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句農村俗語和古老的日月崇拜有關,同時也融入了一些世俗倫理觀念,產生了人們對太陽和月亮的禁忌風俗。
過去農村普遍流傳一種習俗,當夜幕降臨,明月當空,大人會對小孩說,不能用手指月亮,也不能對著月亮撒尿,否則,月亮老人在小孩睡覺的時候,來割耳朵。
相信一些農村出生且上了年紀的人,都熟悉這種農村說法。
在我國古代的陰陽文化中,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按此推理,太陽應該象征男人,陰亮應該象征女人。
可是,過去農村,人們對月亮和太陽的說法顛倒過來,月亮被稱為“月亮公公”(又稱“月亮爺爺”),太陽被稱為“太陽婆婆”(又稱太陽奶奶)。因此,過去農村人認為,月亮是男人,太陽是女人。
在農村,民眾對這種說法的理由非常簡單:月亮掛在天上,隨便怎么看它都沒關系,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而同樣是懸掛在太陽則不行,看一眼就受不了,得趕緊把眼閉上,看久了還會把眼睛灼傷。
人們戲謔為患“野眼病”,也就是看了不該看的女人所患的眼疾,又稱“風眼病”。
這說法,類似于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世俗觀念,男人讓誰看都無所謂,但女人則不行,不可拋頭露面。因此,舊時人們認為,不害羞的月亮是男人,害羞的太陽是女人。
正因為過去農村有“月亮公公”和“太陽婆婆”的說法,人們出于對月亮和太陽的崇拜,把月亮和太陽視為“神圣”,“神圣”之物當然就不可褻瀆。
我國傳統民俗禁忌,主要產生于兩個方面心理作用:一是畏懼“神圣”,“神圣”分為天上的神仙和世間的圣人,民間有神圣不可冒犯或觸犯之說;二是畏懼“不潔”,“不潔”就是不干凈的物和事,包括妖魔鬼怪和邪氣等。
“月亮公公”和“太陽婆婆”既然被人世間神格化,理所當然屬于所謂的“神圣”之列,也就不容人們冒犯。
在農村,當月亮出來時,有小孩子用手指天上的月亮,大人會立即制止。其理由是,小孩子用手指了月亮后,晚上睡覺的時候,“月亮公公”會悄無聲息地來到床邊,在小孩子的耳根上劃一刀,次日小孩子的耳根就裂開一道口子,疼痛難忍。
人們迷信地認為,這是“月亮公公”對他不敬之人的一種懲罰。對這種說法在農村很普遍,農村長大的人,都非常熟悉。
人們對太陽也有類似的民俗禁忌,但規矩上要嚴得多,說法上也多得多。
“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就是對這種民俗禁忌的描述。
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太陽從西方落下,中午的太陽并非運行在天空的正中,多數的月份稍偏南方。這三個時間點,人們認為不要面對太陽做出褻瀆和沖撞之事。
那么,有哪些事是褻瀆和沖撞之事呢?過去農村人在這方面的忌諱比較多,這里不能一一列出來,只舉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一是男人對著太陽撒尿是對太陽的褻瀆
農村民眾在勞作之中,或者出門在野外,內急的時候,不可能跑回家上廁所,野外也沒有特意為勞作之人修建廁所。人們通常找一個比較隱蔽,讓人看不到的地方解決。
過去農村習俗,在野外面對別人撒尿,不管是面對男人還是女人,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有的地方甚至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
因此,農村民眾認為,既然太陽是“婆婆”,男人就不能面對太陽撒尿,也就是早晨不能面向東方撒尿,中午不能面向南方撒尿,傍晚不能對著西方撒尿,否則就是對太陽的大不敬。男人太陽撒尿的“后果”,要遭到太陽的報復,會患一種拉不出尿的毛病。
二是不能對著太陽罵竊賊
過去農村一些大的村莊,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有婦女站在村莊的高處,或者大路口扯著嗓子,拖著長長的聲音罵竊賊。
這種罵竊賊的婦人,通常是因家里種的菜、養的雞鴨等被別人偷竊了,可又找不到偷竊之人,心里一肚子憋屈,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泄。
這種罵竊賊也是有講究的,不能面對著太陽罵,也就是早晨不能面向東方罵,中午不能面向南方罵,傍晚不能對著西方罵,否則就有咒罵太陽之嫌,要遭太陽的報復,其所謂的“后果”就是口腔會生瘡。
三是不能面對太陽宰殺家禽家畜
過去農村,人們宰殺家禽家畜有一種虔誠的儀式感。宰殺家禽時要說一句:“脫了毛衣穿布衣,來世投胎做好人”。宰殺家畜時,除了說前面這句話外,還要燒一把黃紙。
人們在宰殺家禽家畜時要避免“沖撞”太陽,也就是宰殺家禽家畜的時候,早晨不能面向東,中午不能面向南方,傍晚不能對著西方。如果“沖撞”太陽,家里的六畜就不興旺。
以上三個例子都是為了避免褻瀆和沖撞太陽。那么,俗語中還有一項“永不面北”,北方的天空又沒有太陽照射,為什么這樣說,是忌諱什么呢?
實際上,這與民間所說的“神圣不可冒犯”的禁忌習俗有關。
我國傳統建筑大多坐北朝南,包括宮殿正殿、官府正堂、民宅正屋,都是坐北朝南。因此,古代君王臨朝坐北朝南,古代官府主官也正堂議事也是坐北朝南,民宅祖先神龕也是坐北朝南。
如果面向北方做出一些褻瀆和沖撞的事,就是對國君、官府和祖先的不敬,民間認為這樣的人是有罪過的。
舊時民間傳統觀念認為,國君、官府和祖先是神圣不可冒犯。我們在看古裝戲曲時,常有這樣的場景,當平民百姓見到朝廷令官時,跪拜府首,不敢抬頭。
官員就問道:“來都何人,報上名來?”平民百姓仍然低頭回答。官員說:“抬起頭來!”平民百姓戰戰兢兢答道:“賤民不敢。”官員說:“本官恕你無罪!”得到了允許后,平民百姓才抬頭平視官員。
在古代,平民百姓見官員時,人們認為“官威”是神圣不可冒犯的。如果平民百姓去見官時,平視官員,就被認為是對“官威”的冒犯,是有罪過的,只能在得到官員的允許后,才能平視官員。
正因為如此,舊時民間認為,凡是有一些涉嫌褻瀆和沖撞國君、官府和祖先的事,就不要面向北方去做。這就是“永不面北”真正含義。
那么,“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過去農村這種禁忌習俗,主要是出于對所謂“神圣”的敬畏,一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二是對封建統治的敬畏。這里面既體現了古人對大自然不了解而產生的迷信,也體現了封建統治者對平民百姓愚弄而產生的迷信。這兩個方面都是沒有道理可言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句話中也飽含了農村的一些社會道德,規范人們日常行為要遵守公序良俗,不可恣意妄為。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