看法。我們閱讀這本佳作,盡管還有更多有益或有趣的觀點。但是,飲食、學問之道的理解,著實是書中精彩中的一種精彩所在了。(文|藍千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