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藝術中,技藝高超的臨摹者往往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水準,卻也可能因此擾亂市場,甚至影響人們對一段歷史的認識。不過,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真正高明的鑒定家,總是可以撥開迷霧,尋得真相。
這是一封石濤寫給八大的信,
但是被傅申先生定為偽作,
而偽作的作者,
正是著名的石濤偽造者——張大千。
傅申先生作為大千的崇拜者,研究者,
又如何找出破綻,斷破此案?
原來竟在一個先生的“先”字!
一封信的雙胞案
01
“聽說先生已經七十四五歲,而登山如飛,真是神仙般的人物。我才將將六十,卻已諸事不堪……”
石濤 《致八大山人函》
這封情感真摯的信件,出自明末清初的大畫家石濤之手。
而能讓石濤敬仰盛贊,吹出“真神仙中人”這樣的“彩虹屁”的人物,則是另一位鼎鼎有名的大畫家,八大山人。
石濤和八大,在繪畫史上同為“清初四僧”,以大寫意著稱,地位看似相當。
而在當時,石濤卻是八大的忠實粉絲。
在上面這封信中,石濤用可以說是卑微的語氣向八大求畫:
“希望求得先生一幅三尺高、一尺闊的小畫,畫中有平坡老屋,古木數株,閣中有一老叟……空余紙面求先生法書數行,那便是我的寶物了。”
這封隱藏著兩位畫家交往秘事的信,名為《致八大山人函》。
它曾一度封塵于歷史。有趣的是,當它再次現世之時,卻是以“雙胞胎”的姿態。
“哥哥”曾被張大千從他的老師手中繼承,后來又被美國收藏家賽克勒購得(賽克勒本)。
張大千獲得《致八大山人函》的幾年后,日本收藏家永原織治得到了幾乎相同的“弟弟”(永原本)。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
書畫作品偶有“雙胞胎”。兩件《致八大山人函》的接連現世,似乎有違常理——
到底哪件是真?哪件是假?
著名鑒定家傅申曾經對這兩張作品進行鑒定,過程堪比破案。
抽絲剝繭的鑒定
02
1/ 整體
最先用來比較的,是兩件書法的筆法特性。
傅申發現,對比石濤真跡和賽克勒本,石濤的字跡“圓潤而強調提按”,筆畫之內可以看見粗細的變化——這是一種源自隸書的寫法。
石濤書法中的相近字對比
其中a列為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其余選自石濤真跡
永原本中的字卻不具備這種提按性,反而表現出一種對角線的運動。同時,它一字之內的筆畫粗細和濃淡都驚人地一致——這是篆書的典型風貌。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局部
永原本與石濤真跡已有初步區分。
2/ 細節
除了整體的筆性,真相也隱藏在細節之中。
“先生”
傅申曾說,“重復的動作會使寫字者放松,也最容易暴露出寫字者的習慣。”
“先生”二字最為典型。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上)與其他石濤真跡(下)中的“先生”二字
賽克勒本與其他石濤書信中的“先”字末筆呈現圓形筆勢,將“先生”接起來。“生”字的橫筆同樣也以圓圈連接。
永原本卻呈現不同的面貌。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 中的“先生”二字
永原本“先”字末筆是小角度的回筆,“先生”二字的線條多有棱角結構,這正是書寫者最基本的手臂Z字型運動所造成的,有一種做作的鋒利感。
抬頭
在所有石濤書信中,都可以看到當時的一種常見禮數,即所謂的“抬頭”:在提到收信人時,禮貌地另起一行。
永原本也遵循了這一點,可它卻忽略了一個細節。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 中的抬頭
那是石濤自己所堅持的一種習慣:不但另起一行,還把對收信人的稱呼寫得高出一截。
石濤書信中的抬頭,選自《致退翁先生函》
這個個人習慣在永原本中被完全忽視了。
自稱
石濤的另一個習慣,是把自己的名字“濟”(石濤僧名“原濟”)寫得稍小一點,放在直行的一側,用于表示謙虛和尊敬。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上)與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下)中的“濟”字
永原本同樣完全遺漏了這一點,沒有將“濟”字與其他字區分開。
“濟”
最后一點,是石濤對自己名字的簡寫方式。
在賽克勒本和其他石濤真跡中,對楷書“濟”字的簡化,可見右半邊的橫筆之下有兩處波浪式的下移。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中的“濟”
永原本在“復制”時卻漏掉了橫筆后兩個波浪形筆畫中的一個。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中的“濟”
傅申總結:“這個疏漏對鑒定贗品至關重要。”
至此,已經可以基本斷定賽克勒本為真,而永原本為偽。
真相顯現
03
真偽已辨明,剩下的便是尋找“作案動機”。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的內容中,透露出許多關鍵信息:
·石濤和八大當時的年紀:前者年將六十,后者七十四五
·他向八大山人求一幅“三尺高、一尺闊”的小畫,并想將之掛在新居
·八大山人曾送他一幅尺幅巨大的畫,而石濤“屋小放不下”
而在永原本中,許多信息卻被刻意隱去或篡改了:
·二人的年紀變成了“先生花甲七十......濟才六十四五”
·石濤所求三尺小畫變成了“堂畫一軸”
·永原本還刪去了石濤曾得到八大贈畫之事
寫信的時間和求畫、贈畫的信息都被模糊或刻意隱瞞,目的為何?
原來,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中提到八大贈給石濤的畫,確實可考——那是一幅作于1698年夏天的《大滌草堂圖》。
雖然圖已遺佚,但石濤為這幅畫題寫的長詩有幸被保存下來,提示了作畫的時間。
而當收藏家永原得到另一件《致八大山人函》時,一起到他手中的,還有一幅八大為石濤作的畫。
石濤跋八大山人《大滌草堂圖》(左)
與永原藏《大滌草堂圖(仿作)》(右)
由此,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的真面目逐漸顯露——
作偽者修改石濤向朱耷所求之畫的尺幅信息(小幅變為堂畫)、模糊寫信的時間,并刪去曾經得到大幅贈畫之事。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自己制造一幅仿佛是回應石濤請求的八大畫作。他還在畫上抄錄了1698年石濤的長跋,仿佛這段跋文是在答謝他偽造的這件禮物。
看到這里,你心中想必也有了答案,沒錯——它的作者,正是張大千。
張大千
謎底被揭開。
張大千在得到石濤真跡后,將自己仿造的信函和畫作一起“打包出售”,制造了一個完美的“騙局”。
從疑云浮現到撥開迷霧、抓住“嫌疑人”,完整的證據鏈、大量的物證對比,整個過程仿佛看了一部懸疑片。
這則鑒定實例,出自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新書——王妙蓮、傅申著《書畫鑒定研究》。
書畫鑒定研究
王妙蓮 傅申 著;趙碩 譯
上海書畫出版社
《書畫鑒定研究》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批賽克勒藏中國書畫為研究對象。既有整體目光下的中國書畫史呈現,又有對鑒賞問題的剖析探討。四十余篇針對藏品的個案研究,更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觀看一幅作品并鑒定其真偽,是一本從理論到實踐的實用鑒定著作。
本書作于傅申和王妙蓮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隨方聞教授攻讀博士時期,是為著名收藏家亞瑟·M·賽克勒的一批珍貴中國古代書畫藏品及其展覽所作的研究目錄,原名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
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 in New York and Princeton
Marilyn and Shen Fu
Jan 1973
這部著作打開了西方研究中國藝術的新大門,長久以來被奉為經典。等待了近五十年后,中文版《書畫鑒定研究》終于和讀者見面了。
王妙蓮,傅申著《書畫鑒定研究》
賽克勒的藏品包括從元代至近代中國的41件/冊作品,在書中,你還可以見到更多精彩的鑒賞個案,跟隨作者透過層層迷霧,用他“偵探”般的目光發現真相。此外,作者更貼心地總結了14種鑒定情形,希望為讀者提供“如同司法領域的判例一般”的指導性例證,可以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對于對中國藝術感興趣的普通讀者而言,這也是一本內容有益、易于理解的書畫鑒賞讀本。書中豐富的插圖,在專業知識和廣大讀者間架起了一座“頗具吸引力的橋梁”。通過傅申的眼睛,我們更近距離地接觸到這些作品,感受它們的動人之處。
撰文 x.+
版面編輯 箬溪
| 作者簡介 |
傅申 | 中國藝術史學者、中國書畫鑒定家
1936年生于上海,早年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從事書畫鑒定工作。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先后任美國耶魯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教授、美國佛利爾賽克勒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主任,歷時近20年。2004年后于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任教。有《宋代文人書畫評鑒》《書法鑒定》《張大千的世界》等專著。
王妙蓮 | 中國藝術史學者、古琴演奏家
出生于美國夏威夷。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博士學位、美國曼荷蓮學院榮譽學位。歷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副策展主任;先后執教于耶魯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有《宋元繪畫》(Sung and Yuan Paintings)、《野色石濤》(The Wilderness Colors of Tao-Chi)等著作。
首發限量
傅申手書吉語
【特別版】
在《書畫鑒定研究》的英文原版中,為了方便英語讀者閱讀,傅申用毛筆親自抄錄了中英文對照索引的中文部分。
英文版中的傅申手書索引
作為傅申早年手跡,這些文字極具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在前期的讀者調查中,保留傅申手跡的呼聲很高。
但由于中譯后這些內容不再需要,刪去很是可惜,所以我們特別選取其中部分帶有吉祥寓意且有趣的文字,做成傅申手書吉語貼紙。
· 特種樹紋紙印刷,還原手寫質感
· 選取自名家閑章釋文,傅申親筆書寫
如“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敵國之富”“好夢”“大吉”,這些不同寓意的精彩文字,都來自于畫家張大千的閑章印文。
·寓意美好的吉語貼紙,用途多樣
《書畫鑒定研究》
傅申手書吉語版
限量首發,早鳥價8折
定價:218元
現價:175元
“傅申中國書畫鑒定論著全編”系列
已出版5種
購全套,享7.5折特惠
《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的臨床診斷》
傅申 著
定價:188.00元
本書為傅申先生首次將多年經驗與所學整理歸納所成書。書中以近年屢受爭議的草書極品——懷素《自敘帖》為“臨床診斷”案例,抽絲剝繭、巨細靡遺地闡釋“書法鑒定學”的基本論點:以正確的目鑒為基礎,進而從事嚴密而詳盡的推理論證過程。
傅申先生“有心栽花”,以《自敘帖》為例實踐書法鑒定學
《元代皇室書畫收藏史略》
傅申 著
定價:88.00元
本書為傅申先生書畫鑒定的專史研究論著,聚焦元代皇室的書畫收藏史。全書共分為“女收藏家皇姊大長公主”“元文宗與奎章閣”“宣文閣與端本堂”“秘書監及其他”四部分,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元代皇室藏品與官印,以及從事書畫鑒定的專門機構和主要官員。這對于元代的書畫史研究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元代皇室收藏到底有多頂級?一起來聽傅申先生說~
《海外書跡研究》
傅申 著 葛鴻楨譯
定價:108.00元
(精裝本)定價:158.00元
《海外書跡研究》聚焦收藏于海外的中國書法作品,通過介紹書法仿制復本的技術和傳統、各類書體的源流、書法作品形制的演變和特點,以及不同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書家和作品,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對中國書法更具整合性的感知途徑。
收入近200件海內外公私收藏書法名作,傅申《海外書跡研究》出版
《宋代文人書畫評鑒》
傅申 著
定價:138.00元
畫事君個人微信
加個好友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