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素有綠城之稱,得益于伴隨了鄭州人成長的行道樹之王法桐。因法桐樹影的存在,這座城市被賦予了盎然的生機。可法桐毛絮問題,也為人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近日,有市民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鄭州的行道樹法桐對環境和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影響太大了。每到五月份先是漫天的白絮一團一團的,還有很大的火災隱患。7、8月份掉落的果實全部都是毛毛刺,風一吹滿天都是,落在身上渾身都是刺。希望領導們重視一下研究一下其他樹種,這樣對我們的城市很有好處。
對于市民提出的更換樹種的建議,鄭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回復,法桐被譽為世界行道樹之王,具有生長快、遮蔭大、耐修剪、抗病蟲害等優良特征,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鄭州市風沙大,法桐因其抗性強成為主要綠化樹種,栽種后很快就綠蔭如蓋,為我市贏得“綠城”美譽,2007年法桐成為市民公選的市樹,是“綠城”的名片。但是法桐確實存在毛絮問題,這些毛絮主要有兩個來源,分別是三四月份的芽衣絮和五月中旬的果毛絮,這是法桐生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對市民生活造成了困擾。針對這一問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市已對主城區南陽路、嵩山路、伊河路等數十條主次干道胸徑25厘米以下的法桐進行了少球化嫁接改良,效果較為明顯。自2000年起,新栽植的法桐均為改良后的少球速生法桐,毛絮較少。
同時,為進一步降低法桐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優化城市道路景觀,近年來在《鄭州市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設計建設導則》的指導下,鄭州市城市主次干道兩側行道樹的樹種選擇盡量堅持多樣化的原則,栽種了國槐、黃山欒、白蠟、重陽木、楓楊、苦楝、廣玉蘭等。此外,在城市公園綠地和居住用地的附屬綠地建設過程中,也盡量避免使用法桐樹。
今后,市園林局將持續做好法桐毛絮的防治工作,短期措施和長遠措施并用,短期措施包括高壓水槍沖洗、修枝剪條、嫁接改良等,長遠措施主要是繼續把好規劃設計關,在綠地建設中,避免使用多球多毛法桐,同時進一步豐富城市綠化樹種類型,增加應用鄉土樹種及其他觀賞樹種,為市民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綜合:鄭州晚報、人民網“領導留言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