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玉麥鄉,是我的邊境旅行中印象最深刻,觸動最大的一個地方,這里的故事讓人動容,也確實成為感動中國的故事發生地,并被拍成電影,走進千家萬戶。
我相信,它是過去幾十年邊境鄉村建設的成功經典案例,也是邊境藏族人民淳樸善良、鐵骨錚錚、愛國愛家的縮影。
對于中印實控線,知道的人非常多,在這個區域中,曾經發生的故事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內地城市的人所無法想象的。而玉麥鄉作為緊貼中印實控線的偏遠村落,它的故事并不遙遠,僅僅是30年前,它也仍是一個荒蕪得如同孤島的地方,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大雪封山,無法出入,即便是氣候宜人的夏季,要走出玉麥鄉,也得徒步、騎馬幾天幾夜,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穿過洶涌的瀑布和河流,跨過沒有路的荒野沼澤。
如果你看過電影《我的喜馬拉雅》,就知道那時候的玉麥鄉有多原始,有多落后。像這樣的村落本是難以生活和居住的,但卻有一家三口堅持住在了這里,他們就是被評委感動中國人物的老父親桑杰曲巴,和他的兩個女兒央宗和卓嘎。
而他們留下的原因是:要守住國土,不被印度人侵犯。他們當時住的是藏族人最傳統的帳篷,一家三口每天一邊放牧一邊巡邏邊境,在自己所到之處,用紅色油漆畫上中國的國旗,比如樹桿上、巖石上,都是他們做標記的地方,如今,你到了玉麥鄉,依然可以找到他們當初畫的國旗,更兇險的是與野獸及外來人的斗智斗勇,也因此,他們守住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所以今天的我們,才能有幸去那旅行,去感受那里自由、潔凈的空氣和雄壯美麗的風景。
玉麥鄉的海拔有3500米,但其實它是深深的嵌在山坳里的一塊小小平地,四面八方是崇山峻嶺,山上有瀑布,云霧繚繞,植被茂盛。我們從拉薩開車進入隆子縣,穿過斗玉珞巴民族鄉,最后才進入玉麥鄉,沿途經過的高海拔大山一座接一座,g219路線修得很好,但仍有些路段經不起自然的肆虐,出現滾石、泥石流,并有瀑布貼著公路直沖而下,最要命的是海拔忽高忽低,山路盤旋陡峭,自駕難度連當地藏族司機都說不容易。
從高山頂上看到玉麥鄉的剎那,猶如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抵達這片宛如人間仙境的神圣土地,鄉村很小,卻規劃得像座美麗公園,一條玉麥曲(河)從鄉村中間蜿蜒而過,遠遠地就能聽到流水聲,那河水來自山間的瀑布,“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幾個大字就橫躺在居民區對面的山坡上,令人心里一陣暖流。
走進玉麥鄉,寧靜而祥和,大概從1979年到1996年期間,都只有桑杰曲巴一家3口居住的3人鄉,如今已有常住人口67戶共266人,鄉村里有漂亮的景觀公路、石徑、中心廣場,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2、3層高的藏式小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別墅,每家一座還帶院子,大部分居民把家做成民宿,可以供游客居住,一晚上大約60元錢,不足之處是房間內沒有廁所和浴室,只有公用的。
那年10月份我在那住了一晚上,很冷,需要穿羽絨服、開電熱毯,但白天回暖,空氣清爽,且綠意蔥蘢。
除了民宿,玉麥鄉里還有郵局、學校、醫院、餐廳,各方面已經頗為完善,我們去參觀了學校,孩子不多,但教室寬敞明亮,設施現代,還有多媒體器材,也開設了體育課、手工課、美術課等等。
這里的小孩很淳樸可愛,他們崇尚軍人,從小被灌輸保家衛國的思想,他們喜歡模仿軍人走軍姿,看到陌生人會敬禮,幾個5、6歲的孩子甚至帶我穿過鐵索橋,爬到山坡上,站在“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幾個大字前,高喊“中國加油”,感動得我一塌糊涂。
我在這里采訪了桑杰曲巴的女兒卓嘎和央宗。央宗帶我去他們巡邊的森林,沿著崎嶇泥濘的小路,我們走了很遠,每一寸土地都讓我感受到珍貴和沉重,每走幾步,就能看到懸掛的國旗,那代表這是中國的國土,也代表回家的路,沿著這條路走大約30多公里,就能看到真正的中印實控線。
離開玉麥鄉的那天清晨,我們在山上見到卓嘎,當時飄著小雨,她在雨霧中擠牛奶,她不太會說漢語,只羞澀的對我們笑著,但你能從她瘦小的身體里感受到大大的能量。
離開玉麥鄉的時候,心情是復雜的,我鼓勵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到邊境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這每一寸土地的可貴,感受邊境山川河流的壯闊,感受守護家園的真正意義。我在心里對自己說:玉麥鄉,我一定還會回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