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8年新中國首臺國產轎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總裝下線,到后來的 上海大眾桑塔納、一汽·大眾捷達、廣州標致505等合資品牌車型,再到如今的紅旗、東風、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等國產品牌,以及后來的蔚來、小鵬、理想、嵐圖等新能源品牌。我國的汽車工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涌現出太多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品牌了。
過去,國產汽車仿佛就和國足一樣常常被人詬病。皮尺部、發動機貼標、雙門跑車等老生常談的梗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經驗不足、技術欠缺、品質低下是當時國產品牌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總而言之,那個時候國產品牌們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方面要在有限的預算中造出高性價比車型,另一方面又要加快縮短和國外品牌的差距。“能選合資就選合資”是當時消費者在購車時的一個重要觀點。
但在2011年,長城推出第一代哈弗H6,憑借出色的外觀設計和相對合資品牌更加低廉的價格,迅速得到市場關注。往后十年,更是連續坐上SUV銷量冠軍的寶座。H6的出現,證明國產汽車也能做的很好,一舉打破了國產品牌被國外品牌壓制的局面。
隨后,國產品牌們經過長期的技術發展和經驗積累,與國外品牌的差距漸漸縮小,車型也得到市場的認可。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對自家車型產品力的自信,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陸續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與老牌汽車廠商同臺競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暴增,超過120萬輛,全年出口總量有望超越德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從早些年國內市場的“優先選合資”,再到如今國際市場的“中國車很好”。這不僅是選擇觀點的轉變,更是對國產品牌的認可。
比如傳統車企奇瑞汽車,2022年1~6月份出口14.8萬輛,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緊隨其后的是長安汽車,2022年上半年出口量為10.17萬輛,同樣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能源品牌方面,蔚來在歐洲布局蔚來中心和換電站,開設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并在挪威奧斯陸開設了歐洲第一家蔚來中心。
嵐圖旗下首款產品嵐圖FREE出海歐洲,500臺整車已于9月26日從武漢出發,將在11月開始交付挪威用戶。繼挪威之后,嵐圖汽車計劃于 2023 年起進入瑞典、荷蘭、 丹麥、以色列等國,并持續拓充出口海外的車型陣容。目前,嵐圖的第二款產品電動豪華旗艦MPV嵐圖夢想家已進行歐洲適應性開發,預計2023年正式投放歐洲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走出去”,不只是代表我國汽車工業從0到1的發展歷程,更是證明中國汽車品牌有信心有能力和國際汽車品牌同場競技。而更早走出去的品牌,將會得到更多先機,一定會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