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湖北之行中,武漢是非常重要的一站,雖然多年前來過武漢一次,但匆匆一瞥,連黃鶴樓都只是在車上遠遠看了一眼,對于這件“遺憾的事”,我耿耿于懷多年。
武漢,在我心里一直有種特殊的想象:是煙火氣息的熱烈和大江大河的澎湃混合后,帶來的強烈沖擊,這一點和重慶應該很像,且大江大河養育的人總是天生自帶一份豪氣和江湖氣。
武漢長江大橋
當車子經過武漢長江大橋時,頓時覺得武漢和重慶如此神似,一樣的江波浩渺,一樣的郵輪繁忙,唯獨不同的就是武漢的江面比重慶開闊很多,視野上更加壯闊和遼遠。
武漢長江大橋便橫跨于江面之上,不愧是“萬里長江第一橋”,夕陽映照下,它的雄壯豪邁與中國古典之美令人忍不住駐足觀賞。
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幾經磨難,115年前,張之洞首次提出修建一座鐵橋,連接武漢和漢口,但因為經費而擱置。
之后幾年,亦因為經費和戰火,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起起落落,直到49年后,也就是1955年,武漢長江大橋才在茅以升擔任主任的“夢之隊”執行下,順利實施,2年后,大橋順利完工,武漢萬民歡呼!
這座歷經半個世紀之久才建成的大橋,承載了從清代到現代無數人的夢想、努力和執著,它由水上主橋、橋墩、上層橋面板、下層鐵路雙線軌道、四座橋頭堡以及各立交匝道組成,設計上古樸、大方,處處可見中國古典建筑藝術之美。
尤其喜歡橋頭堡的設計,采用了中國傳統的重檐四坡攢尖頂,和古老的黃鶴樓遙相呼應,傍晚,朋友帶我走上橋頭堡觀賞長江落日,玫瑰金的橋身,金光閃閃的江浪,美不勝收,令人著迷。
黃鶴樓
黃鶴樓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樓之一,也是歷史聞名的天下江山第一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歷代多次重修,現在這座是1985年重建。
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使得黃鶴樓名揚四海,并且古今傳頌,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同時也是“武漢十大景”之首,5A級景區。
黃鶴樓高51.4米,共有5層飛檐,中國古建筑經典的攢尖樓頂,金色琉璃在陽光下熠熠生輝,60個翹角充滿層次和靈動之美,整體如同振翅欲飛的黃鶴,又有黃鶴、寶塔、亭閣等環繞其間,趣味盎然、古典大氣。
東湖
武漢的秋天是極美的,尤其是東湖,除了美麗的風光,這里還承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上,劉備、屈原、李白都在東湖留下了足跡。
美麗的湖光山色之間,有湖北省博物館,以及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滄浪亭等歷史遺跡,逐一參觀,收獲滿滿。
東湖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小島,112公里湖岸線,34座山峰,10000余畝山林,這些數據令人咋舌,花上幾天也逛不完啊。
磨山區三面環水,是中國最大的楚文化游覽區,有仿章華臺而建的楚天臺,有巍峨雄偉的楚城城門,也有可以登高舉目遠眺的東湖之眼摩天輪,現代山水與楚城古韻相連接,別是一番楚韻與現代融合之美。
武漢美食
到武漢旅行,怎么少得了美食,戶部巷、糧道街、雪松路、蔡鍔路、青龍巷......都是美食的聚集地,也是吃貨的靈魂勝地,從路邊攤到大排檔、酒樓、網紅咖啡館,應有盡有。
雞冠餃子,形狀像雞冠一樣,面皮里包上肉餡,放進油鍋里炸得金黃,咬一口酥酥脆脆,滿口酥香。
面窩,武漢經典的特色小吃,和熱干面一樣是過早的一種,起源于清朝,是一種圓形的油炸食物,邊緣厚,中間薄得只剩一個小洞,像個甜甜圈,味道咸香。
藕面窩,湖北盛產藕,這藕面窩的主要食材便是藕條,油炸而成,出鍋的時候用勺子裝成一個大概的團狀。
牛肉粉也是強烈推薦的一種武漢美食,厚實的牛肉軟爛適中,牛肉粉脆爽順滑,香辣入味,對于我這重慶胃來說,簡直是一見傾心!
武漢是一座豐富多姿的城市,它會給你帶來很多驚喜,不論是風景,還是美食,又或者街巷里的煙火氣,都令人著迷,而且武漢的交通四通八達,坐高鐵可以抵達多個城市,比如重慶到武漢高鐵6個多小時,廣州到武漢高鐵4小時,北京到武漢高鐵4小時,蘇州到武漢高鐵5小時,如此便利且迷人的旅游城市,怎能不安排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