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面對急速擴張下狀況頻出的卓越,李華還能安心隱于背后嗎?
如果你站在深圳福田CBD中心向四周眺望,就會發現目之所及的建筑上基本都印有卓越logo,而這個承載著深圳繁華的名字,來自由李華掌舵的卓越集團。
作為深圳這座城市的“寫字樓之王”,卓越在這里擁有眾多甲級寫字樓和商業項目代表作,江湖地位堪比潘石屹的SOHO中國。
而同樣為這些寫字樓的操盤手,和“話題王”潘石屹的高調相反的是,卓越的領導人李華卻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僅有的幾次“露面”還是被迫卷入的負面新聞,比如去年年初深圳市原市委副書記、原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華楠的貪腐案;再比如2018年京東掌門人劉強東在大洋彼岸惹下的那場風月官司。
早年間,李華也曾與章子怡、范冰冰等知名女星傳過緋聞,雖然后來卻娶了小他25歲的十八線女星仝曉燕。
但是除了這些信息,李華和他的卓越集團,仿佛還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房地產行業風云變幻,當意氣風發的潘石屹意圖變賣soho中國離場,雖然最后結果未成功,但“北soho南卓越”的格局早已不在。而另一邊的李華,面對急速擴張下狀況頻出的卓越,還能安心隱于背后嗎?
“樓王”往事
1966年的四川內江,一名男娃娃呱呱墜地。彼時誰也沒想到,他未來會成為深圳地產界的傳奇大亨。
二十一年后,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李華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和那個年代的諸多大學生一樣,一畢業李華便被分配到廣東省的另一個大城市深圳,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深圳市團委的公職人員。
不過體制內的“鐵飯碗”并沒有吸引住李華。
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騰飛,國內開始出現一波“下海潮”。而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也成為一批批人才“造夢”的起始地,包括李華。
告別公務員身份后,李華一頭扎入商海,但由于經驗不足,他嘗試過很多領域卻始終沒有取得好成績。
直到1992年,南方講話的發表,以及住房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海南建省和特區效應因此得到全面釋放,發現海南房地產市場似乎大有前景的李華便開始涉足其中。
可惜的是,就在李華進入地產行業的第二年,海南房產泡沫危機襲來。而這場巨大的風暴,不僅改變了當時包括潘石屹在內的“萬通六君子”的命運,也讓作為下海青年的李華慘遭損失。
隨后,李華拿著緊急套現的資金轉戰香港,并靠著這些錢在香港股市賺得第一桶金,最終拿到了香港居民的身份。
在香港穩住腳跟后,李華還想回到內地市場。1996年,李華在深圳成立卓越實業有限公司,即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同年,其就職于中科院經濟研究所的親哥李曉平也一同“下海”加入卓越。在后來的歲月里,這對來自四川內江的兄弟,一個在臺前操作一個穩居幕后,共同建立起龐大的卓越集團。
1998年,李華推出第一個住宅項目——深圳蔚藍海岸一期,該項目的問世令卓越在深圳地產界一戰成名。
其后,李華更是在深圳狂拿地,并以“蔚藍海岸”為代表,先后推出了“皇后道”、“淺水灣”等項目,并逐漸形成“卓系、悅系、蔚藍系”等三大產品線。
2004年,李華又開始向商業地產領域進軍。
在首次試水投資卓越大廈后,卓越集團在福田CBD核心位置開發了卓越時代廣場等一系列標桿商務項目。同時,李華也秉持了一貫的港商風格,從卓越時代廣場、卓越世紀中心等寫字樓項目,占據了深圳所有辦公區域的核心位置并年持有運營。
彼時,強如萬科也沒能如卓越一般在深圳福田CBD坐擁三個地標性建筑,而卓越大廈、卓越時代廣場、卓越世紀中心這三個商業項目,不僅讓奠定了卓越集團在深圳的江湖地位,也讓李華成功獲得了深圳“寫字樓大王”的稱號。
那些年的歲月里,李華在地產行業混得風生水起。而且實際上,除了在深圳地產界很有能量,體制內出身的李華在其他領域的社交場所中,都是一個“十分說得上話”的人。
比如當年震驚全國的劉強東案,就有李華的身影。
據了解,李華和劉強東曾經為明尼蘇達大學工商管理博士項目的同班同學,而后者在案發后,其私人助理Vivian Yang還曾聯系過當事女子,想讓李華擔當調解員:“讓李老板和你談一談,他是我們雙方都信任的人,你可以先和他聊一聊?!?/p>
圖片截取自2018年路透社相關報道資料
雖然該提議后來被女方拒絕,但從這一口徑來看,李華參與該案件的程度深淺值得深思。
此外,在2019年1月,李華還曾因卷入深圳原市委副書記李華楠涉嫌貪腐案,而被有關部門公開帶走協助調查。有消息稱,李華楠在深圳光明新區任職時,曾多次幫助李華拿地。
另據公開資料,早在2013年11月20日,卓越集團就曾與光明新區管委會簽訂城市更新框架合作協議,對田寮片區等8個重點區域進行改造,改造面積共計約101公頃。
當然,由于證據不足,沒過多久李華便從這場風波抽身而出。不過這似乎只是開始,卓越集團內部的動蕩還遠遠未平。
“20強”征程
調查事件后,卓越集團突遭人事變動——任職三年的執行總裁王衛峰離職。與此同時,曾就職于龍湖集團的李宏耕被任命為集團副總裁,來自萬科的牛偉被任命為集團戰略運營部總經理。
此外,在組織框架上,卓越集團還將在深圳大本營并存多年的地產和置業兩家公司合并,同時成立了粵西公司、佛山公司。
對于王衛峰的離職,早在其離職的前一個月,市場上就已經傳起了流言,不過卓越曾對此辟過一次謠,只是紙終包不住火。當時有分析人士表示,卓越集團內部經營壓力過大可能是王衛峰離開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彼時雖為深圳地產界“大佬”之一,但卓越卻一直沒能成功上市。
2007年,卓越首次提出上市計劃,預計2008年在香港IPO,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讓卓越上市計劃不得不擱置。
2009年,卓越集團再次赴港沖刺,但最終由于認購不足,上市計劃再度失敗。那一年,龍湖、寶龍等房企均如愿登錄資本市場,而卓越卻因估值偏低二度被攔門外,集團最后甚至不得不出售部分寫字樓以緩解現金流壓力。
資本市場折戟,李華只好把目標轉移至規模上。
在2018年的新年致辭中,李華表示:“通向千億的道路已逐漸清晰,三年千億目標已觸手可及。”在2020年11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李華又提出:“兩三年內,希望卓越能做到行業TOP20。”
為此,他還拉來了地產圈知名職業明星經理人陳凱,并為其新增了執行董事長這一職務,試圖讓集團規模加快提速。
據悉,在加入卓越前,陳凱曾在陽光城、中南置地、新力控股等房企任職。在陳凱過往的履職經歷中,其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能帶領企業快速實現業績增長,這也正是當時想要沖擊千億和TOP20的卓越集團最為需要的。
由于公司未上市,所以卓越集團詳細具體的銷售數據外界不得而知。不過集團官方信息透露,2021年卓越集團銷售全口徑首過千億,業績同比增長超20%。
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卓越的全口徑銷售額為994.1億元。所以按此計算,去年全年卓越共實現了1192.92億元的銷售數據,成功完成千億目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克而瑞2021年房企全口徑銷售榜單顯示,去年排在行業第20位的中梁控股銷售額為1718.1億元,卓越距此還差了525.18億元。如果要在一年內實現追趕,卓越集團平均增速要達44%以上。
在如今的行業環境下,要實現這種大跨步的飛躍并非易事,更不用說現實情況中,房企實際銷售額或許還會比機構數據更加偏低。
有分析人士稱,2018年增速較低的銷售金額使得卓越集團2019年、2020年兩年銷售壓力陡增,而伴隨著董事長風波,高管離職,集團目標的實現更是壓力倍增。
到目前為止,卓越集團并未公布2021年或2022年上半年的負債情況。不過就在此前,卓越旗下上市物業公司卓越商企服務召開2022年中期業績發布會,李華胞兄也就是卓越商企服務董事會主席李曉平,針對母公司卓越集團情況也作出了一些說明:
“卓越集團一直是非常穩健的公司,從目前來看我們各項指標都在規定的三條紅線以內,到目前為止國內有息債都沒有,以前少量合作單位做的信托也已經全部還完,而且是提前兌付了,美元債也很少。所以目前來看,企業運營是很穩健的,而且留有足夠的余量?!?/p>
蒙眼狂奔背后
值得一提的是,千億目標實現的背后,是卓越在土地市場的蒙眼狂奔。
公開數據顯示,相比2020年同期的231億元,卓越集團2021年的拿地金額同比大增了51.95%,達351億元。
去年1月份,卓越以12.1億元的價格拿下重慶一宗商住混合用地,溢價率高達36.88%,樓面價達14236元/平米,一度刷新重慶最高樓面價記錄。同月,集團又以總價19.43億元的價格中簽廣州黃埔東風化工廠宅地,該地塊樓面價僅次于2016年8月中冶科工創造的黃埔“地王”,從競價到競配建均到達封頂階段。
去年2月,卓越集團經過117輪競價,以19.13億元競得寧波市慈溪市一宗土地,溢價率49.69%,競報住宅用房4300平方米。而在5月北京首輪供地中,集團更是斥資187.27億元狂攬四宗地塊,占已出讓地塊的20%,成為該輪土拍的最大贏家,且這些地塊全部觸達土地合理價格上限,同時附加高比例的政府持有產權份額和配建面積不小的公租房面積。
頻繁的拿地動作之下,公司去年的銷售額也直沖千億。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應該在戰略上更加謹慎些?!霸谕恋貎渖?,不是不能擴張,但是整體社會資金鏈緊縮,發展還是應當遵循穩健,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對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是巨大的。負債率提升,以更高利率追求回報率,一旦回報率無法達到利率的需求,就會有巨大的資金壓力,風險很大?!?/strong>
果不其然,進入2022年,卓越至今仍未在公開市場拿地,且去年拿地的一些項目今年都陸續開始出現問題。如2月份,曾刷新重慶樓面價記錄的重慶地王,因無證擅自施工超3.5萬平米被罰200萬元。
而在7月,根據北京商報報道稱,卓越去年在首批雙集中供地中聯合拍得的奧森春曉、北青云際、青云上府三個項目,突然顯示預售證已過期。這些項目的預售信息都顯示著:“該項目預售許可的期限已到期,未售房屋不能進行預售合同網上簽約。該項目樓棟需申請辦理初始登記,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方可現房銷售和現房合同的網上簽約”。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理論上講,預售證過期的話對開發商來說銷售就不會是很規范的,后續如果出現維權,對于開發商和業主來說都是存在風險的。
當然,卓越集團所面臨的風險也不止在這一處。
事實上,早在2020年11月,深圳上梅林卓悅匯就曾發生過天花板垮塌事故。而同樣在該商場四樓,2016年12月也曾出現過天花板突然塌下,據了解那次掉落的天花正好砸中三名顧客。
此外,卓越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與長安區交界處的西江月項目,從2005年規劃至今,已爛尾17年。
危機頻發下,卓越集團難言上市。
有接近卓越的人士表示,其實卓越一直有試圖策劃上市,但是一直沒有成功,具體原因并不知道,可能是其自身現金流并不出眾。
而另一位分析師則認為,在港上市雖然相當國內上市簡單,能夠實現資金融通,但風險較大。有很多在港上市公司股票跌零的先例,這樣事情對企業是致命的,一旦股價暴跌,卓越目前的情況著實難以承受。
克而瑞研報認為,謹慎態度仍是未來投資的主旋律。一方面是行業已經步入“后規?!睍r代,為了沖規模而拿地策略已經顯得不合時宜,另一方面,去杠桿大背景下,“促銷售、抓回款”,保證現金流仍是企業第一要務,“先活下去才能活的好”。
地產金融視界
微信號:WJDCSJ
新浪微博:@地產金融視界
微信聯系方式:jun8485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