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王近山接到了劉鄧首長交給他的一項棘手的任務,秘密趕赴延安,沒想到途中卻誤打誤撞地撈了一網大魚......
王近山中將
開國中將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原名王文善,他加入革命隊伍之時希望自己能夠像大山一樣堅強,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近山。
綿延近400公里的大別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駐地所在。紅四方面軍在此誕生,紅二十五軍在此重建,紅二十八軍在這里改編。參加長征的四支紅軍部隊,有兩支源于此地。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边@首唱遍黃安大街小巷的革命歌謠,就是當年黃安兒女前赴后繼、不怕流血犧牲的真實寫照。
那是1930年3月,在這股赤色風暴的影響下,15歲的王近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擔任紅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第五連戰士,開始了他戎馬半生的征程。
年紀不大的王近山一入部隊便憑借著自己機靈勇敢,敢打敢拼的特點引起了領導的重視,當兵僅僅幾個月就被調任到第三團機槍連當通訊員,從此便開啟了他革命道路上的叱咤風云。
年輕時的王近山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話一點不假。到了前線,小小年紀的王近山表現出來的便是渴望打仗,拼命打仗,無論多危險,他都是沖在前端,以至于腹背受敵時,竟以同歸于盡的方式,抱著敵人一起滾下懸崖。結果敵人死了,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當王近山滿身是血又走回戰友們身邊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托起他歡呼,并送了他一個雅號“王瘋子”。
這一戰,王近山的名字紅極了整個隊伍,而這一年,他才只有16歲。隨著嚴峻的革命形勢使得紅軍干部奇缺,憑著人小鬼大,作戰勇猛,迎著血雨腥風的王近山很快走上了連長的崗位,又一路從連長升到營長,幸運地站到了徐向前元帥的麾下。
徐帥作戰,勇字當頭,王近山的到來可謂是對了他的胃口。在徐帥的影響下,“王瘋子”得“瘋”勁兒是更上了一層樓。
就拿1935年4月的江油之戰來說,一股敵人突然突破紅四方面軍防守陣地,向紅軍陣地縱深發展。王近山接到命令后,立刻就帶領人馬扛著大旗,端著刺刀就沖向了敵人。槍淋彈雨中王近山中彈昏迷,被抬下陣地,心疼愛將的徐帥接連呼喊著他的名字,沒想到竟將他從昏迷中喚醒。這時,王近山發現自己不在紅旗旁邊,便命令戰士將他又抬回紅旗下,重新指揮戰斗,直到再一次被子彈擊中。
“王瘋子”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裹著滿身的戰傷,邁進了抗日戰爭的前線。
歷史上真實的戰斗場景
抗戰爆發后,紅四方面軍奉命改編為八路軍129師,王近山有幸觀摩到劉伯承元帥的謀略取勝,并有幸得到劉帥的點撥,從“王瘋子”兌變成了“吳下阿蒙”。
這源自于129師第一次團以上的干部會議,劉帥看著頭上仍裸露著傷疤的拼命三郎、772團副團長王近山,便突然有了給部將們講講為將之道的心思。他首先肯定了王近山“一人投命,足懼萬夫”的不要命的瘋勁,然后話鋒一轉,挑明指揮員不能把自己當士兵去沖鋒陷陣,因為發號施令才是決定戰斗成敗的關鍵。當干部不能光有呂布之勇,夏侯之猛,還必須有子房(張良)之謀,孔明之智。
看著王近山由自豪變得自卑的神色,劉帥馬上又講了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呂蒙在孫權的鼓勵下勤學兵書成為一代名將的典故。沒想到這個故事讓王近山聽得是如雷慣耳,在之后的每次戰斗前,他都學著先通盤考慮,在劉帥面前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劉帥一次次地指正下,王近山的作戰藝術慢慢地開始出現了質的飛躍,漸漸地從粗線條的猛張飛,變成了智勇雙全的呂蒙。通過長期的實戰下來,王近山不斷地給部隊帶來驚喜,尤其是他總結出來的“讓老部隊啃骨頭,讓新部隊吃肉”的帶兵經驗,被129師廣為推廣。于是,王近山又有了新的外號“吳下阿蒙”。
從“王瘋子”到“吳下阿蒙”的轉變,可謂是王近山一個華麗的轉身。在此后的戰場上,他行事果斷,作戰有勇有謀,善打惡仗硬仗,是129師不可多得的一員猛將。
鄧小平與劉伯承
1942年5月,王近山被任命為386旅旅長,旅部駐扎在太岳區的岳南腹地沁水縣十里鄉西峪村。王近山領命上任僅三個月,國民黨反動派便和日本侵略者遙相呼應,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蔣介石命令胡宗南派重兵圍剿我陜甘寧邊區,中央軍委遂下令從各根據地抽調10個團的兵力保衛延安。
1943年10月,毛主席在延安電告劉伯承,選派一名得力干將趕赴延安組建新守備旅。劉伯承和徐向前不約而同點到129師386旅旅長王近山。隨即,王近山便接到了劉鄧首長交給的一項十分棘手的任務。
任務自然與蔣介石妄圖襲擊陜甘寧邊區有關,命令王近山帶領386旅16團迅速秘密奔赴延安并擴編部隊,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同時護送一批干部及家屬轉移到大后方。
此次任務為什么棘手呢?
那是因為一方面上級要求要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延安,路上盡量減少戰斗,甚至不得戰斗。而另一方面沿途的日軍隨時都可能掃蕩,到處都布滿了封鎖線,不戰斗幾乎不可能,最難的是,16團還得拖家帶口,保護大批非戰斗人員,根本就不能麻利地投入戰斗。
當時的韓略村伏擊地
出發前,劉帥叮囑他在獨立應付各種局面的情況下,敵眾我寡,一定要多加小心。老上級陳賡也特別要求他見機行事,果斷勇敢,不許戀戰,甚至不得戰斗。
王近山深知任務重大,把目光投向地圖,在太岳和延安之間,標繪出一道道日軍的封鎖線,然后立即下令所有人馬化裝成普通老百姓。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近山如此地整裝待發,讓所有人都能看出,即便再喜歡打仗的“王瘋子”,走在這條路上也不會無所顧忌地想打就打了。
可是,事情還真的就沒有按預想的方式發展,還是回到了王近山的非常規軌道上了。
10月20日,王近山率部從長子縣橫水村出發,穿過臨屯公路朝延安方向秘密進發。
而此時,岡村寧次正調集萬余日軍對太岳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從太岳到延安500公里有余,路上難免會遇到日軍部隊。如果遇到了怎么辦?按照王近山的性格,又有軍部首長的命令,主動找敵人打仗應該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如果遭遇了日軍,不打,就不是王近山了,甚至從太岳一路打到延安也不是不可能。代團長表學凱和政委常祥考不竟多了一份擔憂。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是擔心什么,他就來什么。
走了才沒兩天,他們就被一股從北面來的日軍盯上了。
觀察敵情的紅軍
聽了偵察員的報告,王近山快步回到設在路邊的指揮所,向代團長表學凱和政委常祥考布置任務,氣氛雖然緊張,但王近山的個人精神狀態卻特別振奮,他語氣堅定地說:“鬼子追上來了,我們的隊伍應該停止西進,掉頭向北?!?/p>
這時,突然有人提醒道:“首長,你瘋啦?敵人就是從北面來的,我們如果向北,那不是正好和鬼子撞個正著嗎?”
誰知,王近山不但不以為然,還瞇起眼睛氣定神閑地說:“不錯,我們是要撞,但不是傻撞,而是擦著他們滑過去。吃虧的買賣我王近山可不干,因為向西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既然敵人都盯上我們了,想必也知曉了我們的路線,肯定會設下埋伏,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反過來,我們向北,則會出乎他們的意料?!?/p>
這一通解釋,讓大家不得不心服口服,于是便按照王近山的部署迅速展開,部隊掉頭,直沖著日軍追來的方向而去。幾乎與日軍擦肩而過,對方竟然一點都沒有發覺,不但擺脫了危險,還占據了有利位置。
下一站便是韓略村。
日軍掃蕩
如果說不得打仗,那么到韓略村之前,王近山還是一直遵守著老上級陳賡的命令的。但是,恰恰就在這時,干部隊的人員卻在軍隊調整行動方向的時候失去了聯系。
王近山瞪大眼睛,著急火燎地派人去找,可是返回的人卻始終沒有干部隊的任何消息。這時,通信科陳科長第三次走上前來報告,說陳賡司令員一再催報部隊當前所處位置,并一再叮囑抓緊趕路,不得戀戰。
沒想到聽了三遍催報的王近山索性讓陳科長將電臺關機檢修。陳科長愣在原地,代團長和政委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兒,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時的王近山,關機是在找理由,真正的目的是要打仗。只見他指著對面巨石上的三個字“韓略村”對大家說:“我在地圖上早就注意到這個村了,這里地勢奇特,是伏擊鬼子的好地方啊。”
沒想到他話語剛落,就遭到團干部的一致反對,王近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直接就火了,大聲說道:“干部隊到現在都沒有消息,我王近山連干部家屬都保護不了,還有臉去延安保護毛主席?就在這里打一仗,一旦打響,干部隊和家屬聽到動靜就會向我們靠攏,會合后立即撤離,急赴延安?!?/p>
要說剛出發時的王近山是真心誠意接受命令,不戀戰,那現在的王近山絕對是性格使然,真心實意地對待革命,他不是“瘋”,是革命英雄主義。毛主席就曾這樣評價他:129師有個“王瘋子”,很能打仗!王近山敢打沒有命令的仗!
日軍車隊
對于韓略村的開戰,團里干部勸他,一旦戰斗打響,就會遠離八路軍總部成為一支孤軍,可得三思而后行呀。然而,誰勸都沒用,這一仗王近山是打定了。他堅定地說:“日本鬼子的胸膛都撞在我們槍口上了,作為一個軍人,尤其是一個中國人能不打?你們給我寫好三份檢討,一份給劉司令員,一份給陳賡,一份交給毛主席。現在得聽我的,就在這里打一仗!”
幾個小時過去了,肅靜的天地間突然狂風大作,吹得人睜不開眼睛。王近山突然站起來,看著天空大笑,眾人面面相覷,不知為何?只聽他開口便說道:“好兆頭啊,風隨虎,雨隨龍。天助我也!”聽得眾人仗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時,連長突然把望遠鏡交給王近山,興奮地說:“首長,來了!敵人出現了!”
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將子彈推上了堂,面對絕塵而來的敵人,沒有人再有心思去考慮這一仗到底該不該打,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只是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只等王近山一聲令下,就把敵人往死里打。
然而,此時的王近山卻久久沒說一句話,只是舉起望遠鏡向遠處觀察,因為他發現了異樣。
日軍觀戰團
王近山只看到了日軍的13輛汽車和3輛小車,并沒有看到步兵,這也是他看那么久的原因。他終于放下望遠鏡,思考了一會兒,覺得有點困惑,于是自言自語地說道:“這出的是什么招?這架勢,掃蕩居然不派步兵,可也不像機械化作戰呀?”
王近山心里不斷地盤算著,又過了一會兒,他堅定地下達了命令:隨便他們出什么招,老子只需要見招拆招,總會收拾住這幫狗娘養的。準備戰斗!
這就是王近山的勇敢、果斷、有膽略,能抓住戰機打漂亮仗,而眼前的這一仗無疑也會是漂亮的。
隨著塵土飛揚越來越近,張揚地插著日軍太陽旗的車隊大搖大擺地開進了王近山預設的伏擊圈內。只見王近山用力一揮手,兩顆紅色的信號彈便升上了天空。一瞬間,機槍手榴彈如風暴一般襲向公路上的敵人,最后的兩輛汽車隨著爆炸聲燃起了沖天大火,停在路上動彈不了,正好堵住了車隊后撤的路。
隨即,敵人的車隊便亂作一團,十幾輛汽車選擇了不同方向撤退,結果都堵在了公路上進退不得。在這樣的情況下,車上的日軍只得棄車而逃,卻早已四面楚歌,成了甕中之鱉。
不到半個小時,120多個日軍,除3人裝死從蘇堡方向進入霍山逃脫外,其余悉數就殲。
16團部分成員
然而,王近山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這次率部殲滅的竟然是岡村寧次從各地抽調的由100多名日軍軍官組成的“戰地觀戰團”。其中少將旅團長1名,大佐聯隊長6名,其余均為中隊長以上軍官。
這些人都是岡村寧次準備拉去太岳前線觀戰的,結果剛走到韓略村就見了閻王。得到消息的岡村寧次暴跳如雷,糾集3000日軍予以報復,妄圖吃掉這股共軍。然而他哪里會想到,王近山早就料到他會出此下策,將大部隊化整為零,結果3000多日軍連16團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前來支援的飛機胡亂扔下幾顆炸彈了事,到此,岡村寧次對我華北根據地的“鐵滾掃蕩”計劃也被迫終止。
“王瘋子”竟然以這樣的方式撈到了一網大魚,誤打誤撞把岡村寧次的這些寶貝疙瘩給一鍋端了,正好作為一份禮物獻給黨中央,獻給毛主席。
聽見炮火聲的干部隊和家屬團也尋聲找到了大部隊,王近山安全地把他們帶到了延安。毛澤東聞之大喜,他緊緊握著王近山的手說:“我早就聽說有個紅四方面軍的王瘋子現在成了吳下阿蒙了,了不起呀!”
韓略村舊址
多少年過去了,連接韓略村周圍的山崖峭壁和那條曾經的臨屯公路成了后人尋找的抗日戰場。
他們深深懂得,后代肩負的重任,就是一代又一代去奮斗實現中國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