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事君說
淺 顯 有 趣 的 深 度 藝 術 美 學 干 貨
轉眼時間到了九月,剛剛過了中秋節,紐約的秋拍又要開始了,這次我們來關注一下邦瀚斯中國書畫的精彩拍品。
邦瀚斯是老牌拍賣行了,他們的中國書畫一直屬于很穩當的路線,委托方都是美國比較靠譜的收藏家,作品的傳遞也相對靠譜,沒有一些沒來源說不清楚的東西。現在買東西,來源清晰,遞藏有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這些作品的遞藏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過去的故事,比如張大千在海外的交游,比如大都會的研究學者對齊白石的收藏,還有些作品通過香港和臺灣走向世界,亦有美國本地的經營持久的畫廊比如曹默齋的遠東藝術畫廊……這些漂洋過海的藝術品,都成為了中國文化在外的一張張名片。
雖然大部分讀者不能親臨現場,但我們見字如面,往下拉,看看這些歷經世紀而不變的“中國面孔”吧!
紐約邦瀚斯2021秋拍中國書畫
張大千《書法四條屏》
*350
張大千(1899-1983)
書法四條屏 水墨紙本 立軸四屏
146 x 39.3cm x 4
US$30,000 – 50,000
款識: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前有幽闕,后有命門。噓吸盧外,出入丹田。審能行之,可長存。與寉銘
同一機杼也,臨似馨吾仁兄法正。蜀人張爰。鈐?。簭埣尽⒋笄?/p>
第一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勉力務。近傳急就章已非皇象法,因取漢人殘蕳陶器傳世者書代。大千。
鈐印:張爰、阿爰
顏淑獨處,飄風暴雨,婦人乞宿,升堂入戶。燃蒸自燭,懼見意疑,未明蒸盡,摍笮續之。漢人小字刻石之精,無逾于此,考予擴大臨之,則似高麗好大王碑矣。大千。
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矦黔首不安,立號為皇帝,乃詔城鄉狀綰,灋度量。權量詔版,斯自書自刻,英鷙之氣當可想見。大千居士。
鈐?。杭倦贾 ⒋笄?/p>
此外,拍品347-353、363-367及413-414均出自班立德收藏。、
來源:1963 年由唐鴻(1926-2018)購于香港
班立德總領事(Mark S. Pratt)私人收藏
這種四個同樣尺寸的卷軸,一般叫做書法四條屏,但是在書法四條屏中,有一個高級的小類,叫做四體書,是同一個人寫真草篆隸四種書體。這就很考驗書法家的書法功力。
此四幀書法以四體寫之,可窺張大千早年習書所下功夫。
這套四體書,是張大千早年所書。張大千1919 年旅日歸來,先后拜入曾熙及李瑞清門下學習書法,曾李二人皆為晚清碑體書家,因而張大千這套書法中,有明顯的碑體書風。尤其是行書那一幅,與李瑞清的書法風格如出一轍。
張大千在運筆時,整體是碑學風格,金石頓挫遒勁,但是他的細節處理也不失秀雅盈厚。這種藝術處理和他的性格是一致的,兼收并蓄,比較包容。
首幀提及四條屏上款人為"馨吾仁兄",應該是上海的昆曲名家項馨吾,他還是一位保險經理,創辦抗戰時期陸地兵險。1947 年,項馨吾移居美國。張大千于 1953 年首次訪美,陪同人員便有項馨吾、王己千等,項、張二人應于早年已相識于海上。
這件作品不僅書法難得,來源亦是清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班立德總領事(Mark Pratt)初識張大千于東京孔廟湯島圣堂。由于班先生學過中文,因而二人可無礙交流。此四幀法書條屏乃1963 年由班先生之知交及顧問唐鴻(1926-2019)為其購得,唐鴻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拜入張大千門下。除此四條屏外,唐鴻亦為班先生購藏不少其它張大千書畫作品,如本場拍賣中的拍品 388、389 及 390 號。
此外,拍品347-353、363-367及413-414均出自班立德收藏。
班立德總領事于 2015 年向波士頓美術館捐贈的張大千 1940 年所作巨幅風荷,也是唐鴻于 1961 年在香港為其購藏。
佚名 彷溫日觀葡萄圖
353
佚名 彷溫日觀(生于 1295 年)
葡萄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19.7 x 45cm
US$10,000 – 15,000
班立德總領事(Mark S. Pratt)私人收藏
要說畫葡萄,溫日觀最為出名,這件作品并非元代,但也年代久遠,有溫日觀遺風。
葡萄并非原產于中國,但這種寶石般的水果,非常適合水墨的方法去表現,因為用色彩或者油彩畫出來,總是容易因為太過相似而顯得俗氣,反而是水墨這種似與不似之間,用粗獷的筆觸和漸變色調,更有表現力。這幅葡萄的構圖也非常險峻,藤蔓從一側垂下來,非常具有沖擊力。
弘一《篆書書法》
373
弘一(1880-1942)
篆書書法 水墨金箋 立軸
75.5 x 37cm
US$20,000 – 30,000
款識: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偈,南無阿彌陀佛。歲次大辰梅雨,永甯旭光堂主僧胤書
鈐?。汉胍弧⒛蠠o阿彌陀佛
本場拍賣中的拍品373-377皆出自曹仲英舊藏。
來源:曹仲英(1929-2011)珍藏
弘一先生的書法一直屬于一書難求,而這種朱絲欄的篆書佛號就更是少見了。篆書為鐵線篆,風格清冷堅定,很有弘一的氣質。此箋為灑金質地,應該是比較正式的書寫。兩邊的行書小字可以看出是弘一的獨家書體,但還屬于風格形成的初期,根據落款的“梅雨”節氣判斷,應該是剛剛出家還在杭州的階段。
這件作品為曹仲英收藏,曹仲英也就是默齋,在前幾年嘉德拍賣中,有不少重磅作品都是出自默齋舊藏。
曹仲英是 1929 年生于天津,20 歲時,曹仲英移居臺灣,結識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李霖燦。得此良機,曹先生從清宮舊藏入手學習中國書畫鑒賞。1963 年,曹先生成婚并移居美國,在舊金山成立了一家主營中國傳統藝術的藝廊。藝廊成立之初,此一領域的收藏家尚寥寥無幾。苦心經營逾四十載,曹先生創辦的遠東藝術畫廊已協助集成眾多重要的中國藝術收藏,由其經手的書畫亦在赫赫有名的博物館中展出且披享盛譽。本場拍賣中的拍品373-377皆出自曹仲英舊藏。
張大千《覓句圖》
379
張大千(1899-1983)
覓句圖 設色卡紙 鏡框 一九五一年作
26 x 23.5cm
US$60,000 – 90,000
款識: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拈山谷老人之語作覓句圖,辛卯十月寫于日光山,大千居士爰。
鈐印:張爰
來源: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
孫中山已故表親、臺北故宮建筑顧問及設計者Tak Chen 遺孀之珍藏
這幾年的藝術市場中,越發顯示出張大千的獨立行情,所謂近現代永遠的兩桿旗幟,齊白石和張大千。
而張大千的藝術作品中,除了潑彩,最令人喜歡的就是人物畫了,他的仕女高大豐滿嫵媚,從敦煌壁畫中得來靈感,而他的高士也頗有古意。
這幅《覓句圖》畫的是一位詩人正在苦思冥想詩句的場景,賈島有詩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充分表現出寫詩的不易,以及得到好句的興奮。這種文人創作的狀態,大概和畫家創作是很相似的吧。
覓句的場景發生在室內,但是張大千很巧妙地安排詩人背后一架屏風上的通景松樹,增加了室外的景色,仿佛是松下獨坐的高士形象,而落款也題在屏風上,造成一種畫中畫的效果,令人想起乾隆皇帝著名的《是一是二圖》,以及五代的《重屏會棋圖》,都是這樣巧妙的結構,產生更多意趣。
張大千《松下高仕》
380
張大千(1899-1983)
松下高仕 設色卡紙 鏡框
25.7 x 23.2 cm
US$50,000 – 70,000
款識:老干虬枝半畝陰,一松長此護云岑。我來合下南山拜,千古騷人共此心。羅浮酥醪觀旁有吾家丙山拜松處,湯雨生八分書石刻巖上,爰。
鈐印:張爰、大千
來源:
孫中山已故表親、臺北故宮建筑顧問及設計者Tak Chen 遺孀之珍藏
上一件是用屏風中的古松與高士營造出松下高士的畫面,而這幅就是真正的松下高士場景,似乎還是月下景色。這種題材是大千非常喜歡的,他本人也請郎靜山為他自己拍攝并合成過類似場景的照片。
這件作品用筆寥寥,屬于大千早年贈人作品,因此該作品的來源也是藏家直接得自張大千。但用筆簡淡卻并不代表簡單,山體的用筆頗有漸江的風格,松樹的勾畫也實在精細。
在題款中,張大千回憶起,羅浮酥醪觀旁,有吾家丙山拜松處,還有湯貽汾的隸書,刻在巖石上。也許他畫的就是記憶里拜松處以及巖石上刻的詩句。
齊白石《魚趣》
384
齊白石(1864-1957)
魚趣 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四八年作
96.5 x 35.5cm
US$20,000 – 30,000
款識:杏子塢老民齊白石由白下還京華第三年戊子畫
鈐?。糊R白石
戈爾德施密特珍藏(The Ellen C. Goldschmidt Collection)
本場拍賣中的拍品354-355、385亦出自此收藏。
齊白石的蝦畫得好,但他的魚也一樣很好。他的魚來自八大,方法是只畫魚不畫水,但卻感覺魚在水中,雖然不如八大那樣憤世嫉俗,將魚都畫成白眼,但齊白石的魚點睛依然是偏上的。
這件作品來自紐約私人收藏,Ellen C.Goldschmidt(1946–2021)的收藏。她是一位女收藏家,因為父母對于中國的陶瓷藝術而對藝術產生興趣。Ellen后來學習了藝術史專業,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擔任中日藝術講師。她父母的珍藏品曾于1990年11月13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出售,主要包含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最精美的皇家瓷器、琺瑯瓷器、斗彩、單色釉等。
國際友人們對于中國藝術的收藏多是從陶瓷入手,尤其是清代宮廷陶瓷,因為這是不需要文化背景和語言就可以看懂的藝術。而齊白石的作品走出國門,反響最為熱烈的地方,是和我們同宗文化背景的日本。如今能看到美國人也喜歡并收藏齊白石,可見齊白石的藝術史地位是世界性的。
齊白石《海棠蛺蝶》
387
齊白石(1864-1957)
海棠蛺蝶 設色紙本 立軸
65.4 x 33.2cm
US$25,000 – 40,000
款識:杏子塢老民白石所製
鈐?。喊资?、一衿幽事砌蛩能說
來源:遠東藝術畫廊,加州舊金山
出版:曹仲英,《The Paintings of Xugu and Qi Baishi》, 加州舊金山,1993 年,頁279-281
海棠蛺蝶是齊白石創作的經典題材之一,也是很受市場歡迎的題材,紅色的海棠花與墨色的花葉,點題般表現了“紅花墨葉派”的名稱。而水墨畫就的蝴蝶更是難得,在純水墨中畫出翅膀的形狀、質感、動態,既能壓住紅花,又不是一團死墨,其中難度很大,可見白石老人技藝純熟。這件作品的題款書法風格來看,應為80歲左右的作品,已經逐漸進入化境。
這件作品來自曹仲英的遠東藝術畫廊,在幾十年前無人關心中國藝術的美利堅,曹仲英先生堅持向大家介紹中國最好的藝術,真是值得贊揚。
溥儒《秋聲賦》
391
溥儒(1896-1963)
秋聲賦 水墨紙本 鏡心
畫心60 x 120.6cm 、裝裱80.4 x 171.3cm
US$20,000 – 30,000
款識:
秋聲賦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雇釉唬骸感窃吗?,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褂柙唬骸膏嫖?,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生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心畬。
鈐印:明夷、溥儒
來源:紐約私人收藏,1960 年代入藏
這幅畫所題的詞是歐陽修的《秋聲賦》。
這件作品無疑是長篇的題詞占據絕對c位。小字行書是最為難得也最為精彩的一種書體。
歐陽修的《秋聲賦》,寫的是一種有點神秘主義的故事,歐陽修在夜晚聽到喧囂的聲音: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這聲音的陣仗是真的大,又是波濤澎湃,又是錚錚金鐵,又是兵馬疾走。
于是歐陽修派他的書童去調查。男孩報告說,天空晴朗,星星明亮,這只是樹上的風。
于是,歐陽修意識到,自己聽到的巨大的聲音,是季節變化的聲音,而這個聲音意味著肅殺的秋冬開始了,有很多不好的預感。
中國人寫環境季節的變化,從不是為了寫表面的事情,而是表達自己的內心,如果內心很快樂,那秋天就是秋高氣爽,如果內心惶恐不安,那么秋天就是蕭條肅殺。在歐陽修寫下《秋聲賦》的晚年,他已經厭倦了政治斗爭,對生命的流逝感到不安和郁悶。而溥儒全篇錄下《秋聲賦》的時刻,焉知不是對時局有同樣的感受?
在長篇行書的左側,溥儒以一間茅屋,幾棵風中大樹,表現出秋天的蕭瑟之氣,無落葉等明顯季節性景色,但卻讓人能感覺到這就是秋天,這才是畫家的高妙之處。
溥儒《關山雪駒》
392
溥儒(1896-1963)
關山雪駒 設色紙本 鏡心
畫心120.5 x 40.4cm 、裝裱160 x 58.4cm
US$30,000 – 50,000
款識:天閑當日舊奚官,神駿新回馬邑闌。玉勒金泥生雪色,柳邊輕踏憶關山。心畬
鈐?。好饕?、溥儒、舊王孫
來源:紐約私人收藏,1960 年代入藏
當這幅卷軸徐徐展開時,人們會立即注意到身穿鮮紅色圓領漢服的騎馬人,他的紅色長袍和白馬下顎下的紅色流蘇,形成呼應,吸引了觀者的目光。
紅衣騎馬者的形象,不得不想到趙孟頫,他也畫過類似紅衣騎馬的人物形象。在水墨山水中,一襲紅袍的騎馬人物,總是能夠更加吸睛,也能反應主人公的階級地位——在中國古代,一定是官員才可以穿成這樣。
溥儒筆下的這位騎馬人物揮舞著馬鞭,但回頭悵然若失地在思考著什么,他的目光和身后的巨大古松形成了呼應。古松和樹干粗壯,樹枝彎曲,松葉細致描繪,一絲不茍但又不一板一眼,合理而松弛。
在中間和前景,苔蘚覆蓋的巖石向左傾斜,與松樹的方向、形狀、顏色和筆觸相呼應。它是給場景一種莊嚴和寧靜感的統一的構圖。
畫面上方的題詩和印章都是很開門的二爺手筆,清貴的字體讓這幅畫更添古意。
馬晉《蕉葉臥犬》
375
馬晉(1900-1970)
蕉葉臥犬 設色紙本 鏡片 一九四五年作
47.5 x 44.5cm
US$50,000 – 70,000
款識:乙酉孟春畫于湛華館,伯逸馬晉
鈐?。赫咳缬⌒?、馬晉
曹仲英(1929-2011)珍藏
上海朵云軒,1999 年 11 月 28 日,拍品編號 142
提起民國工筆畫大師,必須有馬晉的姓名。他將郎世寧的寫實宮廷風格傳承到了20世紀。他尤其著名的是畫各類動物,比如馬,狗、鳥,以及環境的花朵。這種近似于油畫的風格是西方人能看得懂的風格,自然也喜歡收藏。這幅畫是藝術家風格的完美體現——狗栩栩如生,生動活潑,色彩鮮艷。
陳之佛《四時花卉》
376
陳之佛(1896-1962)
四時花卉 設色紙本 立軸四幅 一九四八年作
131 x 29.5cm x 4
US$60,000 – 90,000
款識:
枝枝承露排朱實,葉葉迎風襲異香。雪翁。鈐?。褐饘懮B真盧。鑒藏?。翰苁夏S心賞雪翁于養真盧。鈐?。宏愔鹩 ⒀┪?、養真盧之佛。
鈐?。褐稹B真盧
伯吹先生方家雅屬,戊子重九于金陵養真盧,雪翁。鈐?。簬熢旎㈥愔鹩?、養真盧
曹仲英(1929-2011)珍藏
陳之佛是日本留學歸來的藝術家,他出生于浙江省,靠近寧波,1918年起就讀于東京藝術學院,1923年歸國。
在日本度過的五年給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雖然他最終主要是走中國工筆畫的路子,但是在他的畫中,有不少日本美學的影子,比如在這套花鳥四屏中,他就用了一種被稱為“tarashikomi”的方法,就是讓不同的顏色在紙面形成化學反應,這種方法在日本當代藝術家元勇正定還在使用和再創作,當然,撞色這種傳統技法的根源可能可以追溯到中國唐代。
陳之佛的這四屏花鳥可以說是非常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藝術創作。以春夏秋冬四時季節的不同花卉來創作,有春天的牡丹和桃花,夏日的荷花和石榴花,秋日的菊花,冬日的水仙和梅花。顏色和大小姿態都安排的錯落有致。
這四屏的上款人可能是陳伯暉(1906-1997),著名作家和文學翻譯家,尤其是兒童文學。他翻譯了《綠野仙蹤》、《唐吉訶德》、《普希金兒童故事》和《海蒂》。1948年,陳伯輝任《現代兒童》主編,陳之佛也為兒童雜志工作過,兩人應該是同行。
陶冷月《川江月夜圖》
378
陶冷月(1895-1985)
川江月夜圖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七九年作
65 x 42cm
US$12,000 – 18,000
款識:水到川江似鏡清,三更月上更分明。欲將咫尺巫山影,倒瀉銀河萬里聲。己未秋日寫川江夜月圖并題,陶冷月時年八十五。
鈐?。禾?、鏞、冷月、蜀游心印、己未八五
來源:1980 年購于中國
PROPERTY FROM VARIOUS OWNERS
這件陶冷月是典型的冷月風格,畫的是月下三峽川江風貌,三峽美景在今天因為水庫建設已經看不到了,我們可從畫中回顧“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境界,在月色下的川江靜靜流淌,更顯靜謐。
蒲華《草書題菊絕句》
347
蒲華(1832-1911)
草書題菊絕句 水墨紙本 立軸一對
131 x 31.5cm
US$4,000 - 6,000
款識:
身世渾如柏海舟,閻門累月不撓頭。東籬粉蝶閒來往,看寓黃花過一秋。徐文長自題畫菊詩,化英錄。
莫道田家無意趣,也分秋色到柴門。西風昨夜園林過,扶起霜花扣竹根。石田翁題菊絕句,蒲華書之。
鈐?。浩讶A印信、作英
來源:上海朵云軒(據裱褙標籤)
班立德總領事(Mark S. Pratt)私人收藏
蒲華的書法有一個諢名,叫做蒲邋遢,意思是他寫字的風格,有點拖泥帶水。但是這種拖泥帶水的風格,在蒲華的筆下處理的非常有美感,就像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就是在不好看的元素中反而產生了一種好看來。
我個人是蠻喜歡蒲華的這種拖泥帶水,相比飛白牽絲的那種飄逸,他多了一些重量感,而相比鐵畫銀鉤粗筆如椽,又多了一些靈動。而這種書法顯示出的一種頹廢和松弛的氣質又非?,F代,因此在懸掛時與現代家居環境毫不違和。
這對書法對屏來自班立德總領事(Mark S. Pratt)私人收藏 ,我想這位收藏者非中華文化體系下的審美,應該也是看中了線條中的這種現代化的審美情趣。
王濟遠《四君子》
396
王濟遠(1893-1975)
四君子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九五七年作
27 x 397cm
US$5,000 - 7,000
款識:
水墨四君子圖,濟遠并題一九五七年八月廿一夜,桉頭有黃白二菊并石子數枚,與竹枝、蘭葉、梅花合寫成卷,工拙不計也。濟遠
鈐印:濟遠書畫、濟、心與天游
來源: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后代遞藏
本場拍賣中拍品397和398亦為同一來源的王濟遠作品。
王濟遠早期留學巴黎,后來和劉海粟一起合作成立天馬會,在上海推廣法國風格的沙龍展覽,潘玉良也是他的學生之一。
這樣的履歷,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王濟遠的作品,都是偏西式風格的,但是這件梅蘭竹菊長卷,則讓我們看到了王濟遠的傳統功底,早期的大師諸如林風眠等人,中西方結合做的非常優秀和自然,就是因為他們在中國傳統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方面都吃的很透,造詣很深,因而在融合這件事上就做的很合理,輕松。
王濟遠的傳統水墨功夫是很扎實的,梅蘭竹菊這種題材可以處理的不落俗套,下筆干凈利落,水墨暈染、飛白的變化都很妙。
1941年,王濟遠到美國生活,繼續從事油畫事業,還經常和張大千一起做展覽。這件作品時是現主人從父親Nicholas E. Bosta繼承而來的,Nicholas 是王濟遠在美國的親密朋友。
關山月《紅梅報春》
*399
關山月(1912-2000)
紅梅報春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八七年作
68 x 135.6cm
US$70,000 - 100,000
款識:枝掃氛霾光焰焰,骨崚霜雪鐵錚錚。并錄趙樸老詩句,一九八七年冬月于珠江南岸隔山書舍,關山月筆。
鈐?。耗?、關山月印、八十年代、筆墨當隨時代
來源: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
關山月與委托方合影
關山月送給委托方的畫冊簽名
這是一件來源靠譜清晰的關山月紅梅作品,該件作品的委托人經營著一家在西雅圖和香港兩地的珠寶進出口公司。他和妻子在世界各地尋找寶石的時候,也順便收集藝術品。能夠鑒賞頂級珠寶的眼睛,很快也能欣賞中國書畫。
該作品委托人的一名商業伙伴的父親是關山月的密友,因此介紹了二人相識。在1979年首次參觀藝術家工作室期間,業主收到了關山月早期畫作的簽名冊。在1980年代后期參觀藝術家工作室時,購買了這幅畫。光焰焰的紅梅,象征著人生和事業都紅紅火火,蒸蒸日上。三十多年來,這幅畫在業主辦公室,祝福并見證著主人的事業興隆好運。
韓美林《小鹿 》
400
韓美林(生于 1936 年)
小鹿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七九年作
32 x 35.6cm
US$4,000 – 6,000
來源:私人收藏,1979 年購于中國
藝術家韓梅林在畫畫之外的名聲更高除了紙上的作品,這位藝術家還探索雕塑,用玻璃、陶瓷和金屬介質。著名的是,韓梅林還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了福娃玩偶,而國航標志性的紅鳳凰公司標志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他的動物造型更多的具有一種設計語言的美,圓頭,身體的曲線,腿腳的線條,都有一種黃金分割的比例美,仿佛是電腦分配的一樣,更符合現代的審美取向。
關良《晴雯補裘》
404
關良(1900-1986)
晴雯補裘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七八年作
76 x 49cm
US$8,000 – 10,000
款識:戊午初夏關良作紅樓夢晴雯補裘圖于滬江
鈐?。宏P良
私人收藏
在這幅畫中,關良描繪了《紅樓夢》中的一個經典故事——“勇晴雯病補雀金裘”。賈母給了寶玉一件罕見的用俄羅斯孔雀羽毛制成的斗篷,寶玉在一次宴會上意外損壞了它。晴雯帶病修補這個斗篷。
這個題材關良畫過很多次,他也許很喜歡這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是女性展露了解決問題的智慧。而關良用他獨特的筆法和造型,讓寶玉亦或是晴雯,都變成關良筆下的人物。用筆很拙,很生,設色也以純色為主,呈現出一種傳統國畫少有的風格。
前幾年關良熱度非常高,現在市場價格降下來一些,喜歡的人真的可以這時入手了。
劉墉《姜夔詞意》
*407
劉墉(生于 1949 年)
姜夔詞意 設色紙本 鏡框 二〇一四年作
142 x 360cm
US$80,000 – 120,000
款識: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旅。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甲午年以勾勒沒骨潑墨破墨諸法寫姜白石詞意于氤夢樓,劉墉時年六十有六矣。
鈐?。簞④?、氤夢樓、無用才子、冷香飛上詩句、夢到幽深
附:劉墉簽名版《書卷江山:劉墉作品集》,2017年浙江美術館個展圖錄
來源: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
出版:劉墉,《書卷江山:劉墉作品集》,浙江美術館,杭州,2017 年,頁 139
八零后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劉墉的,在早些年,劉墉的文字可謂是風靡整個華人圈,他的文章清新且有小哲理,很適合當時的社會需求。但很少人知道,這位作家其實是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師從黃君璧,并與張大千和溥儒保持良好關系。
所以當他開始展現他的作品時,大家一看就不是文人玩票行為,而是正經科班出身,基本功扎實的藝術家。當然,這只是文名掩蓋了畫名,他在1978年,就是丹維爾美術和歷史博物館,以及圣約翰大學的常駐藝術家。
在這幅巨大的畫作中,荷塘的如畫全景提供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成群的墨荷葉上點綴著白色的花朵和花蕾,成片的荷葉都是花青色。
在隨附的目錄中,劉墉表示,靈感來自張大千的荷花,的確作品的結構,銘文和配色方案。都很有大千荷的意味。
張大千的技巧強調索引筆觸的顯式存在,而藝術家目前的情況正好相反。盡管劉墉使用了“潑墨”等傳統技術和“碎墨”,它們更有機地注入水和顏色中,以實現平滑的視覺效果,將傳統水墨筆法和當代水墨藝術結合在一起。
《延安版畫》
八路軍的生產
休息,王秉國作
投票,笑俗
文化貨郎 張菊作
清算,石魯作
雪地送糞,石魯作
彥涵作
412 延安版畫
這一組延安版畫,是藏家親屬隨一位傳教士在韓國旅游時所得,該傳教士曾于1940年僑居中韓兩國。根據作品上的標注,都是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藝術家創作的木刻作品,沒想到這些紅色藝術品,還曾遍游世界,也算文化輸出了吧!這組版畫中還有一些是石魯的作品,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仔細研究一下。
《張大千作品畫冊》
《張大千作品畫冊》
413
1980 年 張大千簽名版《西康游屐》
1960 年 精裝法文版《張大千:中國當代繪畫大師》
編著:周麟
1974 年 精裝中英雙語《張大千畫集》
編著:姚夢谷(1912-1993)等
1976 年 精裝中英雙語《張大千作品選集》
編著:姚夢谷(1912-1993)等
1956 年 法文版《中國畫家張大千》巴黎現代美術館展覽圖錄
及其它張大千書畫及展覽圖錄 13 冊
MARK S. PRATT 私人收藏
邦瀚斯拍賣行拍賣場次:
中國藝術與繪畫作品拍賣時間:(兩場)?
第一場:
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9月19日下午1:30
(北京時間2022年9月20日凌晨1:30)
拍品150-345?
第二場:
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9月20日早上10:00
(北京時間2022年9月20日晚上10:00)
拍品346-420
拍賣地址:
紐約麥迪遜大道580號580MadisonAvenue,NewYork,NY10022
官方客服微信1
官方客服微信2
掃碼進入官網參拍
畫事君個人微信
加個好友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