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19年春,一個名為“器服物佩好無疆”的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
展覽題目取自中國古代典籍《穆天子傳》。書中記載了周穆王(約前1054—前949 年)曾經到西方巡游,除了見到西王母,還見到西方的奇珍異寶,并用“器服物佩好無疆”來形容它們。
清華藝博展覽現場
展覽展出了5大考古遺址的231件(套)珍貴文物,時間跨度自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紀元之初,其中許多飾品以黃金和寶石打造而成,熠熠生輝、光芒璀璨,造型則有著東西方多種文明融合的特點。
這批珍貴的展品,來自一個遙遠神秘的國度——阿富汗。
《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
(增訂典藏版)
2022年8月 258 . 00元
直到20世紀初,阿富汗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世人對其知之甚少,只能從一些零星的報道中獲知關于它的只言片語。
然而,歷史上的阿富汗卻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是中國通往西方的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關,是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繁衍地。阿富汗的歷史價值,是否能有實物和遺跡可以佐證?隨著現代考古學的興起,掩埋于塵土之下的寶藏和藝術品不斷被發掘,我們才得以對照著文獻的記錄,重新走進那段歷史。
01
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貝格拉姆
時光回 溯到一百年前,1922年,法國著名的東方學家和考古學家阿爾弗雷德·富歇(Alfred Foucher)抵達喀布爾,阿富汗的考古由此開始。
貝格拉姆發掘現場
富歇在距喀布爾60千米處的貝格拉姆調查時,發現了兩座南北相距600米的古城址,并認為這里是某處古代都城遺址。后來的發現印證了富歇的判斷,這座古遺址正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貴霜帝國“夏都”迦畢試——貝格拉姆古城。
1937年和1939年的兩次考古,在古城皇宮區域的兩個房間中,發現了約2000 件珍貴文物:希臘羅馬風格的青銅鑄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敘利亞的玻璃、埃及的銀器和石制器皿,以及9件中國漢代的漆器……文物的時代可以追溯至公元1—2世紀。
這個充滿了“奢侈品”的倉庫反映了貴霜時期該國商業的繁榮,以及貝格拉姆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更無可置疑地證明了阿富汗作為東西文明交匯中心的獨特歷史地位。
象牙摩羯飾板
人形青銅砝碼
人形青銅砝碼
彩繪高足杯
魚形玻璃
魚形玻璃
象牙獅鷹支架
戰士像石膏圓板
緊那羅水壺
02
最東方的希臘化之城
阿伊哈努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考古學家們在阿富汗東北部的邊境處,發現了阿伊哈努姆古城,這里也曾是希臘的殖民地和當地首都。
阿伊哈努姆古城復原想象圖
阿伊哈努姆遺址中的列柱廣場(DAFA)
阿伊哈努姆的柱頭曾被附近居民在建造房屋時當作柱礎使用
宙斯神像的大腳殘件
這里有依山而建、可容納4000—6000人的劇場,有長約1700米的南北向大街,有大型的競技場,希臘古典風格的馬賽克地板,有里面坐著高達5至6米的宙斯塑像的神廟,以及無數的錢幣、石器、青銅神像和人像等等。隨著發掘的逐步展開,一幅偉大的希臘化城市圖景徐徐浮現。
科林斯式柱頭
女性雕像
雕刻圓板
雙翼形瓦檐飾
面具形出水口
赫爾密斯方柱
阿伊哈努姆屬于希臘化傳統的城市,是希臘文明最東端的代表之一。據推測,在當時的阿伊哈努姆,人們在口語和書寫時都使用希臘文,他們不止閱讀古典作家的手稿,甚至還在劇場里演出古典劇目。與此同時,這里也與中亞和西北印度文明的歷史密不可分。
不幸的是,因為后來連年的內戰,這里的地表遺存皆已消失殆盡,空留余響。
二神駕車圖像飾板
赫拉克勒斯立像
03
黃金寶藏
蒂拉丘地
蒂拉丘地,字面意思是金色的丘地或土墩,位于阿富汗的北部。
1978年,由蘇聯和阿富汗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此地發掘了6座豎穴土坑墓(1男5女),對應時間為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世紀之間。
這里一共出土了約2萬件金、銀、銅、寶石、象牙等各種材質制作的精美文物。這批數量驚人的寶藏,將多種文化傳統和藝術風格融合在一起,表現出了獨特的跨文化特征,是絲綢之路上迄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圓箍飾
花形胸針
花形飾片
墓中出土的安息銀幣、羅馬金幣、希臘神靈、草原風格黃金飾品、中國西漢銅鏡與絲綢、敘利亞或埃及的玻璃器以及印度象牙雕件等,也無疑證明了公元前后的阿富汗作為文明十字路口的國際性、創造性和多樣性。
比如3號墓出土的騎海豚的丘比特扣飾,雖然丘比特出自希臘神話故事,但因為阿富汗沒有海,更沒有海豚,兩個小人就騎在了魚的身上。
丘比特扣飾
神人馭龍吊墜
雙馬形吊墜
靴扣
長袍頸飾
王冠
女神動物紋墜飾
狄奧尼索斯與阿里阿德涅扣飾
04
浴火重光
阿富汗國家寶藏重現
1979年之后,阿富汗處于長期的戰亂之中,幾次重大考古發現所得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因秘密保存在喀布爾中央銀行大樓下的金庫中而得以幸存,直到2003年才重見天日。
左: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封面
中:國家地理出版的英文圖錄
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圖錄
2006年10月起,法國、意大利、荷蘭、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典、挪威、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20多家博物館先后巡回展出了這批珍寶。
這批寶藏一時成為博物館、歷史愛好者熱議的話題,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這批帶有異域風情,又蘊含東西文明交融的珍貴文物。
國內巡展海報
2017年3月起,它們開始在中國巡展,北京、敦煌、南京、成都、深圳、鄭州、香港等城市都留下了它們的身影。
清華藝博講座、研討會海報
在國內巡回展覽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無疑是極具代表性的一站。此外,清華藝博還利用大學博物館在研究方面的優勢,集結了海內外優秀的學術資源,配合展覽舉辦了一些列講座和學術研討會,形成學術文章30余萬字。
05
經典再現
用圖書記錄文明
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學術成果,一并收錄集結在當時清華藝博和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同名圖錄之中——《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
為了讓這批珍寶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得到更學術、更深刻的呈現,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特對這些文物進行了重新編排與解讀。憑著高品質的展品+高含金量的學術解讀+高品質印制,圖錄在極短的時間內銷售一空,豆瓣評分高達9.4。
3年來,不斷有讀者對圖錄提出重版需求。在相關二手書市場上,這本書甚至被炒到了“天價”。
本著傳播文化、普及文化的目的,我們決定再版這本書。
在保留原有全部圖版和文字的基礎上,部分增訂,新增了李零、揚之水、李水城、蘇榮譽等七位學者的十余萬字研究論文。
與此同時,在書的裝幀形式上,適當縮小開本,降低定價。
工藝上,采用了進口藝術紙+定制高亮油墨,雅昌擔綱印刷制作,500多幅精美圖片如實物般立體呈現于紙上。
圖書的開本縮減為16開大小,便于翻閱,裝幀方式升級為精裝+護封,可以平攤,適合欣賞書中的高清大圖。
書簽靚照
為回饋讀者,我們還專門定制了一款烤漆金屬書簽,作為首發贈禮。
書簽的圖案來自阿富汗蒂拉丘地出土的金飾,主圖是三葉草心形,采用綠松石和青金石配色,限時、限量贈送 !
微店/有贊/天貓旗艦店下單可享,一共200份, 手慢無!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門前的石碑,上刻:
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入口處的石碑上,刻著一句名言:文化長存,民族常青。
幾千年來,阿富汗一直處于古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此聚集和交流,并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對當地的文化也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文物代表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重要組成。
希望《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增訂典藏版)》一書的出版,能讓更多讀者更好地了解到這批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相信借著對這一段歷史的回顧和解讀,能讓我們重新思考文明交匯與交流的力量,以謙和、寬容的態度對待自己和異域的文明與文化。
資料來源: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編:《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增訂典藏版)》,上海書畫出版社,2022年8月。
胡里奧·本德蘇—薩米恩托、菲利普·馬奎斯:《阿富汗學術研究的百年小史(1922—2015)》。
徐佳和:《新民藝評|文化存,則國家存》,新民晚報。
陳鑫、鄒德路:《用文明的力量守護文明——阿富汗珍寶在華巡展記》,新華社。
畫事君個人微信
加個好友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