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洋時期的陜西督軍,14年間換了9人,更替頻率全國第三,僅次于四川、湖南。
四川、湖南是北洋軍閥與西南軍閥對抗的最前沿,政局極端動蕩,頻繁換人可以理解。
陜西并非軍閥混戰的核心區域,竟然也能如此混亂,讓人詫異。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特殊地形,二是派系斗爭。
陜西地理劃分很有特色,它是一個人為拼湊的省份,自北向南,陜北高原、關中平原、陜南盆地各成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
明清時期為了防止地方借助險要地形搞割據,把這三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打包成了一個省,用一個專業的詞來說,這叫“犬牙交錯”,與之相對應的是“隨山川形便”。
到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地理對割據的作用又凸顯出來了。
陜北和陜南憑借易守難攻的地形,出現了長期割據的小軍閥,如陜北井岳秀,陜南吳新田,而他們的上級——陜西督軍(有都督、將軍、督辦等稱呼,為方便理解,下文統稱督軍),直接控制區域一般僅限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
陜西地形圖
民國時期,關中早已不是形勝之地,東邊的潼關,西邊的鳳翔,很容易攻破。
陜南和陜北割據走了,關中又不容易立得住腳,陜西督軍的位置也就坐不穩。
派系斗爭,主要是北洋集團與陜西革命黨的斗爭。
辛亥革命,陜西革命黨人發動西安起義,終結了大清王朝對陜西的統治,彼時北洋勢力鞭長莫及,等到袁世凱地位穩固,騰出手收拾陜西時,陜西革命黨(或者說本土勢力)已經成了氣候。
圍繞陜西的控制權,陜西革命黨與北洋勢力爭斗不休,政局動蕩不安。
掌握了最基本的這兩點,才能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內容。
02
清末民初,陜西革命的主要先驅是井勿幕。
井勿幕年紀很輕,精明強干,膽氣縱橫,慷慨豪邁,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膽識。他15歲留學日本,17歲加入同盟會,后被孫中山欽定為同盟會陜西支部長,回老家傳播革命火種。
井勿幕曾寫過一首《孤憤詞》,頗能反映他的性格和志向。
“大丈夫生當斯世,宜效死疆場。否則當轟轟烈烈,如荊卿劍、博浪椎諸偉舉,壯山河之色,為祖先留名聲,為民族續命脈,安肯伈伈伣伣,忍辱事仇,俯首于異族統治之下哉!”
井勿幕
革命初期最大的困難是人手不足。井勿幕等人從身邊的親友同窗入手,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發展了30多個會員,隨后陷入瓶頸,發展不到人,籌集不到經費。
這時候,井勿幕想到了統一戰線,他提議聯絡哥老會、刀客、慕親會等反清組織,同時爭取新軍,壯大革命力量。
井勿幕看得很清楚,同盟會的人都是知識分子,搞搞宣傳和組織還行,真刀真槍和清軍干,指望不上,既如此,只能找外援。
哥老會遍布陜西南北,勢力盤根錯節,樹大根深,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人;刀客多是亡命之徒,游走于社會邊緣,是清政府打擊對象,反清意識強烈;慕親會是僧人組織的秘密反清組織,一直不為清廷所容。
然而,井勿幕的提議遭到了其他同盟會員的普遍反對,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或縉紳名流出身,不屑于與江湖草莽為伍。
1908年,陜西革命仍然沒有突破瓶頸,同時期孫中山和黃興已經大規模聯合會黨、幫會力量搞革命。井勿幕提議效法孫、黃的做法,聯合陜西會黨、刀客,爭取新軍。
這一次,他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眼界一打開,格局立馬就不一樣了。
有了哥老會的配合,同盟會很快在西安和外縣發展了幾十個秘密聯絡點,向各行各業滲透,連陜西按察司的驛傳房和陜西諮議局都安插上了自己人。
與此同時,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的同盟會員錢鼎、張鈁、黨自新等畢業回到陜西,在新軍中充當中下級軍官,革命勢力在新軍中迅速滲透。
錢鼎、井勿幕兩支革命力量合流,陜西同盟會勢力立馬倍增。
03
1910年7月9日,井勿幕、錢鼎召集陜西哥老會、新軍、刀客首領30多人,號稱“三十六兄弟”,在大雁塔歃血為盟。
以井勿幕為首的一批同盟會骨干加入了哥老會,一批哥老會骨干也加入了同盟會。
可以這么說:同盟會、哥老會以及陜西新軍,各有滲透,內部很復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里面的頭頭腦腦都有著剪不斷的聯系。
1911年,同盟會總部下發了于農歷八九月間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行起義的通知,井勿幕決定在農歷八月十五(10月6日)發動西安起義。
臨近起義日期,西安清軍探到風聲,加強了戒備,防范甚嚴。井勿幕改變計劃,由錢鼎率領新軍在西安起義,他自己則率領刀客在渭北響應。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底。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他們也計劃八月十五起義,后來耽擱了),陜西當局察覺到危險,把不可靠的新軍調出西安城,分散布置,準備搜捕軍中革命黨。
情況危急,錢鼎等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提前發動起義。
此時井勿幕遠在渭北,錢鼎是領導起義的不二人選,但他以資望不足為由拒絕了,推薦另一位新軍將領張鳳翙為起義總指揮。
張鳳翙也曾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后來和同盟會漸行漸遠了,此人老成持重,頗有能力,在新軍中地位高于錢鼎,號召力也更強,另一方面,張鳳翙與上司關系處得很差,個人處境很危險,對清廷很不滿,錢鼎認為張鳳翙一定會倒向革命。
錢鼎和張鈁派人把張鳳翙請來,告知情形,張鳳翙表示:我同意各要點,即干,義無反顧。如果失敗,禍我承擔,生死與二君共之。
10月22日,西安起義,一戰成功。
陜西巡撫錢能訓掏出手槍對自己連開兩槍,自殺未遂,被新軍禮送出境;西安將軍文瑞死守滿城,城破后全家投井自殺;原陜甘總督升允在城外閑居,聽到消息匹馬狂奔逃到甘肅。
革命黨人隨即成立軍政府,張鳳翙以大統領的名義出榜安民,數日之間,全省六七十個縣響應,清王朝在陜西的統治迅速崩潰。
張鳳翙是在特殊時期被推舉為起義總指揮的,大部分革命黨人對他并不服氣,他們心屬井勿幕,想擁戴井勿幕當大都督。
在耀州的井勿幕知道情況后派人傳話:臨時換主帥,只能是自己擾亂自己內部。
就這樣,張鳳翙成了民國陜西第一任話事人。
張鳳翙
04
張鳳翙的日子并不好過。
西安起義后,清廷調集軍隊從東西兩面反撲。東面,八營清軍和北洋軍一個混成旅占領了潼關;西面,原陜甘總督升允率領20營甘軍直撲鳳翔、乾州。
張鳳翙親征東線,頂著炮轟指揮作戰,經過三次殊死搏斗,終于奪回了潼關,穩住了東線,然后又馬不停蹄趕往西線,指揮革命軍死守鳳翔,清軍屢攻不克,雙方僵持了幾個月,直到次年2月清帝退位,允升才被迫撤兵。
這一時期,張鳳翙居中調度,處事果斷,采納眾議,選賢任能,陜西軍政府上下一心,終能集全省之人力物力,擋住兩路清軍進攻,穩住了陜西局勢,同時也穩住了自己的地位。
1912年8月,袁世凱任命張鳳翙為陜西都督兼民政長。
前面說了,張鳳翙是個老成持重的人,歷來不贊成激進的革命主張,他的勢力主要在軍中,與國民黨關系不深,與哥老會也沒有什么感情。
革命成功后,張鳳翙立即調轉槍口對付哥老會,排斥井勿幕等人,同時向袁世凱靠攏。
解決哥老會是革命黨人的共識,這群人有人有槍,卻無組織無紀律,以革命功臣自居,忙于爭權奪利。
西安光復之初,軍政府兩個副大統領和六個都督都是哥老會頭目,他們把軍隊和政局搞得烏煙瘴氣,任誰坐上話事人的位置都會收拾他們。
至于井勿幕等國民黨人,與袁世凱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張鳳翙必須選擇站隊。
張鳳翙選擇了袁世凱,不過他也沒把事做絕,只是把井勿幕等人排擠出了陜西。
1913年7月,袁世凱鎮壓國民黨,孫中山發起二次革命,國民黨人紛紛致電張鳳翙,要求他起兵響應,張鳳翙拒絕了,痛斥孫中山和黃興。
張鳳翙與國民黨作切割,并沒有獲得袁世凱的信任,老袁一直想用北洋嫡系人馬取代他。
1914年白朗起義軍攻入陜西,袁世凱派親信陸建章率領北洋軍入陜,名義上是追剿白朗軍,實際還想捎帶搞掉張鳳翙。
此時全國最大的反對派——國民黨已經被打倒,袁世凱勢力如日中天,加之北洋軍已經進入陜西,張鳳翙已沒有任何反抗能力。
1914年7月,袁世凱免去張鳳翙職務,調其進京,以陸建章代之。
張鳳翙做了這么多,仍沒能保住位置,進京路過潼關時,寫詩感慨:
屠門大覺夢一場,醒來猶未熟黃粱。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陸建章。
05
陸建章確實不是一般人。
他是北洋老人,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是中級軍官了,資歷和段祺瑞、馮國璋差不多。
作為老袁在陜西的代理人,陸建章的任務是鏟除革命黨人在陜西的勢力,實現陜西北洋化。
上任后,陸建章把白朗軍經過各縣的縣長全部撤掉,換上了北洋系人馬,之后又大肆裁撤陜西軍隊,陜軍第一師、第二師以及三個混成旅都被裁了。
第四混成旅旅長陳樹藩眼力勁好,拿出二萬兩煙土和一批古玩珍寶,拜了陸的碼頭,不僅保住了位置和人馬,還當上了陜南鎮守使。
江湖果然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和功名利祿。
陸建章鎮壓革命黨和陜西本土勢力的同時,把自己的第七師擴編為第十五、十六兩個混成旅,分別以賈德耀和馮玉祥為旅長,還在行署和各機關重要崗位安插了大量親信和同鄉。
打兔子摟草兩不誤。陸建章為人貪婪,斂財有術,把黃賭毒以及敲詐勒索公然放到臺面上做,以至于陜西民怨沸騰,掀起了“反袁逐陸“運動。
反袁革命是大義,反陸則關系切身利益——陸建章打擊陜軍和陜西本土勢力,倒行逆施,把所有陜西人都得罪了,怒火噴薄欲出,就差個由頭。
1916年初,護國三杰在云南打響了反袁戰爭第一槍,陜西反袁勢力紛紛響應。
軍隊都不用組建了,把陸建章裁撤的軍隊聚攏就能戰斗,高峻、郭堅、耿直、曹世英等人打起了西北護國軍的旗幟,轉戰陜北。
陸建章任命陳樹藩為陜北鎮守使兼渭北剿匪司令,前往鎮壓,企圖以陜西人鎮壓陜西人。
這時,陸建章犯了一個巨大錯誤——他命兒子陸承武率軍前往渭北巡防,想給兒子鍍點金。
駐守富平的胡景翼,是陳樹藩的手下,也是潛伏的革命黨,他把陸承武誆入城內,活捉了這個二世祖。
胡景翼將陸承武交給陳樹藩,勸陳參與反袁逐陸,陳樹藩認為陸承武奇貨可居,答應了,他自稱陜西護國軍總司令,率軍圍攻西安,并以陸承武為人質,逼陸建章走人。
陸建章心疼寶貝兒子,被迫妥協,與陳樹藩達成了協議:陸建章保薦陳樹藩接任陜西督軍,陳樹藩釋放陸承武,保護陸建章一家的生命財產安全。
1916年5月,陸建章離開西安,隨行大車120多輛,財產多達3000萬兩白銀。
06
陳樹藩畢業于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后進了陜西新軍,加入同盟會并參加了西安起義,革命成功后,他當上了混成旅長,掌握了一支軍隊。
理論上,他屬于革命黨人。
理論畢竟是理論,善于投機的人,是不會輕易把自己劃歸為某一個陣營的。
陸建章搞掉張鳳翙后,陳樹藩轉向依附陸建章,暗地里他收留和保護了很多革命黨人,這也是胡景翼能在他手下潛伏的原因。
6月袁世凱死去,7月段祺瑞正式任命陳樹藩為陜西督軍。
陳樹藩
段祺瑞剛執掌北洋,需要各省擁戴,陳樹藩剛執掌陜西,需要抱大腿。
兩人一拍即合,陳樹藩成了老段的人,從此被打上了皖系軍閥的標簽。
段祺瑞與孫中山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意味著陳樹藩必須在北洋與革命黨之間選隊站。
陳樹藩當然選北洋了。
他提拔同鄉同學,培植個人勢力,打壓革命黨和刀客出身的將領,引起了后者不滿。
1917年,因不滿段祺瑞破壞民國法統,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掀起了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的風吹到陜西后,陜西革命黨人紛紛響應,高峻、耿直、郭堅、胡景翼、張義安、曹世英等,豎起護法旗幟,發布討陳檄文。
這一出“反段驅陳”,與之前的“反袁逐陸”差不多,連人馬都是同一撥。
不管是“反段驅陳”還是“反袁逐陸”,本質上都是革命黨人與北洋集團在爭奪陜西控制權,這條主線在西安起義時就已經埋下,一直在暗中發揮作用。
護法軍隊近在咫尺,陳樹藩坐臥不寧,為解決困境,陳樹藩以陜西省長的位置為誘餌,邀請河南鎮嵩軍統領劉鎮華入陜助拳。
鎮嵩軍幫陳樹藩解了西安之圍,卻無法徹底擊敗對方,雙方長期對峙。
1918年7月,陜西籍革命黨人于右任回到三原老家,奉孫中山之命領導陜西護法運動。
經過商議,各路護法人馬一律改稱陜西靖國軍,以于右任為總指揮,張鈁為副總指揮,下轄郭堅、樊鐘秀、曹世英、胡景翼、高峻、盧占魁六隊人馬,全軍2萬多人。
這種改編其實意義不大,于右任和張鈁根本駕馭不了這些頭目,大家還是各干各的,爭權奪利,連井勿幕都被靖國軍內部人誘殺了。
于右任與井勿幕
1919年段祺瑞組織八省援軍入陜鎮壓靖國軍。一盤散沙的靖國軍,很快被打垮,一部分人離去,一部分人繼續堅持。
陳樹藩勉強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不過他沒高興多久。
1920年7月,皖系在直皖大戰中一敗涂地,陳樹藩依靠的大樹倒了,他見風使舵,派人帶著重禮奔走在曹錕、張作霖門下,暫時取得了兩位大佬的諒解,繼續穩居高位。
此時,陜西人已經忍受不了他了,商界、教育界紛紛集會,痛斥陳樹藩禍陜罪行,陜西靖國軍各將領也通電北京政府,稱陳樹藩一日不走,陜西一日不得安寧。
面對強大輿論壓力,直系也不想保他了。
1921年5月,北京政府宣布調陳樹藩進京,其職務由直系第二十師師長閻相文接替。
陳樹藩很拽,拒不受命。
曹錕、吳佩孚大怒,命令閻相文帶領第二十師、吳新田第七師以及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張錫元第四混成旅,武力驅陳。
陳樹藩自恃有三個師,加上盟友劉鎮華的三個師,足以一戰。
然而,劉鎮華把他賣了,當直軍開進陜西時,劉鎮華當了帶路黨。
陳樹藩見大勢已去,逃往漢中。
07
閻相文在陜西督軍任上,干了不到兩個月就自殺。
自殺的原因很搞笑——應付不了陜西復雜的局面。
直軍強龍入境,但陜西早已是地頭蛇們的天下,陜北有井岳秀、田玉潔、田維勤、曹駿夫、胡景翼,陜南有陳樹藩殘部,關中有郭堅、郭金榜,西安周圍有鎮嵩軍,省長劉鎮華掌握著全省稅收機關和財政大權。
閻相文直接控制的地方很小,解決不了手下軍隊的軍餉和補給問題。
此外,馮玉祥誘殺郭堅,引起吳佩孚的不滿,吳狠狠斥責了閻相文。
閻相文為人忠厚老實,心理素質不好,當師長的時候聽命就行,獨當一面后玩不轉,又受不了上級責罵,精神極其壓抑,于是吞鴉片自殺了。
閻相文之后,馮玉祥接任陜西督軍。
馮玉祥
驅逐陳樹藩,馮玉祥打前鋒,事后論功行賞,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改編為第十一師,馮玉祥在苦熬7年旅長之后,終于當上了師長,僅僅過了十幾天,當上了督軍,位列封疆。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老馮運氣了。
眾所周知,馮玉祥是一個狠人,做事非常有魄力,他能打開閻相文打不開的局面嗎?
答案是,不能。
馮玉祥推薦吳新田為陜南鎮守使,驅逐了陳樹藩殘部,他又請陜西有頭有臉的人出面說和,在名義上收編了陜西各地頭蛇,在整頓財稅問題上,他遭到了劉鎮華的抵制,沒有成效,氣得他想干掉劉鎮華,好歹被部下勸住了。
打不開局面,就打不開吧,老馮心理素質十分強大,殺人可以,自殺不行。
1922年4月,直奉大戰打響,河南督軍趙倜和張作霖結盟,想從背后捅吳佩孚一刀。
吳佩孚急調馮玉祥東出潼關對付趙倜,督軍一職由省長劉鎮華接任。
劉鎮華是鎮嵩軍首領,根子上是河南人,因為在河南混不下去才開到陜西發展。
劉鎮華在陜西督軍任上的目的很明確:拼命撈錢,壯大鎮嵩軍,打回河南老家。
劉鎮華
時間流逝,軍閥混戰形勢變幻無常。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戰打響,馮玉祥從背后捅了吳佩孚一刀,直系戰敗。
原直系的地盤,成了各方瓜分的對象。就河南而言,國民軍二軍胡景翼,鎮嵩軍憨玉琨都想拿下河南,1925年3月,雙方爆發了胡憨戰爭。
劉鎮華見憨玉琨頂不住,把督軍職務交給吳新田代理,然后親率鎮嵩軍主力趕往洛陽參戰。
胡景翼所部是久經戰陣的正規軍,從辛亥革命一直打到直奉戰爭,戰力強勁,反觀鎮嵩軍,人數雖眾但多來自于土匪,沒經過大戰洗禮,將領各懷心思,戰力堪憂。
胡憨戰爭以鎮嵩軍戰敗瓦解告終,劉鎮華引咎辭職,逃往山西。
1925年4月30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吳新田為陜西督軍。
吳新田
08
吳新田本是皖系干將張敬堯的部下,張敬堯被湘軍驅逐后,吳新田接替張敬堯出任第七師師長,轉投了直系。
之后,他隨閻相文入陜驅逐陳樹藩,陳樹藩逃到陜南后,他率領第七師繼續進攻陳樹藩殘部,最終取而代之,占據了陜南,被北京政府任命為陜西軍務幫辦。
軍務幫辦,可以看作督軍的副手,是一省軍隊的二把手。
前面說了,北洋時期陜北和陜南長期割據,陜北井岳秀割據到了1936年,陜南吳新田割據到了1928年。
吳新田在陜西的統治很不得人心,這貨在陜南的時候,就強迫當地人大規模種植鴉片,隨意加稅,肆意盤剝,以致怨聲載道。當上督軍后,縱容手下士兵毆打學生,引發了大規模的請愿示威活動,驅吳運動此起彼伏。
國民三軍孫岳、國民二軍李虎臣擊敗鎮嵩軍后,向陜西進軍,吳新田自知不敵,率部撤離西安,輾轉回到了陜南,繼續稱王稱霸。
1925年8月,段祺瑞任命孫岳為陜西督軍,李虎臣為陜西軍務幫辦。
孫岳
馮玉祥、胡景翼、孫岳三人是合伙人,倒戈吳佩孚就是這三人策劃的,事后他們把自己的軍隊改編為國民軍:馮玉祥國民一軍,胡景翼國民二軍,孫岳國民三軍。
孫岳的地盤本來在直隸保定、大名地區,直奉大戰,奉軍入關,李景林霸占直隸,把孫岳擠走了,為了補償孫岳的損失,段祺瑞被迫任命孫岳為陜西督軍。
陜西到處是地頭蛇,孫岳打不開局面,加之他心思在直隸,沒待多久就率部東歸了。他走后,李虎臣接任陜西督軍。
李虎臣、岳維峻都是胡景翼的部下,胡景翼死后,岳維峻接了班,任河南督軍、國民二軍軍長。李虎臣奉命幫助孫岳國民三軍進攻陜西,由此當上了陜西督軍。
李虎臣
換句話說,此時國民二軍名義上占據了河南和陜西。
1925年底,國民軍與奉軍爆發戰爭,不久,東山再起的吳佩孚也加入進來,圍攻國民軍。
馮玉祥在京津被圍毆,岳維峻在河南被圍毆,李虎臣親率主力前往河南支援岳維峻,結果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逃回西安后,李虎臣手下不到5000人,尾隨而來的鎮嵩軍(已東山再起并投靠吳佩孚)總兵力多達七萬人,陜南的吳新田也聞風而動,出兵配合鎮嵩軍合圍西安。
關鍵時刻,李虎臣打電話給楊虎城:你來我就守,你不來我就走。
楊虎城,刀客出身,參加過陜西護國軍和陜西靖國軍,陜西靖國軍失敗后,楊虎城率領一支殘部轉戰千里,逃到陜北,井岳秀保下了他。
孫岳入陜后,楊虎城加入國民三軍,任第三師師長,孫岳走后,楊虎城沒有走,駐軍三原,手下有8000人馬,是一支精銳的生力軍。
楊虎城答應了李虎臣,兩軍合計一萬三千人。
這便是二虎守長安的背景。
《二虎守長安》劇照
09
二虎守長安之前說得比較多了,這里不再贅述。
從4月到11月底,二虎在西安堅持了7個多月,直到馮玉祥大軍擊敗鎮嵩軍解圍。
馮玉祥被張作霖和吳佩孚逼下臺后,去蘇聯取經求援,拿了大量軍火盧布,滿血復活,然后五原誓師,出兵陜甘,響應北伐。
從廣義上講,馮玉祥解圍西安,是北伐戰爭的一部分,而鎮嵩軍從西安撤圍,意味著北洋勢力從陜西撤離。
纏斗十幾年,陜西革命勢力最終戰勝了北洋勢力,只不過革命的老馮是北洋的老馮倒戈過去的——老馮前兩次代表北洋來陜西,第三次代表革命黨人來陜西。
馮玉祥
西安解圍,李虎臣的督軍也當到頭了,原因很簡單,他不是老馮的人。
西北軍將領石敬亭出任陜西省主席,陜西進入國民政府時代。
從1912年到1926年,陜西經歷了張鳳翙、陸建章、陳樹藩、閻相文、馮玉祥、劉鎮華、吳新田、孫岳、李虎臣9代督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