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自從1870年擊敗法國,攻入法國巴黎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了德意志帝國的成立,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德國擊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但德國依然是危機四伏,德國的西邊是和德國仇深似海的法國,南邊普奧戰爭失去德意志霸權的奧匈帝國,東邊是俄國擔心德國在東部的擴張,強大的英國根據大陸均勢(即扶持歐洲大陸弱的一方對抗強的一方)原則不可能和德國結盟,反而支持法國,防止德國進一步削弱法國,俾斯麥曾經計劃在1875年再次打敗法國,徹底摧毀法國 單被英俄阻止,于是俾斯麥轉而采取了大陸同盟體系,即和歐洲大陸的大國結盟,其核心就是聯合一切勢力反法。
首先是奧匈帝國和德國的關系發生轉機,奧地利帝國被普魯士擊敗被迫放棄了在德意志諸侯中的霸權,被迫承認國內馬扎爾人的獨立成立了匈牙利帝國,國王為奧地利帝國國王兼任匈牙利國國王,成為了奧匈帝國,奧地利勢力渴望擊敗普魯士奪回德國霸權,準備和英法結盟,結果法國被擊敗,奧地利勢力失勢,匈牙利勢力掌握主導,奧匈帝國的方向轉而到了在巴爾干地區的擴張,奧匈帝國的對手是龐大的俄國,轉而和德國結盟尋求巴爾干的利益。
但俾斯麥的重心在于沙俄,沙俄有著2億人口,100多萬軍隊,西邊的法國五年內恢復了元氣,軍隊規模和德國相當達到了51萬,一旦法俄結盟德國將要陷入兩線作戰,于是俾斯麥采取了和奧匈結盟進而把沙俄拉過來,因為沙俄在黑海的擴張和英國有著矛盾,一旦沙俄在巴爾干擴張奪取了黑海的土耳其海峽,沙俄就可進入地中海,威脅英國的地中海霸權,再加上英國和俄國存在中亞的利益爭端,俄國如果再添加德國和奧匈帝國這兩個敵人,俄國就會四面楚歌,因而俄國加入了德奧同盟組成了三皇同盟,但是俄奧在巴爾干的利益無法調和,德國最終只能單獨和俄國簽訂了再保險條約,約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德國和法國發生戰爭時,俄國保持中立,如此可避免了德國兩面作戰。
再說一下德國和英國的關系,俾斯麥深知根據英國的大陸均勢策略,英國不可可能和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德國結盟,但俾斯麥一直在親近英國,首先是不發展海軍,不大肆擴張殖民地,因為英國是世界性帝國,重心在于世界擴張,而海軍是英國保護本土最大的保障,因而德國發展和世界擴張必定會和英國發生矛盾,因而俾斯麥把德國的重心放在歐洲大陸。俾斯麥積極支持法國和英國的世界擴張其目的在于,英國和法國世界擴張必定會引發英法矛盾,從而造成英國和德國的親近。而意大利就構成英國和德國溝通的橋梁,意大利和法國在北非有著利益沖突,奧地利和英國在巴爾干和沙俄有著利益沖突。
因而在德國的撮合下,英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簽訂了地中海協定,核心是反法和反俄,此后西班牙也加入地中海協定,法國的周圍都是敵人,法國被德國孤立起來。德、奧、意又搞了個三國盟國,反法反俄目的在于孤立法國,把沙俄拉到德國一邊,德國又和奧匈、羅馬尼亞建立同盟,意思很明顯,你沙俄周圍都是反俄的,奧匈反俄、英國反俄、羅馬尼亞反俄、我的盟友意大利也是反俄的,你沙俄如果不和我友好去法國那邊,我德國也會反俄,沙俄由此和德國簽訂了再保險條約,在德法戰爭保持中立。
德國自威廉二世上臺后開始了世界政策,所謂世界政策就是向世界擴張,德國雖然在非洲取得了不少殖民地但加起來不過268萬平方公里,遠小于英國的3300萬平方公里,德國在一戰前吃為了歐洲第一大工業強國,卻擁有著狹小的工業原材料基地,世界已經被列強瓜分,而德國卻分到了最小的蛋糕,因而威廉二世開始了世界政策,但德國的世界政策必定和英國產生矛盾。
威廉二世拋棄了俾斯麥的大陸同盟體系,沒有和沙俄續約,支持了奧匈帝國在巴爾干半島的擴張,沙俄由此和德國敵對,沙俄的敵人有英國(遠東和中東的利益沖突)、奧匈帝國(巴爾干半島的利益沖突),再加上德國,沙俄轉而和德國的敵人法國結盟,1892年俄法結成同盟,俾斯麥的擔心成為現實,德國面臨東面和西面兩個敵人,對英國來說兩個敵人的聯合也是可怕的英國和法國在非洲殖民地有著利益沖突,法國和俄國的聯合使得其艦隊數量高于英國,而英國則是以海軍獨霸世界,轉而英國和德國聯盟對抗俄法成為了可能,但威廉二世在于世界擴張,而世界的擴張在于海軍稱霸,和英國的聯盟成為不了可能。
但德國和俄國的聯盟存在著可能,英國為了制衡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和日本結成了英日同盟,來遏制沙俄的擴張,日俄戰爭中,俄國和日本的國力對比,俄羅斯人口1.41億部隊104萬,日本0.44億部隊27萬,日本艦艇78艘總噸位26萬噸,沙俄艦艇251艘總噸位80萬噸,鋼廠量日本12.8萬噸,沙俄260萬噸,日本遠遠不如沙俄,而日俄戰爭日本能取得勝利很大原因在于英國牽制了俄羅斯的主力波羅的海艦隊。
使得日本在遠東對沙俄取得優勢,俄國又發生了內亂,有此沙俄對英國是恨得牙癢,德國如果此時和沙俄結盟還是可能的,但德國的目光還是放在世界爭霸,到了1907年英國一看德國的擴張威脅到了自己,轉而和法國沙俄達成互相諒解、互相支持的協約,三國協約達成,德國和沙俄無法達成同盟的很大程度來自于奧匈帝國,奧俄存在巴爾干沖突,而威廉二世把同為德意志人的奧匈帝國看成是堅實的盟友,和其綁的太牢固因而被其捆綁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