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假期看來又不能出省遠游。好在,廣州本地博物館的臨展也很有看頭,有些國慶前新鮮登場,有些即將在國慶后落幕。
青綠調成見天工——山水畫色彩研究展
坐標:廣州藝術博物院
此展最受關注的展品莫過于廣州藝術博物院和廣東省博物館珍藏的明清青綠山水畫作品40余件套。舞劇《只此青綠》的大火,讓北宋畫家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圖》進入大眾視野。中國青綠山水畫已有上千年歷史。
在中國傳統文化美育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們不如走入古畫中,品味雋永古詩文,感受古人在青山綠水和園林意趣之中尋找精神家園的情懷。此展我帶領的國慶親子導賞招募正在進行中。
登陸今年央視春晚的舞作《只此青綠》,(9.30開售)、將二輪上演。(戳藍字尋購票入口)
我和元去年有幸欣賞此舞作,深受感動與震撼!推薦感興趣的各位不妨把廣佛《只此青綠》舞作和廣州藝博院青綠山水畫舞作,齊齊欣賞,感受其中傳統之美。
洛京風華——洛陽出土漢魏文物展
只此絢麗——廣州出土漢代珠飾展
坐標:南漢二陵博物館
廣州出土的漢代珠飾多達2萬余顆。《只此絢麗》精選廣州出土漢代珠飾文物232件套,向公眾展示漢代珠飾的藝術之美,以及其承載的制作工藝、技術傳播和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等歷史信息。很推薦美媽們穿得美美的去欣賞。
《洛京風華》是國內首個大規模聚焦漢至曹魏時期京都洛陽城的專題文物展。北宋司馬光云:“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此次展出的文物大有來頭——西朱曹魏墓入選“2016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紗廠路西漢大墓入選“2015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
中秋節,我帶領了“洛京風華”親子導賞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見識“中國最早的消防員”、山海經里的怪咖......
和韻天下——中原音樂文物瑰寶展
坐標:廣州海事博物館
這個展覽由廣州海事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聯合主辦。展覽從數十年來出土的河南音樂文物中選取了77組共計183件,通過豐富的精品文物串聯起中華音樂文化的時代脈絡,還原一個傳承了八千多年的音聲世界。
我國目前所見最古老的樂器——河南舞陽賈湖骨笛也在此展中亮相。下圖這些萌萌噠的展品,是中華民族所特有一種古老閉口吹奏樂器——你猜到了嗎?
百件文物讀廣州
坐標:廣州博物館
展覽所精選的百件文物反映廣州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其中珍貴文物有43件/套,如越式“食官第一”陶鼎、唐木雕羅漢坐像等,它們將集體為廣州歷史文化發聲代言。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此展,廣博特邀“喜羊羊”配音祖晴老師,甄選有故事性、有代表性的30件文物,變身“文物小精靈”,以廣播劇的形式,用通俗易懂、活潑帶感的語言,講述廣州傳奇故事。廣播劇現已開播,展覽期間將陸續更新。我和元決定追更!
大音希聲——古琴藝術與文化展(第二期)
繪冠南天——粵藏宋元書畫特展
坐標:廣東省博物館
粵博古琴展(第二期)有來自浙江省博物館的唐代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此琴已有1300多年歷史。此外還有廣東四大名琴之一“天響”,省博藏明代“戛玉”琴、數量極少的寶裝銅琴等。
“繪冠南天——粵藏宋元書畫特展”展出作品50余件/套。此展重磅當屬南宋陳容的《墨龍圖軸》。元對另一“墨龍”更有感覺,說“好像在哪見過”。翻出手帳本,暑假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書畫大展“從董其昌到傅抱石”有一幅《云龍圖》,都出自清代周璕。
她說覺得有點眼熟,因為畫家都畫出了“神龍見首不見尾”。我暗自高興:這大概就是練博物館腿練出來的“眼力”。
最近讀我國文物學家、考古學家孫機先生的《從歷史中醒來》。“跋”中寫道:“讀圖時代”的人真的很幸福。但是還應該說,“讀圖”是向“讀圖”者的思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對此話深以為然。借助博物館展覽如何幫助孩子拓展視野、提升素養,同時助力學習,我也走在探索的路上。與各位共勉!有興趣了解我帶領的博物館親子導賞活動詳情可添加微信。
想了解我過往與現在正在進行博物館兒童教育,可以戳↓↓
旅行記錄|小湯圓
導賞回顧
導賞回顧|“靜謐的凝視”意大利當代雕塑展
曼竹魚,坐標廣州,家有女兒元元
曾經,從事文化歷史領域報道;
現在,自由撰稿人、博物館兒童教育推廣者
與大家分享好劇、好展、好物、好地、好書......和孩子一起共享成長中的美好
歡迎星標、留言、點贊、在看、轉發、交流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藍水千澗圖》(局部) 【明末清初】周嗣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