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初,云南普洱。
2022 年已經過了大半,滿山咖啡果開始漸漸變紅,當地咖農們即將迎來采摘咖啡果的忙碌時節。
“我一天能摘 130 公斤咖啡果,比其他工人都賺得多。我想趕緊摘完回家照顧女兒。”咖農楊美萍一邊說道,步履不停地穿梭于咖啡地里,黝黑的雙手翻飛在茂密的樹枝間。
「楊美萍在田間采摘咖啡」
她放慢速度示范了采摘咖啡果的正確方式;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一顆顆紅色漿果,嫻熟一扭,鮮紅飽滿的咖啡果實被迅速摘下。
楊美萍是云南諸多咖農中的一員,從飽滿鮮紅的咖啡果到被人們熟知的深褐色咖啡豆,每一顆豆子都來之不易。在楊美萍看來,自己的人生就濃縮在這一粒粒咖啡豆中。
咖啡與女兒,
楊美萍的“兩點一線”
“只要女兒還在一天,我就會盡我的能力照顧她。”楊美萍的女兒自幼患腦癱常年臥床,雖然平日里有公婆幫忙照顧,但大部分需要下力的家務和為女兒洗澡理發這種“精細活”仍然是靠楊美萍親歷親為。
「即使生活不易,楊美萍臉上依舊常帶笑容」
現 年28 歲的女兒不會說話也不能動,但每次聽到女兒像孩子一樣咿咿呀呀的聲音和無憂無慮的笑容,楊美萍內心總能泛起小小的漣漪,是一種母親特有的柔軟和堅強。
也許是記掛著今天要早些回家給女兒剪頭發,楊美萍采摘的動作比平時更快些。
「為了趕回家照顧女兒,楊美萍采摘咖啡動作很快」
丈夫在外打工,楊美萍選擇老家種咖啡,不僅有穩定收入,更是為了陪伴在女兒身邊。 “我今天想去就今天去摘,明天想去就明天去,時間能自己支配。”
家里活不忙的時候她會去附近的咖啡莊園打零工,日出而作,日落回家做家務燒飯,照顧女兒。以咖啡為生,收入與付出在每天來回于家里和莊園的路途中,兩端連接的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女兒和咖啡。
在云南,
每一顆豆子都來之不易
一棵咖啡樹從育苗到首次收獲,通常需要 3 到 4 年的漫長時光。咖啡的整個生產生長種植過程周期性長,咖農需要一年四季工作,歷經施肥除草除蟲等各個程序。
即使不在采摘季節,在普洱的咖啡地中,我們也隨處可以看見咖農的身影。
「咖農正在山間打理咖啡」
夏末的陽光依然毒辣,陳光英正在為自家的咖啡樹除草和修剪枝條。
陳光英家里有 30 畝地,最忙的時候得請 15 個工人幫忙采摘咖啡果。一棵樹的采摘需要來回數次才能完成,大拇指是最常用到的手部關節。丈夫在世時從來不讓她干這些農活。
陳光英清晰記得,丈夫走的那天,剛摘下的咖啡果拉回來還沒有賣,堆在院壩的一角,閃耀著誘人的色澤,反射的卻是陳光英這一生最暗的時刻。“那時候真的覺得活不下去了。”
女兒是陳光英堅持下來的動力。丈夫去世時女兒還小,自己慢慢接手了丈夫的30畝咖啡地,靠著種咖啡獨自把女兒撫養成人。
“咖啡對我們來說就像生命一樣重要。”在長達 20 年的咖啡種植過程中,陳光英一直視咖啡為家人,在她看來,咖啡就像她的女兒一樣,需要精心培養、悉心呵護。
「陳光英正在采摘咖啡」
普洱雨熱同季、氣候濕潤、光照充足的自然條件,加上多年來專注的悉心呵護,陳光英種植出來的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
注重品質的同樣還有很多當地的咖啡莊園,他們會更精細化地運營,一方面更精心地投入于種植和采摘,另一方面采用更前沿的處理加工工藝,如厭氧發酵,能讓咖啡富有酒香味。通過對技術不斷進行改良,讓咖啡的風味變得豐富起來,在精品咖啡市場上具有更大競爭力。
囿于普洱地區山多坡陡的地里環境,咖啡種植所有的源頭上復雜而漫長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人工為主。尤其是在成果采摘環節,“咖啡采摘需要扭一下采摘,如果動作過于粗魯,咖啡不會再長新葉子結新果實,只會長枝條。”漫崖咖啡莊園的負責人介紹道。
無法彎曲的手指
采摘咖啡的季節通常在 12 月到來年的 4 月,云南山里的冬天陰冷潮濕,早上的咖啡樹枝往往會結霜,加之長期以來大拇指和食指的頻繁使用,導致楊美萍的大拇指患有輕度腱鞘炎,每天夜里手指的關節會像針扎一樣疼痛。
陳光英也在就診時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平時大拇指握住或彎曲會十分疼痛,痛的時候甚至會拿不動搪瓷碗。
「陳光英本就有殘疾的手又患上了腱鞘炎」
腱鞘炎又叫“手機手”,或者“板機指”,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流行病,多發年齡為 35-60 歲,在女性中更為多見。
咖啡的手工勞動的慣用動作,譬如采摘或者修剪枝條等等,主要使用到食指與大拇指,又非常容易導致大拇指和食指的肌腱與腱鞘長期過度摩擦損傷,使得她們患上腱鞘炎中的拇屈肌腱腱鞘炎。
「普洱另一名咖農的手」
腱鞘炎的初期癥狀是,大拇指附近酸脹疼痛,手指活動受限,嚴重者,大拇指彎曲后無法伸直,像被突然“卡”住一樣,酸痛難忍,須得用另一手協助扳動,大拇指才能重新活動。
浙江省人民醫院手外科副主任王亮表示,重復的頻繁勞動容易引發腱鞘炎,在采摘、修剪枝條、水洗、日曬咖啡等過程中,大拇指是使用頻率較高的手部關節,大拇指和食指的肌腱與腱鞘長期過度摩擦損傷是患上腱鞘炎的主要原因。
為了讓更多咖農關注手部健康,9 月 19 日,云南省商務廳、云南省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發展中心、阿里巴巴公益、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咖啡品牌隅田川、永璞、Seesaw、明謙、辛鹿等咖啡品牌聯合推出「了不起的云南咖農」活動。
為期 10 天的活動中,消費者上手機淘寶搜索“了不起的云南咖農”就可參與互動游戲,每購買一件商品就有 1 元用于為云南咖農購買腱鞘炎手套。
「手淘上線助農互動小游戲」
戴手套采摘可以保護咖農們在勞作時手指關節不被寒冷侵襲,有效避免腱鞘炎患處癥狀加重;而腱鞘炎矯正手套,則能夠固定住拇指和手腕的位置,減少手指的屈曲用力,從而緩解病癥,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
咖農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在云南普洱、保山等地,種植咖啡果已成為不少咖農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我們這里的莊園做淘寶電商,銷量廣起來了。隨著銷路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年收入每年能多好幾萬。”楊美萍說。
「在田間忙碌的咖農們」
據漫崖咖啡莊園的負責人楊傳龍介紹,莊園最早接觸電商進行咖啡銷售是在 2009 年,通過電商能開辟出一個很好的銷售渠道。
他們在淘寶上開了自己品牌的旗艦店,每年的銷售額占總額的三成左右,大概 200 萬元的收入。
今年的“雙十一”,漫崖咖啡預計通過淘寶店鋪銷售 1 萬單,平臺銷售總額將達到 50 萬元。
咖農有時也會坐下來喝喝咖啡,沿襲當地喝茶的方式,將咖啡研磨到最細,用大茶壺盛上清水,再放到火塘里三腳架上用柴火煮沸,一天要吃一回,有空閑時就兩回。他們的咖啡文化并不像都市小資青年那般洋氣,而更接近鄉土味。
九月一個平淡閑適的中午,楊美萍在家里做起了一頓“咖啡全宴”,咖啡燉雞、咖啡湯圓、炸咖啡葉…
「楊美萍在家用咖啡燉雞」
“我兒女雙全,公公婆婆待我很好,有一個完完整整的家,靠自己的勞動掙錢,我很滿足。”苦中回甜,一如楊美萍早已熟悉并愛上的生活滋味。
生長在高山盆地里,在生態完好的遠山樹林中,在海拔 900 至 1500 米之間。這里有河谷,有山坡,有充沛的陽光雨露,有晝夜溫差變化帶來的霧氣,讓北回歸線上生長的普洱咖啡風味更加有趣、醇厚。這里的咖啡豆和咖農,都值得被更好地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