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則是日本的大陸政策,日本大陸政策第一步是征服朝鮮,再以朝鮮半島為跳板征服滿蒙(中國東北地區),隨后進入中國關內征服中國,繼而稱霸亞洲。
日本自明治維新后,鑒于本國的資源的匱乏進而,開始了對外擴張,日本首先把目光放在了朝鮮半島,在明朝萬歷年間,豐臣秀吉曾經組織了日本對朝鮮的戰爭,但在明朝的幫助下,朝鮮獲得了勝利,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日本想要占領朝鮮必須要和中國一戰,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失去了對朝鮮的控制,日本獲得遼東半島和太晚,但日本侵犯了沙俄的在中國的利益,沙俄自彼得大帝開始時就開始了謀取出海口進行擴張,沙俄自獲得中國的外東北后,獲得了海參崴作為出海口,但海參崴在每年依然有三個月結冰封港,為了謀求不凍港,沙俄盯上了旅順,想要吞并東北,而日本插手東北問題,引起了沙俄不滿,沙俄逼迫日本吐出遼東半島,由此引發了日俄戰爭,英國為了制衡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和日本達成了英日同盟,英國在歐洲牽制了沙俄的波羅的海艦隊,使得日本全殲沙俄太平洋艦隊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中國的東北也從一國獨占變為兩國分占,長春以北地區為沙俄的勢力范圍,長春以南為日本勢力范圍,沙俄將旅順租借地轉交給日本,日本改名為關東州,日本組織了關東軍,開始了對東北的侵略,日本在南滿鐵路(長春→沈陽→大連)的基礎上修筑了安奉鐵路(沈陽→安東今丹東)
日本自日俄戰爭后,加速了在韓國的殖民,在1910年日韓合并,朝鮮半島成為了日本的國土。
中國成為了日本的鄰國,日本修建的安奉鐵路使得,日本可以從朝鮮調動大量的兵力,實施對中國東北的占領。
日本在一戰結束后,美國逐漸成為世界的主導,但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成為了美國在在太平洋擴張的障礙,美國通過華盛頓會議抑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美、英、法希望把勢力擴張到中國東北地區,因而導致了日本獨占東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第二就是中東鐵路事件造成的東北軍實力大損
由于1895年甲午戰爭的戰敗,清王朝無力阻止日本在東北的侵略,轉而采取了以俄制日的策略,而沙俄決定修建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需要從中國借道,為了對抗日本,清王朝支持了沙俄的主張,沙俄在中國修建了滿洲里到綏芬河段的鐵路,中國反而引狼入室,沙俄強租旅順,在原有的中東鐵路上,建立了哈爾濱到旅順的支線。
占領了旅順作為了沙俄的太平洋艦隊基地,日俄戰爭,沙俄戰敗后,以長春為界劃分了日俄勢力范圍。
長春到旅順段被日本改名為南滿鐵路,長春以北地區仍稱為中東鐵路。
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滅亡,張作霖在日本的扶植下成為東北王,張氏父子想要收復東北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因為根據最初的中俄密約,鐵路附近十五公里為鐵路附屬地,儼然是國中之國,面積達到了6000平方公里,這些鐵路附屬地是沿途是東北最富饒的地區,在1929年蘇聯內部不穩發生了大饑荒,張學良趁此想要收回中東鐵路,在滿洲里和蘇聯發生了一場大戰,最終張學良戰敗,東北軍勢力大損,這也是張學良此后避免和日本發生沖突的關鍵,在中東鐵路事件發生時,南京國民政府予以支持,但東北軍戰敗時,南京國民政府并沒有出兵支持,張學良和蘇聯作戰實力大損,因而避免和日本發生沖突,一旦和日本發生沖突,國民政府并不會予以支持。
但張學良沒有預料到日本是預謀已久,是圖謀東北的些許利益而是要占據整個東北。
不在
第三則是中原大戰造成的東北空虛
1928年蔣介石聯合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開始了第二次北伐,此次北伐的本質無非是新軍閥取代舊軍閥,聯軍先后擊敗了河南的吳佩孚、山東的張宗昌,在北京的北洋政府的海陸空大元帥張作霖看大勢已去,河北失守只是時間問題,因而退往東北,在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隨后宣布東北易幟(即降北洋政府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遵從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完成了形式上統一。
但此時的中國依然是軍閥割據,馮玉祥占據西北,閻錫山控制山西、綏遠、河北、平津地區,李宗仁控制兩廣和兩湖地區,國民政府只控制著江浙和山東地區。
地方的兵力加起來有一百萬,而中央軍只有四十萬,對蔣介石而言需要采取削藩,才能實現國民政府對國家的控制,對此國民政府絕定削減兵力,由此造成了國民政府的再度分裂。
蔣介石首先造成馮玉祥和閻錫山的矛盾,把本該由西北軍奪取的河北地區給了馮玉祥,造成了馮玉祥和閻錫山的矛盾,蔣介石準備先解決南邊的李宗仁問題,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擊敗了李宗仁,奪取了兩湖和廣東,李宗仁被迫下野,馮玉祥和閻錫山面對共同的敵人蔣介石選擇了合作,蔣介石有著江浙財閥的幫助實力和馮、閻實力相當,而真正取決定因素的則是張學良的東北軍,蔣介石給足了籌碼,把河北、綏遠、察哈爾、山西,再加上北平、天津、青島三個特別市給了張學良,并把海陸空副總司令給了他,總司令是蔣介石,張學良一下子擁有了東北和華北八個省的地盤,一躍成為民國的二號人物。
于是派十萬東北軍入關支持蔣介石,蔣介石在中原大戰獲取了勝利,但因東北軍入關造成了東北內部的空虛,日本也扶持下臺的閻錫山重新主政山西,牽制東北張學良的部隊,南方汪精衛和廣西的李宗仁組建了新的反蔣聯盟,對蔣介石而言穩定關內是重中之重,而此時張學良的重點也放在了新得的地盤上,而忽視了日本在東北的擴張,最終導致了九一八事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