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ple(1981年生 )《每一天:前5000天》,非同質化代幣(jpg),21,069 x 21,069像素(319,168,313位元組),2021年2月16日作.佳士得供圖
近日 , 藝術維C創始人陳曉勤(C小姐)接受 新快報收藏周刊記者潘瑋倩專訪,就著 “數字藏品”這一切面,窺見元宇宙實相點滴。
從區塊鏈到NFT,從工業文明、智能文明到元宇宙,隨著人類文明的非線性極速躍遷,后互聯網時代新紀元正在形成。而“數字藏品”,作為以藝術連接現實和虛擬的一種全新嘗試,在過往幾年萌發,今年來尤其隨著互聯網大廠平臺的進入,而有蓬勃之勢。
元宇宙中的“敏銳”大廠
1、問:目前,我們身邊的“數字藏品”涵蓋了哪些熱門形式?
答
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等數字資產,不過,也包括土地所有權、文憑等來自現實世界的資產。
2、問:現在有哪些活躍的平臺?
答
在世界范圍內被稱為“NFT之王”的有OpenSea,它由畢業于布朗大學的Devin Finzer和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Alex創立。國內的靈境·人民藝術館、新華數藏、百度超級鏈數字藏品、鯨探、阿里拍賣、京東靈稀和網易星球等20多個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數字藏品平臺,如今也精彩紛呈。我發現這里大多都為互聯網龍頭企業所推動——從NFT到元宇宙,我們說它不僅是一個體驗世界,更是一個數學世界——因此這些“大廠”能夠更敏銳地從互聯網切入到文化行業。我覺得這是一個新趨勢。
有一個叫Outland的平臺,最近發行了著名藝術家方力鈞的作品,我身邊也有朋友購買。此外,我還有一些朋友也表示他們在進軍這類平臺搭建。他們從海外學成歸來,背景是工科或理科,是“程序猿”或技術高人,他們在與我進行藝術方面的交流時,起初對“國油版雕”的概念會比較模糊,經過我一些普及型講述,他們也會漸漸了解到藝術自身的魅力。如何把互聯網的人才與真正的藝術從業者人才聯合起來,我覺得這個才是更重要的橋梁意義,數字藏品也才會做得更好。
數字藏品的三大“功效”
1、問:此前所說的NFT,目前在國內是否可略等于“數字藏品”?
答
有點像,但也有不同。我跟一些玩家交流時發現二者的不同, 第一,數字藏品與NFT的最大不同,是交易貨幣。 國內數字藏品主要以人民幣交易;國外的NFT是電子貨幣(以太坊為主)的數字貨幣交易。此外,數字藏品主要在私鏈或者聯盟鏈上交易,國外NFT是在公鏈上交易。
第二,數字藏品可能是每一幅都相同,但國外NFT的(以Open sea為例),與版畫區別蠻大, 比如說發行1萬個,每一個都不一樣,過去區塊鏈發行的比特幣是每一個節點是一模一樣的,但在NFT里面每一個節點發行的都不一樣,每一個節點都有不同的價值,你可以儲存不同的數字,產生它相應的一個價值。
第三,版權的不同。 目前國內的數字藏品的版權大部分都歸發行者,但國外NFT,以無猿猴為例,版權歸購買者。
2、問:對于擁有“數字藏品”的藏家,他們實際上擁有的是什么?
答
國內的數字藏品,會把一幅畫/一個版權,分為1000份、甚至一兩萬份,價格不貴,大部分是十幾元起, 能讓更多受眾去購買 。購買者可以 獲得屬于自己的記錄,并且能分享,或把它作為自己社交媒體上的頭像 。
3、問:他們每個人是否都擁有一份完整的作品?
答
這里的 邏輯有點像版畫 。比如,與草間彌生、奈良美智并稱為日本藝術界“三劍客”的村上隆,可能是世界上賣版畫最厲害的人。一份作品他會印1000份,在作品右下角標明它是1000個版本里的第幾版。雖然是畫面復刻,但它經過藝術家授權及有藝術家親筆簽名,經過藝術家認可,具備他的藝術造詣,所以也是他的作品。
上述所說的數字藏品類似如此。我們在現實世界擁有的是那張版畫本身,我們在互聯網世界的數字藏品,等于1/1000的數字版權。
4、問:這1/1000的數字產品的版權,對于我來說,有什么用?
答
從 情感性 而言,它滿足了你的喜歡、渴求和虛榮心,我們喜歡一樣東西,用可承擔的價錢據為己有,并在社區、頭像上顯示自己的所得,也引來同好。從 社交性 來說,通過轉贈、贈送等方式,增進了彼此的關系。而從 金融屬性 來說,在某些語境下,它具有投資升值的潛力。
5、問:目前,如何看待關于NFT數字藏品的規范?
答
我們現在都在一個測試階段,每個人都可以探討自己在數字藏品領域的位置,觀望,等待利好。
藏家擁有的是“使用權”
1、問:就收藏而言,整個藏品流轉過,是被區塊鏈記錄的,人們夢寐以求的“傳承有序”,是可以借助區塊鏈實現的。除了實現“傳承有序”,NFT/數字藏品的出現,將給藝術市場帶來什么積極的影響?
答
我覺得,首先就是吸引到更多人 關注藝術生態 。因為很多人其實他并不知道一幅畫怎么欣賞、它背后的作者是誰、有怎樣的人生故事,我覺得,通過這種比較平民化的十幾元的定價、上萬份的銷量,能讓更多人關注到藝術本身,這樣慢慢地整個生態鏈會更加健全。
第二是它能刺激 更多的專業職位的誕生 。藝術行業從業者可以發揮自己專長,他的擇業面可能更寬廣了。比如很多人他不了解怎樣鑒賞一幅畫,對于大眾來說他們有很多需要搞懂的問題,我們大膽想象一下,除了作為生產者的藝術家,藝術生態鏈條里面,策展人、評論家以外,是否還可以產生像“產品經理”“藝術運營人才”“用戶運營”藝術游戲程序員等藝術管理的更多細分角色。
2、問:數字藏品也給版權產業帶來新機遇與挑戰,對嗎?
答
對,我覺得需要警惕的地方,就是要 加強對版權的使用 。比如說要“師出有名”,這幅畫它一定是要經過作者認可或作者后人認可、版權方認可,而不是貿貿然在網絡拿一張圖,就以數字藏品形式發行。
對于藝術家來說,在網絡世界如何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尤其值得重視。
一些人會覺得我把這幅畫買下來了,那我是不是可以隨意使用?不是的。收藏這幅畫的人,擁有它的使用權。但您買的只是他的這一幅畫,而不是這幅畫的圖案的版權。如果沒有經原作者同意,不能把畫面進行任何商用。
但需要補充的一點是,這個情況在國外也有不同。“無聊猿”為什么這么受國內外明星喜歡,成為全球最潮的IP,這個項目就是可以讓購買者使用,購買者就同時擁有了商業使用權,可進行開發創作做周邊。“國貨之光”的李寧最近宣布選擇與無聊猿牽手,推出多款聯名產品。
在真實與虛擬之間覺察
1、問:有人說,因為原子形式和比特形式,注定是兩種不同的形式,所以真正意義上的NFT藝術品,應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畫作、雕塑等,而是直接在數字化空間中進行創作的數字化原生藝術品,這才能證明其在元宇宙世界中的稀缺性和獨一無二。您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答
這個我想先說 OpenSea 。在其創業初期,其實這家公司一直“平平無奇”。直到2021年2月25日,NFT作品/加密藝術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紐約佳士得,以100美元的價格起拍,以6025萬美元的驚天價格落槌,才由此引爆了后續的波瀾壯闊。
人們對未知事物以及超出自己不懂的東西,都會特別的好奇。同時,互聯網上技術超群的程序員,就可以 去嘗試創造超出我們現實世界以外的想象世界 。它具有想象力。而藝術,最好玩的,不也是它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嗎?
但同時,我也要說,在真實的世界,在我們周邊的點點滴滴日升日落中, 也有許多等待被發現和共鳴的藝術瞬間 。所以,在現實和虛擬這兩條并行的線路上,我們應保有持續的觀察與覺察。
藝術維C,一家融自媒體、藝術策展、藝術銷售的新型藝術平臺。專注搭建藝術家與大眾之間的橋梁,挖掘孵化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培養新時代藏家,目前已擁有全網百萬精準高質量用戶,旗下藝術品均來自國內一線美院專家權威認證。
抖音 小紅書 微博 |C小姐藝術維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