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時,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梁山好漢們在外下館子,總喜歡說上這么一句話:“小二,切二斤肉來”。
似乎生活在宋代他們,經常下館子是生活標配,店小二上一壺酒,再來兩斤肉,這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不要太愜意!
那么,小說里酒肆中售賣的“肉”,到底是什么動物的肉呢?
翻開史料你會發現,相比于唐代,宋朝的民眾對于肉食的消費更多了。
《東京夢華錄》里就描寫了一幅北宋開封趕肉豬進城的壯觀場面:“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南熏門)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
再如當年的蘇東坡,仕途坎坷、四處貶放,估摸他生活得十分凄涼吧?
其實,雖然他身在偏遠“農村”,但好歹是個官,也是有肉有酒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更是?流傳至今?!
作為?紅燒肉?的?祖師爺?,蘇東坡?吃的?肉?是?豬肉?,為什么他??不愛?吃?牛、羊肉?呢??不是?哥?不想?,是?真的?窮??啊?!且?看?他寫的?《豬肉頌》: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豬肉在宋朝時候是排在最下等的,便宜但是腥騷,所以只得想方設法去調味,這才成就了蘇子瞻的千古名肉。
再看《水滸傳》中各路綠林好漢在酒家大快朵頤的“二斤肉”,卻多半是牛肉。
武松在景陽岡山腳下的酒店里,連喝18碗酒,用了4斤熟牛肉下酒。
阮小七兄弟幾個招待吳用,酒家說新宰了一頭黃牛,便讓切了10斤來吃。
在十字坡,被發配的武松和兩個公人,叫母夜叉孫二娘藥倒,她說武松這等肥胖,可以當成黃牛肉賣,那兩個瘦的,只好做水牛肉賣。
其實,不管是黃牛還是水牛,真正在宋代,宰牛的禁令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擅自宰牛,如果是在元朝,可能就對當事人打100大板。但是宋朝的皇帝對牛羊的屠宰管理相當嚴格,甚至買牛肉的人都要被判刑、流配千里。
比如北宋初年的《宋刑統》中,有明確記載了“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的法令。
在官府的管理制度當中,只有病死的牛經過審批以后才可以屠宰。
所以宋代的牛肉可不是像《水滸》里一般,動不動二斤起步那樣廉價,反而是很難吃到的“高價貨”!
牛命珍貴,是因為它是農耕時代最重要的勞動力。
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時代,一頭耕牛市場價大概在5貫錢,但如果病死了,審批通過,將牛殺了賣肉,一頭牛可以賣到25貫。
“蓋一牛之價不過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二三百斤,肉每斤價值需百錢,利入厚故,人多貪利,不顧重刑。”——《宋會要》
以當時一個七品縣令的收入來對比看看,縣令一個月的收入僅僅12貫錢。所以說,隨便就切二斤牛肉來吃,對于普通人來說,那真的是奢望。
《水滸傳》寫的雖是宋朝的故事,但卻成書于元末明初。所以小說中提及的生活場景,很多是基于施耐庵的經驗想象。
元代也曾出臺不得宰殺牛馬的禁令,為何還會出現宰牛的情況呢?
原來元朝出臺這樣的禁令不假,但當時的法令非常寬松,執行力根本不到位,因此民間經常不管這樣的禁令,老百姓會偷偷宰殺牛馬。
所以你看《水滸》里,像史家村、草料場?、景陽岡、石碣村、十字坡?、揭陽?嶺?……這些?荒郊野外?的?村?店里?,都?大搖大擺?地售賣?熟牛肉?!天高皇帝遠?吶?!反而?江洲?城?里?的?高檔?酒店里?,酒?保?卻?說?:
“小人這里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
酒保這么說,一是規定,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李逵,看他一個蠻橫魯莽的粗人,直接將手伸進湯碗里撈魚吃,連骨頭全囫圇個嚼了。狼吞虎咽吃相極盡難看,宋江再讓“大塊肉切二斤”時,酒保估計這幾人消費“層次不高”,特地強調“只賣羊肉”。
李逵那么神經大條的人,都氣得將魚湯潑了酒保一身,大怒道:“這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吃!”
因為兩宋將近300年里,當時的上流社會流行的不是牛肉,而是羊肉。擺明了歧視李逵“鄉下人”吃不起嘛!
看高檔酒樓里主賣魚和羊肉,正是印證了“鮮”這一字。
據說宋朝歷代皇帝,都喜食羊肉。
《宋史·仁宗本紀》記載過宋仁宗一件有趣的小事,有一天晚上他很想吃羊肉,結果半夜被饞醒了,搞得翻來覆去“無心睡眠”。
在宋神宗時期,皇宮可以算是消費羊肉的頂級大戶了。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御膳房每年消耗的羊肉多達43萬斤以上,豬肉4000來斤,豬肉還不到羊肉的百分之一。
宋朝還有一個奇葩的操作,為了給官員“補貼”,皇帝曾下令用羊肉給官員送去,權當福利或者加工資。
宋真宗年間,外任的官員每個月可以享受2至20頭羊,按這樣的算法,大宋給予這些官員的福利,一年大概就要發出去幾百萬只羊了……
所以朝廷官員,吃羊成為了一種時尚之風。
北宋有一個名叫蒲宗孟的高官,最喜歡吃羊肉,每年他們家要吃掉4000只羊,成為“吃羊一族”當中的佼佼者。
至于當時的士大夫們,每次舉辦各種宴會,酒桌上的硬菜一定會有羊肉,這是用來撐場面的硬食材。
所謂上行下效,在如《水滸》江洲城這樣的大城市里,很多大型的酒樓飯店都有由羊肉制作而成的名菜,作為飯店的招牌。
羊肉雖然好吃,但在當時來說,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
宋朝大部分羊肉供給來自游牧之地遼、西夏等國,由于供不應求,很多地方的羊肉,甚至賣到了900文錢一斤,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這一斤羊肉簡直就是“天價”!
陸游曾經擔任“副省級”的領導干部,但依然“饞羊肉”,源于他收入太“低”,也不敢敞開了吃。
所以宋江看穿酒保顧慮,豪氣道“你去只顧切來,我自還錢”,就有了《水滸》中第一盤“二斤羊肉”。
宋江雖是個小吏,但一直非常豪橫,見著哪位落魄的弟兄都能一送十幾二十兩銀子,咱也不知道他錢哪兒來的。
這普通老百姓對于羊肉,基本上只有想象的份。你看書里寫潘金蓮嫁給三寸丁武大郎,就被這一幫閑人不時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好漢們似乎只愛點牛肉,那《水滸》里的豬肉都賣給了誰?
像“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里,鄭屠就是個殺豬的,開一爿豬肉鋪,規模挺大,店里有十來個刀手賣肉。
魯智深為給金翠蓮討公道,故意讓鄭屠剁了10斤瘦肉沫、10斤肥肉沫,鄭屠問是不是“府里要裹餛飩”?
再有石秀上梁山前,結拜兄弟楊雄的岳丈給他開了間肉鋪,壘豬圈養了十幾口大肥豬……
有賣就有買,說明在市井之間,豬肉才是普羅大眾餐盤里的主要肉食。
細看《清明上河圖》,大家就能夠看到“生豬招搖過市”這一幕。
除了做餛飩、東坡肉,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關州橋夜市篇,寫了旋炙豬皮肉、煎夾子、豬下水等許多豬肉美食。
北宋時期的都城汴梁,大名鼎鼎的大酒樓就多達72座,其中最大的一家酒樓高達三層,可同時容納上千人用餐。至于那些類似現在“大排檔”的飲食店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這就能理解,為何單單一個晚上,便有幾萬頭豬進入汴梁,主要用于供應國都的大小店鋪。
不吃?豬肉的?梁山好漢們?,每每?一句?“切二斤熟牛肉來”,都透著一股快意豪爽。
他們?故意吃朝廷禁屠的牛肉,甚至?出家人?魯智深?大快朵頤?嚴戒的“五葷”之首的?狗肉,都是?以微知著,來表達他們對于?既有秩序的?抗爭?、對不公??現實的反叛!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