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這個月上學了,分享下我的感受。
我不是在職教師或教育問題專家,說的也只是上海情況,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探討哈~
最大感受是:想以后在國內中高考,國內上大學,或者出國留學(上大學甚至高中),最好在上小學前,就做出明確規劃,不要中途變更。
大家都知道,我給兒子的規劃是留學。
我兒子上的是民辦雙語學校,他幼兒園大部分同學上的是對口公辦小學,一打聽,發現差異還蠻大。
這兩年快速←,民族主義興起,英語學科地位明顯↓,語文學科地位明顯↑
上海這邊公辦小學一年級,語文課一周8節,數學課一周6節,你猜英語課一周幾節?
2節。
完全不是主課待遇了。
今年8月,上海市教委發了一個通知:
小學一二年級只做期末考察(一年級不得書面考察),不做期末考試,三到五年級只對語文、數學兩科目進行期末考試,英語和其他副科一樣,只做期末考察。
別誤會,不是說以后英語真變副科,而是在強力減負大環境下,優先把英語負擔減下來。
問題是如果不把中高考英語分數占比降下來,語數英分值一樣,家長也不敢松懈英語教育,只不過更多英語學習壓力推遲到中學階段罷了。
那未來中高考有沒有可能降低英語分數權重,提高語文分數權重呢?
比如高考英語降到120分,語文提到180分,引導學校、家長和學生,把更多時間花在語文上呢?
或者說,大學統一規定,不再要求英語四級考到425分(及格)以上,才給畢業證書呢?
我覺得趨勢上,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先從社會關注度相對最低的小學入手,再逐漸擴展到大學四級,中考,直至關注度最高的高考。
我兒子上的民辦雙語學校,屬于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為進一步加強教育公平和政府對基礎教育的監管力度,民辦中小學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趨勢。
按計劃,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民辦中小學(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占比要控制在5%以內。
像上海這種一線城市,民辦教育非常發達,三五年內把比例壓縮到5%以內不現實,強行大規模民轉公容易引起更多社會矛盾。
所以想了個辦法,政府出資購買學位,這部分學生在統計上不算民辦生。
比如3萬元學費,政府補貼1萬多,家長只需再出1萬多,孩子就能上民辦,但不算民辦生。
如果學費本身只有一萬多,政府補貼后無需付學費,相當于公辦的費用上民辦。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政府掏錢后,民辦學校教育有形無形也會受到更多政府指導影響。
我兒子語文和數學課本,用的都是統一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民辦的語文教育,一點不比公辦輕松。
另一方面,我兒子上的民辦學校又參照美式教育理念。
美式教育強調學生自主性,要花大量時間啟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強調跨學科知識拓展,各種課外活動和Carnival尤其多。
我看了兒子一年級的Curriculum Handbook,共有語數英三主科,音體美三副科,還有道德與法治(文綜入門)和探究(理綜入門),最后還有一門“超學科”。
超學科要探究自我的本質,個人和家庭、學校、城市、國家、世界的關系。
具體學習手段,包括消防演習、心理講座、親子運動日、美德集會、博物館之旅、人文行走、漢文化活動、洲級嘉年華、美術展等等。
所有學科都有兩個核心拓展知識,一是洲際嘉年華,二是二十四節氣。
前者突出孩子要擁有國際化視野,后者強調孩子要擁抱中華傳統文化。
今年全校洲際嘉年華主題是探索大洋洲(明年亞洲、后年非洲,以此類推),要了解大洋洲的地理、歷史、文化、生物、文學,還要通過繪畫、音樂、體育等形式,感受大洋洲文化。
家長會上,我看到一年級美術課程概述,嚇一大跳。
要動手制作或欣賞的有泥塑、油畫、版畫、水彩畫、阿拉斯加民間拼貼畫、裝置藝術、中國傳統剪紙、端午民俗藝術……
其中涉及表現主義畫家保羅·克利、圓點女王草間彌生、西班牙超現實主義三杰之一的胡安·米羅。
超現實主義繪畫這種東西,我讀書時可是高中美術課才觸及到的……
因為中式教育理念強調由全局到局部,由整體到細節,按時間線來學美術,所以一定是先學文藝復興巴洛克那些看得懂的肖像畫,再學印象派,最后才學“鬼畫符”的現代藝術。
但西方式美術教育沒這么多條條框框,就是要孩子解放天性,畫什么,怎么畫都不是問題,重點是知道自己通過繪畫想表達什么,所以一上來就可以學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這種一般人看不懂的現代繪畫。
再打開一年級英語課本,難度是我上學時初一的水平……
課程安排上,7節語文、5節數學、5節英語,語文還是最重要的。
但還有5節外教英語,音體美和探索課也都是外教(或中外教配合)上,所以英語學習強度還是很高的。
開完家長會,我和力嫂一致感受,學習強度擺在那里,壓力不算小。
還好幼兒園階段一直給他在外面上英語課,如果一點英語基礎沒有,現在肯定聽不懂,跟不上。
我覺得這種教育模式和教育重點,挺符合我的期望。
我希望兒子語文和英語都學好,既有中華傳統文化積淀,不管以后走到哪里,都不會影響自己是中國人的自我認知,又希望他擁有充分的國際化視野,見識廣泛,兼容并包。
但這樣連續上9-12年學,整個人都更適合英美國家的教育體系。
現在高考各種藝術體育加分都取消了,如果以后還是想在國內升學,花那么多時間在雜七雜八的學習和活動上,以后中高考又不考,從功利主義角度說,就有點吃虧。
我兒子學校每年都有一些學生轉學,因為家里最后決定不出去了,就國內高考,那種教育模式就沒啥優勢,卷不過公辦名校的雞娃,不得不轉學。
甘蔗沒有兩頭甜,別想著兩頭都討好。
所以兩條路,不要來回糾結,從一開始,就要決定。
否則,只會耽誤孩子。
這其中,除教育期望不同,還有個重要因素是經濟實力。
如果覺得9年或12年民辦讀下來,還要出國留學,經濟上有點難以承受,那打一開始就放棄這個念頭比較好。
趨勢上,以后留學費用會越來越貴。
一方面,全球通脹,海外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國內有實力送出國留學的父母也越來越多,需求持續增長,也容易持續漲價。
畢竟,中國每年1000多萬畢業生,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留學,讓那幾個主流留學國家承接,壓力也不小。
但如果你孩子是20后,等他高考時,競爭慘烈程度會大幅下滑。
因為這些年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在擴容,但2016年后的出生人口會持續下滑,甚至斷崖式下滑就在眼前,20年后,高等教育資源會嚴重過剩。
雖然上清北依然難于上青天,但上個普通本科的難度,會比現在明顯下降,內卷程度,會比現在好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