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巨虧82億元,但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卻拿超12億元的年薪,這種事情發生在了虧錢造車,想要上市融資的威馬汽車身上。
據威馬汽車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累計虧損174.31億元,在威馬汽車愈發嚴峻的虧損狀況下,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暉的在2021年拿到的12.6億元薪酬顯得格外刺眼。
要知道,威馬汽車2021年全年的營收,也不過才47.43億元,虧損更是高達82.06億元,這還不算,2021年威馬汽車行政費用同比大漲57%至27億元,這其中,2021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酬總額為17.5億元,而沈暉則一人獨占72%。
作為對比,同樣作為造車新勢力公司,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2021年的薪酬總額是150.4萬元,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2021年的薪酬為135.2萬元。
這也讓網友們炸了鍋,有網友直言“賺了是我的,虧了是公司的,資本常態”,還有網友調侃道“把融資的錢花完,我就回家不干了”......
今日午后,威馬CEO沈暉疑似在朋友圈發文回應此事,稱“有些事情,腳趾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時間解釋”。
曾和美團創始人王興打賭 威馬一定是TOP3
董事長年薪雖然最高,但威馬汽車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據車圈能見度報道,創始人沈暉曾在吉利帶領團隊完成了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外并購——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汽車。
2014年底,沈暉離開了吉利和沃爾沃,開始創業,中途以“博泰”聯合創始人的身份短暫出現過,到了2015年,正式創立威馬,致力于智能電動車領域產品研發及價值鏈構建,理想也正是在這一年創立。
在車圈備有名氣的沈暉,備受資本青睞,成立至今,威馬已獲得紅杉中國、成為資本、SIG海納亞洲、遠翼投資、新鼎資本等財務投資方、以及百度、騰訊、雅居樂等戰略投資方的支持,累計融資規模約350億元,這不僅超過哪吒和零跑,也超過了IPO前的“蔚小理”。
2019年,威馬汽車前半年以8536輛的交付成績(上險數)獲得新勢力第一,全年累計銷量16876輛,排名第二,僅次于蔚來,基于這個成績,2020年1月,沈暉在個人微博上和美團的王興打了個賭,稱威馬一定會是中國未來造車新勢力TOP3之一,自信滿滿地反駁了王興之前“TOP3將會是理想、小鵬和蔚來”的觀點。
那時候,沈暉信心滿滿。
曾折戟科創板,三年虧超174億
彼時的威馬,還是造車第一梯隊“F4”中的一員,時間來到2020年,就在小鵬汽車IPO不到一個月后,威馬汽車官宣完成100億元D輪融資,由上海國資投資平臺及上汽集團聯合領投,“國家隊”陣容的加持下,威馬一度打出“新勢力最大單輪融資”的宣傳,這讓市場認為威馬距離沖刺科創板僅剩一步之遙。
德意志銀行的一份行研報告中,有分析師將其與蔚小理統稱為“新造車四小龍”,2021年1月,威馬宣布完成上市輔導,緊接著上海證監局公告稱,威馬汽車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并公開了威馬詳細的股東陣容。
其中,百度系累計持股10.22%,是威馬最大的機構股東,騰訊則持股1.54%,除兩家互聯網巨頭外,還有紅杉、阿米巴、新鼎投資、五礦資本、天奇創投等眾多知名資本的身影。
按照流程,威馬汽車本該公布招股書,但此后威馬與科創板的緣分卻戛然而止,沖刺科創板失利原因雖然無法明確得知,但業內普遍認為與其科技含量不足、財務數據不理想等因素有關。
2019-2021年,威馬汽車的收入分別是17.6億元、26.7億元、47.4億元,年內虧損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近3年虧損累計174.3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虧損40.44億元、42.25億元和53.63億元;同一時期,毛利率分別為-58.3%、-43.5%和-41.1%。
與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一樣,威馬現在是賣一輛虧一輛。擺在沈暉面前更大的難題,是如何填補威馬汽車的巨額虧損,上市融資是一個好方法,科創板不行,那就換港交所。
對比來看,同樣是在今年上半年在港股遞交上市申請書的零跑汽車,近3年虧損分別為9.01億元、11億元和28.46億元,累計虧損48.47億元,還比不上威馬汽車一年的虧損額,蔚來、小鵬、理想2021年凈虧損同樣低于威馬汽車,分別為40.17億元、48.63億元和3.22億元。
創始人沈暉年薪12億?若上市失敗或將僅拿200萬
錢都“燒”哪里去了?除了逐年減少的研發投入之外,還有高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2019年至2021年分別達到9.02億元、9.21億元和9.85億元,占同期營收比分別為51.2%、34.5%和20.8%,由此可見,2019年和2021年,威馬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甚至高于研發投入。
同樣地,威馬汽車還把大筆費用用在了行政開支,2021年,威馬汽車的行政開支有27億元,占到總收入的57%,據威馬解釋稱,行政費用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向管理層成員授予股份獎勵導致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大幅增加,以及向C+系列境內投資者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
其中,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資總額為17.5億元,沈暉一人的薪資就占據了主要管理層薪資的72%。
但另一方面,12.6億元的薪資很可能不是沈暉實際到手的薪酬數額,目前沈暉的薪資由普通薪金與受限制股份兩部分組成,其中實際薪酬僅有200萬左右,剩下薪資部分以受限制股份形式發放,折合人民幣約為12.59億。
這部分錢只有在企業上市后沈暉才能真正收入囊中,而在上市前向高管派發股份也是不少公司在準備上市前的一貫做法。
融資高達350億,為何還是不夠花?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威馬已經累計融資高達350億元,遠高于IPO前的“蔚小理”,但由于持續虧損不斷燒錢,手上現金捉襟見肘,截至2021年末,威馬流動負債總額已經達94.7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1.56億元。
沒辦法,為了“活下去”,威馬開始到處借錢,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威馬的借款分別為24.20億元、64.10億元和99.53億元。今年4月,威馬又向銀行借入兩筆貸款,本金總額10億元,用作營運資金。
屋漏偏逢連夜雨,2021年,威馬一共賣出了44152輛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排第五,比2020年掉了一個名次,排在它前面的,除了“蔚小理”三兄弟,還多了個哪吒。
今年,要保住這個第五,目前看也沒那么容易,去年,零跑與威馬的銷量差距,已經縮小至1031輛,今年3月,零跑的月銷量已經過萬,且連續幾個月超過威馬。
如何賣出更多的車,是威馬更重要,也是更難的事情,現在,威馬一共發布了五款車型,已經交付的有四款——純電SUV車型EX5、EX6及W6,純電轎車E5及升級版E5 Pro,即將交付的智能純電轎車M7。
作為新勢力中第一個建廠、交付量產車的車企,去港股上市,融到更多的錢,是威馬汽車在當下最緊迫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