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名滿世界的漢代醫學家張仲景祠墓前,時常有世界各地的杏林高手,前來拜謁。
此時,百公里外,社旗朱集鎮,袁老莊村衛生室內岐黃人侯平高,正在囑咐兒子侯克:“杏林侯門深似海,技精業勤傳大愛。”侯克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診所里,父子兩人相對而坐。父親侯平高把經方推給兒子侯克,侯克為患者把脈后,拿過藥方仔細斟酌后,劃了兩筆,遞給父親,侯平高看后滿意地點頭。
小小侯門診所,父子倆相輔相成,相映成輝……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少年時的侯平高,曾跟著父親淌過南陽溫涼河,學習國醫大師的精湛醫術,學習大醫精誠的高尚醫德。
侯平高先后在泌陽縣人民醫院、南陽醫專一附院進修,2014年當選為“春播行動”透皮技術高峰論壇代表;2015年被評為“透皮技術河南省優秀貼敷醫師”,研修于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四代傳承 杏林繁茂
一門四兄弟,四代傳承,侯門杏林越發枝葉繁茂。
而侯氏中醫傳承,可追溯至清朝末年朱集鎮侯門中醫侯國興。侯平高是聽著太祖父侯國興用其研制的膏藥濟世救人的故事一路走來,更是在膏藥配方的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方面有其獨到的創新。
大醫治國,中醫治人,小醫治病。作為第四代傳人,侯平高常去溫涼河畔,面對匆匆而過的河水,眼前閃現著侯門四代用畢生所學為家鄉及廣大患者診治施藥的場景,從那時起,除了對中醫的熱愛之外,侯平高又感到了一種傳承中醫的責任。
幼年,侯平高常隨著父親巡醫行診,在濃厚的中醫文化中學習待人接物。看到患者被父親治好后感謝萬分的場景,侯平高便默默地在心中立下了學醫志向。
1988年,侯平高夢想成真,考入泌陽衛校,歷經兩年系統學習,兩年跟師學習,于1990年回到診所,與父親同臺行醫,救治患者。
上陣父子兵,最佳組合;老少齊接力,最美風景。
侯平高以嚴父為鏡,注重診治質量,望聞問切,熟練辯證論治。
侯平高熟讀《內經》《千金方》,活用《傷寒雜病論》,尋師訪友,覓經尋方,不斷提高自己,很快能獨當一面。
侯平高多次到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學習,探究源于古法的中醫敷貼,終于另劈蹊徑,由輸液改為貼敷治,內病外治貼敷穴位的拿捏,從病人不信任、不認可到現在找著來貼,特別在治療小兒扁桃體炎、肺炎、發熱等療效顯著,受到眾多患者好評。
中醫敷貼技術助推侯氏高膏,走向兒科疼痛科更廣闊的領域。
不忘初心 薪火相傳
系統優化的提升,辨證施治的規范,一人一策的精準,獨特的治療效果,侯平高成為眾人眼中的名醫,不僅患者紛至沓來,而且前來學習求教的同仁絡繹不絕。
面對同行的求教,侯平高沒有絲毫芥蒂,總是有求必應,傾囊相授,只為將中醫更好傳承,發揚光大。
“在老家行醫,都是鄉里鄉親,有能力就一定要多去幫助他們,咱們中醫,就是濟世活人的”。侯平高嚴格遵守父親的囑托,扎根鄉村32年,深耕不輟。侯平高不遺余力地傳承與弘揚,彰顯著懸壺濟世的醫者責任與擔當。
一本特殊的日記,記載著一些孤寡老人的名單,有唐河的,泌陽的,社旗的,他們都得到了侯平高的免費救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侯平高的慈悲心懷。
四代傳承,侯平高的成就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
侯平高上承父輩德馨,將父輩的為善牢記于心;下攜后代傳承,敦促后輩不忘醫者初心。
如今,兒子侯克在鎮上也開了家診所,繼續著侯家的中醫傳承。
侯門深似海,傳承顯大愛,溫涼河見證著侯門四代傳承,激蕩著更加高昂的旋律,描繪著更加絢麗多彩的畫卷。(記者/賈玉森 圖/喬森 東山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