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四聲叫,不是好征兆”,這是一句農村俗語。俗語中的“四聲叫”,各地說法不同,有的說是“三聲叫”,有的則說是“五聲叫”,雖然在數字上有差異,但意思差不多。
因過去傳統農村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現在一些對傳統農村不熟悉的人,在理解這句話時,把“四聲叫”全推到動物身上,是不準確的,也不符合當時農村的實際。
1、哪些動物容易背禍?
在農村,有一些動物,因長期不受人待見,現在一些人在解釋“家有四聲叫,不是好征兆”這句俗語時,喜歡讓它們背鍋,這些動物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現代“冤大頭”。
一是烏鴉
農村有“喜鵲叫喜,烏鴉叫喪”的說法,還有“烏鴉叫,禍事到”的說法。這些說法就成為烏鴉背禍的主要原因。
烏鴉與燕子、麻雀相比,燕子、麻雀常住農家,屬于家鳥,而烏鴉不屬于家鳥,很難有機會在家里發出聲叫。
烏鴉落到農家院子,不會干好事,一般是為叼小雞而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認為只有老鷹叼小雞,實際上,烏鴉和喜鵲也叼小雞。
由于人們討厭烏鴉,看到烏鴉在天上盤旋時,喂養了小雞的農家,會特別注意烏鴉的行蹤,一旦出現在庭院周圍,就讓小雞躲起來。
再說,農家怕烏鴉的叫聲,迷信地認為烏鴉的叫聲會帶來災禍,因此,當烏鴉出現在房屋周圍的時候,一般會盡力驅趕。如果烏鴉在屋頂的天空盤旋,那就沒辦法了。
但是,烏鴉比較狡猾,在空中盤旋時是不會叫的,不僅農家會警惕,母雞或公雞也會發出警報聲。小雞聽到警報聲就會躲起來。烏鴉只有稍無聲息地在空中盤旋,趁虛而入,才有機可趁。
喜鵲由于讓人喜歡,往往具有欺騙性。它們出現在房屋周圍,人們還認為“抬頭見喜”,是好事,還希望喜鵲能叫上幾聲。俗話說“喜鵲叫,貴人到”。正因如此,人們對喜鵲一般不設防,喜鵲叼小雞的成功率比烏鴉要高得多。
明明是喜鵲把小雞叼走,人們反而把責任扣在烏鴉頭上。人們不相信吉祥鳥喜鵲會做壞事,即便親眼看到喜鵲把小雞叼走,也能夠原諒,認為喜鵲只是因饑餓而偶爾為之,不像烏鴉一樣是叼小雞的老慣盜。
烏鴉喜歡叫,在村邊或村內的樹上叫,在空中飛翔時叫,在野外覓食時也叫。過去農村烏鴉很多,是常見的鳥,就像那時的麻雀一樣,成群結隊,隨處可見。聽到它們的叫喚聲再也正常不過了。
過去農村,人們比較禁忌的是,出門時,突然聽到烏鴉叫,認為不吉祥,是一種警示,如果不是有緊急事,人們通常會取消出行,另擇日子出門。主要原因是過去農村交通條件不方便,靠兩條腿走路,爬山涉水,路途艱難,再加上舊時農村社情復雜,人們怕在路上出意外。
還有的人清早起來,出門做事時,突然聽到頭頂有烏鴉叫,也被認為不吉利。這天做事時就會格外小心謹慎。
其他時候,因烏鴉太多,隨處都能聽到烏鴉叫聲,人們習以為常了,也就不再禁忌。
由此可見,烏鴉并不是家鳥,一般不會飛入院子里叫喚,不屬于“家有四聲叫”。
二是貓頭鷹
貓頭鷹在農村又被稱為夜貓子。
農村有一句俗語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這里的“事”,在舊時人們觀念中當然不是好事,而是禍事。但是,從這句話中我們可能看出,夜貓子也不是家鳥,不住在農家。在過去農村,如果有貓子闖入農家住宅,被迷信地認為是一種不太正常的現象。
農村還有一句老話說:“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同樣被認為是不好的征兆。
夜貓子叫也好,笑也罷,一般都不會在家里發生。夜貓子都是在夜間野外活動,叫喚時一般都在村莊周邊的樹林里,不會在農家的住宅內。
傳統農村,大多數地方一般不喜歡在庭院內種樹,只有少數地方才有在庭院內種樹的習慣。庭院栽植的高大樹木,夜貓子也有可能在這類樹上叫喚。
過去農村人認為夜貓子叫喚,村里會有老人去世。人們還認為夜貓子叫喚,不是針對特定的哪一家,而是針對整個的村莊。
這種說法,我們且不去管有沒有科學道理,可是,一個村莊的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尤其是高齡老人去世,再也正常不過了。
正因為如此,農家自然不會把貓頭鷹的叫喚,看成是對特定人家的叫聲,是對村莊人家而言,不屬于“家有四聲叫”了。
三是狗叫聲
家里所養之狗的叫聲,確實屬于家里傳出的叫聲,但是,從農村民俗方面來說,家里的狗叫聲不屬于俗語“家有四聲叫,不是好征兆”中的“四聲叫”之內。
過去農村,家里養狗的主要目的就為了看家護院。家里養的狗發現了異常情況后,會發出警示性的吠聲。比如,夜晚有人在院子周圍轉悠,想進入家里偷東西,家里的狗如果不發出叫聲,哪能警示主人,引起主人的警惕,又怎么能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呢?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有人偷偷偷摸摸潛入家里,家里的狗不叫,無非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潛入家里之人是熟人,與家里的狗混得非常熟,狗不叫熟人,家賊難防。
二是潛入家里的人有一定的非常手段,讓家里的狗閉嘴。
以上兩種情況,家里的狗不發出聲叫,才是不好的征兆。
過去農村還有一種情況,家里的狗不會發現高聲叫,只是發出低低的嗚嗚聲,而且全身顫栗。這是因為老虎在村莊周圍活動,準備進村偷家畜,狗懾于虎威,不敢發聲。這當然也是不好的征兆,說明威脅在迫近。
過去農村還有一種現象,叫“群犬吠夜”,主要有兩種情形:
一種情形是村莊的夜晚,只要哪家的一條狗帶頭叫喚起來,村里其他的狗也跟著叫起來。有一句成語說“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其原本的意思就描述了這種情形。狗一般都在自己家里叫,在過去村莊這是再也正常不過的現象。
另一種情形是沒有月亮的夜晚,村里的狗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像是在追逐什么東西似的,忽東忽西,忽南忽北,一邊追逐,一邊狂吠不止。人們出門看時,什么異常情況也沒有。次日早晨誰家也沒發現丟東西。
過去農村民眾認為,狗眼能看到的東西,人眼是看不到的。于是,人們弄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便迷信地認為,狗一定是看到了“不潔之物”,對村里來說是不好的征兆。所謂“不潔之物”就是迷信中的妖魔鬼怪。
這種說法也類似于貓頭鷹叫喚的說法,是指整個村莊而言,并非專門指哪家的聲叫。
以是三種動物,現在一些人在理解“家有四聲叫,不是好征兆”這句話時,喜歡把鍋甩給它們。你說他們是不是“冤大頭”呢?
2、“家有四聲叫”是哪“四聲”呢?
家里到底有哪四聲叫,才被認為不是好的征兆呢?在農村,人們的說法比較多,且“四聲”不一定是個固定的數,是一個虛數,可多可少,凡是讓人禁忌的家里發出的聲叫,都算得上。
過去農村普遍認為,主要是以下四種聲叫。
一是家庭經常性吵鬧聲
農村有老話說,“碗盞也有相碰的時候”。一個家庭偶爾出現吵嘴,按理說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
然而,如果家人經常性地吵鬧,天天吵鬧,有的人家甚至出現一天多次吵架,家里的日子過得烏煙瘴氣,那就不正常了。
按照農村普遍的說法,一個家庭,尤其是夫妻之間,經常吵鬧,甚至一吵架就摔東西(有的地方認為摔碎東西聲亦為“四聲”之一),家里遲早會出事。
過去,農村民眾喜歡從迷信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認為家庭經常吵鬧,會讓家神不得安寧,也會讓祖先不得安寧。如此,家神就不保佑家庭成員,祖先就不庇護子孫。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過去農村人免不了要從事一些高危性的工作,比如,砍伐樹木,扛木頭,采石,運石,幫人建房,走水路,外出走山路,打獵,干重體力活,等等。
一些男人由于家里經常吵鬧,心里也就很煩躁,情緒也很低落,心事重重。他們在從事高危性工作的時候,精神恍惚,反應比較遲鈍,總比別人慢半拍。
這些人在做事過程中,一旦出現危險的局面,往往躲閃不及,往往容易造成非死即傷的事故。
一些女人由于家里經常吵鬧,對于度量大的人來說倒無所謂,對于氣量狹窄的人來說,如果一時想不開,趁人不注意,就會自尋短見,出現家庭悲劇。
以上兩種現象,過去農村不時發生。在農村,如果某些現象反復出現在某一類人身上,就會被作為一種教訓加以總結。
這就是為什么老話說,家和萬事興的原因。家庭不和,家庭不但不能興旺,反而會衰敗,就像農村老話所說的“王小二一年不如一年”,有的家庭甚至會家敗人亡和妻離子散。
二是家里傳出不明不白的哭聲
家里傳出不明不白的哭聲,這種哭聲指的是成年人的哭聲,不包括小孩子的哭聲。小孩子的哭聲被視為是一個家庭的熱鬧氣氛,是應有的煙火氣息。
有誰會在家里無緣無故地哭?除非腦子有問題。然而,在過去農村,還真有一些人就喜歡哭,尤其有一些婦女。
有的人想起往日悲傷的事會哭,因受點小委屈也會哭,與鄰居吵架輸了也會哭,凡是覺得可以哭的,都不放過。
這些人哭起來,并不是暗自落淚,也不是抽泣,而是放大聲量,把哭聲拖得長長的,讓人乍聽起來,好像家里的老人去世了哭喪。
這種哭聲很容易讓人誤會為村里哪家有了喪事,不僅為家里人所忌諱,也為村鄰所忌諱,認為是一種不好的征兆。
三是夜里公雞不在規定時間叫
農村公雞打鳴的時間比較固定,一般來說,雞第一次鳴叫是丑時,之后每相隔半個多時辰(一個半小時)叫一遍,叫第三遍時就快天亮了。
農村有俗語說:“雞叫三遍天下白”,指的就是這種現象。
不過,季節不同,晝夜長短不同,雞叫第一遍的時間也不太一樣,但都是進入丑時以后公雞才打鳴。
因此,過農村認為,公雞如果在子時(晚11點到1點)以前打鳴,就是不正常,是不好的征兆。
這種不好的征兆,很多地方都有具體的說法,公雞在子時前打鳴,可能會發生火災,要特別注意防火。
這種說法在現在人看來,認為是舊時農村一種迷信的說法,其實不然。雞一般都是“夜盲眼”,夜晚分不清楚是天黑還是天亮,見到燈光或者火光,以為天要亮了。
過去由于還沒有電燈,晚上照明用的是比較昏暗的油燈,家里貧窮的人家,連油燈都點不上。而公雞在夜晚受到強烈光線的照射,就會打鳴。那時農村很少有強烈的燈光和火光。
舊時農村,人們為了節省燈油,通常睡得比較早,村莊的夜晚不會有強烈的光線,即使有一些燈光,也很微弱。子時之前,只有發生火警的時候才會有光線強烈的火光,公雞受到強光刺激,才會打鳴。
當然,公雞是否對火災有先知先覺,就像有一些動物能提前預知發生地震一樣,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科學探究。
現在農村,由于用上了電燈,電光明亮,很多農家庭院燈火通明,家里的公雞受到燈光的影響,子時以前打鳴是常有的事,農家也習以為常了,再也沒有“征兆”的好壞之說。
另外,舊時農村,家里的如果有母雞學公雞打鳴,人們迷信地認為是違背常理現象,有可能是不祥之兆,對家里的男主人不利。因此,農家一旦發現有這樣的母雞,立馬宰殺。
四是耕牛的異常叫聲
過去農村,農業生產主要靠耕牛,農家有“牛是半個家”的說法,人們對耕牛的一舉一動都非常關注,包括耕牛的叫聲。
耕牛如果出現了異常情況,損失的可是半個家,普通農家難以承受。耕牛叫喚分為兩種類型。
一類是黃牛叫。黃牛叫聲響亮,關在牛圈的黃牛,到了夜間,一般只有饑餓的時候才會發出叫聲。
但是,如果黃牛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整夜叫個不停,那就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牛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
第二種,如果牛的身體沒有問題,就要考慮當地是否要發生地震,或者地質災害,如泥石流、山體垮塌、洪水等。讓牛感受到了威脅,才會不停地叫喚。
以上兩種,對農家來說,都是不好的征兆。
另一類是水牛叫。水牛叫聲很低沉,就像是用鼻子在哼唧。如果水牛的叫聲突然像黃牛一樣,聲音特別響亮,或者干脆學黃牛叫,那就是不同正常了。民間認為,這是不好的征兆,預示來年為災荒之年,也有的說預示家庭發生災難。
這種說法不一定有科學依據,還帶有一定迷信色彩,過去農村民眾對這些反常的現象,無法用科學來解釋,因此,心存恐懼,也就有了種種的推測。
總而言之,我們現在對“家有四聲叫,不是好征兆”這句話中“四聲”的理解,應結合過去農村歷史背景,不能脫離農村實際,更不能用舊時農村一些迷信說法來解釋,傳播不科學的思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