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北緯33°49′09",東經112°43′19"——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險峻的山巔之上,尚有楚長城遺址。經過專家學者的考察和研究,認定南陽市南召縣境內、建在險山上綿延不斷的古山寨石城墻,就是中國最早的長城——楚長城遺址。
如今,在楚長城的腳下、霸王寨地段的山上,有人在荷鋤采藥。
醫圣故里采藥人
南陽是醫圣張仲景的故里,是中藥材的重要產地之一。南陽山清水秀,原生態資源保存較好;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儼然是一個天然藥庫。
近年來,南陽市依托得天獨厚的中醫藥資源,實施“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使南陽成為國內外中醫藥名家朝拜醫圣、進行學術交流的圣地,同時,也是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張王牌。
歷史上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上,收載藥物365種,其中南陽產的傳統品種就有259種。《本草綱目》中收錄的1500多種藥材,南陽就有1300多種。近年普查顯示,全國植物藥總量為11146種,南陽生產的天然中藥材就達2356種,其中山茱萸、辛夷等屬地特色藥材50多種,中藥材總儲量在2.4億多公斤。
南召山上的天然藥庫,猶如東北的“參場”,自然不乏“參客”和“采藥人”出現。而且,這位“草藥人”顯見是“岐黃高手”,藥鋤所到之處,草藥應聲而起,嫻熟地“飛入”身后的藥筐中……
布明亮是“醫圣”張仲景的故里人,秉承“醫圣”悲天憫人的大智慧,以岐黃之術普度鄉鄰,頗得人心,現為南召縣崔莊鄉衛生院院長。
夢想在山鄉里綻放
在時光里行走,歲月蹉跎如沙。
布明亮出生于河南省南召縣云陽鎮農村,童年在缺油少鹽的平淡中度過,記事起父母和身邊的鄉親缺衣少穿,更是缺醫少藥,生病是能扛則扛,很多病都耽誤了。尤其是母親多年操勞,胃疼得要命,沒錢看病,求醫無門,對于疾病和痛苦,布明亮心酸,感同身受。
醫圣故里,盛行岐黃。在環境的沁潤下,一顆種子已在心中種下——勵志學習中醫,為家鄉為父老治病。
在夢想的驅使下,布明亮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陽市張仲景國醫大學,為首屆張仲景國醫大學國家計劃統招畢業生。在校期間,布明亮注重中醫基礎理論學習,能較好地掌握《黃帝內經》《傷寒論》《全匱要略》等經典知識。1989年,布明亮畢業后,積極深入農村一線工作,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從小病看起,從點滴小事情做起。
期間,他先后到河南省中醫學院、中南大學進修學習。于 2018 年9 月參加“京豫宛”舉辦的“仲景書院”第二期培訓,在兩年多的培訓學習期間,聆聽了全國100多位國家級名老中醫的授課,并被國家級名老中醫趙青春大師收為門徒,也被國醫大師唐祖宣收為門徒。學習結束,榮獲“仲景國醫傳人”稱號。
布明亮拜著名中醫趙青春為師儀式合影
布明亮拜國醫大師唐祖宣為師儀式合影
布明亮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陳明先生合影
大隱隱于野,布明亮隱居南召縣崔莊鄉衛生院,是百姓口碑中的好醫生。這不,只身潛入楚長城之霸王寨采藥南山也只兩天功夫,風塵仆仆歸來,就被幾個衣著樸素的老農,堵了個正著。
張大伯心疼地說:“布院長,你不心疼自己,也得替你的病人心疼心疼。”
布院長笑著放下背筐:“沒得辦法,得一偏方,有一味草藥,需實地看看。”
劉大爺迫不及待:“布院長,又是治三高的吧,藥方給我,我掏錢買。”
眾人哈哈大笑。
“來,不吵不鬧,湊空給大家看了。”
這就是布明亮,“仲景國醫傳人”、南陽市基層名中醫,卻與他的病人成了好兄弟。無論富貴貧賤,布明亮總都熱呵呵的,說笑間,望聞問切,一氣呵成,藥到病除,令人嘆為觀止。
搜集、整理、挖掘民間有益的偏方,也是布明亮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恩師悉心指導下,其專業水平在不斷提升,做到學用相長,不斷增益自身濃郁的中醫文化的深厚沉淀。目前,布明亮為中國醫師協會胸痛專業委員會縣域執行委員、河南省高血壓防治委員會委員、南陽市基層名中醫、南陽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兼職教授、副主任中醫師、南召縣科學技術協會代表……
人間有大愛,杏林有大隱
布明亮畢業后一直在基層深耕,先后在馬市坪、崔莊鄉衛生院從事中醫臨床業務工作,期間多次接到大醫院的招賢令。布醫生想走,但都被鄉親們缺醫少藥的情景所疼,被勵志學醫學成后能回到家鄉為父老治病的初心所困,被母親吃了兒子開的藥病情好轉的笑容所動,布明亮拒絕了所有的誘惑,從馬市坪到崔莊,他燃燒了激情,精湛的技藝、仁者的醫德,使之蝶化成為藏在深山中的大國中醫,一藏就是32年。
在多年臨床中,布明亮院長積累了大量實戰經驗及理論知識,擅長中醫藥治療內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癥。諸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偏癱后遺癥、過敏性皮膚病、婦科月經不調等,尤其對胃炎、胃潰瘍、頭痛、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及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獨特療效。
以崔莊為中心,輻射周圍三縣百鄉,妙手回春的布明亮成了內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癥患者心中的偶像,一劑藥、一根針、一柱灸,無論什么樣的病,都抗不過布醫生的“三斧頭”。
這種精致,源于布明亮樸素的初心,源于他心靈深處的大愛。
醫小病,顯大愛
黃黃苗、魚腥草、綠豆熬成湯,是山區南召流傳很久的健康養生茶,起到很好地降火、敗火功效,但不是適合所有人的體質。布明亮結合《傷寒雜病論》辨證論治的精髓,創造性地使之與羊肉、豬肉、雞肉、兔肉結合,或加入蓮菜,或加入山藥,或加入水芹菜,或加入枸杞,做到了養與敗火動態的平衡,又很好地調整了茶湯的味道,廣為大眾所接爰,成為流行南召大地又一道養生的“餃耳”。人都說南召的排骨養生涼茶是一絕,走進中央電視欄目,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推廣、完善養生茶,布明亮是吃螃蟹的第一人。
布明亮學以致用,結合南召深山實際,在完善、推廣螃蟹湯方面也有建樹。山里螃蟹多,白天扒,夜間照,多下了油鍋。布明亮綜合民間流傳偏方,引導廣大弱體質患者,把抓來的螃蟹榨成汁水,略加佐料,做成螃蟹面條,燉成螃蟹膏,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營養,更增添了中醫治病的療效。人們口碑相傳,布醫生不僅看病的手藝巧、治病的技術好,其推廣的養生茶飯更俏。布明亮聽了總是會心一笑,治病與養生,他結合得最完美、最逍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布明亮與恩師一道全面參與清肺排毒湯的研發、推廣,展現了中醫對治療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和救治前景,進一步推動了中西醫聯合會診,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的全過程,在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榮獲南陽市五一勞動獎章。
榮譽,不是止步不前的裹腳布,而是深度弘揚優秀仲景中醫藥文化的召喚令。布明亮將秉承“扎基層、留神醫藥,精究方術;法仲景、療疾救貧,以養其生”的理念,在恩師指導下,扎根基層,做好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的貢獻,為美麗鄉村振興、為健康中國燃燒著光和熱。
對話布明亮——
魅力中國:對于“三高”的治療,談談您的見解?您接觸最多的病有哪些?
布明亮: 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簡稱為三高癥,又被統稱為富貴病,在基層是比較常見的;疑難雜癥中,冠心病、脾胃病較多。根據《黃帝內經》中所論述的病因有外感時邪、情志過激、飲食失調、勞逸失度、起居無節、跌仆損傷以及病氣遺傳等原因,引導患者調理陰陽,既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更增添了患者的幸福感。拿病人的話就是:“吃藥不是萬能的,純中醫的治療是必要的,不能終身服藥。”
魅力中國:您的醫術精湛,為什么扎根基層32年還在默默堅守著?
布明亮:對于疾病和痛苦,我感同身受,記事起我的父母和身邊的鄉親那時處于貧困時代,缺醫少藥,生病是能扛則扛,很多病都耽誤了,這種心酸是隱藏于心底的痛,那時起就勵志學醫學成后能回到家鄉為父老治病,在夢想的驅使下,一路走到今天,雖然山鄉地區欠發達,卻承載著作為中醫人的使命,在最基層常年為十里八鄉的父老看病是我最大的幸福。
魅力中國:作為“仲景國醫傳人”、南陽市基層名中醫、基層院長,對于中醫的發展,您有哪些期待?
布明亮: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展至今在健康中國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我們也看到很多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已經走向世界;多年來,我們時常在春秋季節在縣域為中小學生熬制“甘桔湯”,不僅有預防外邪侵入的作用,而且起到了中醫進校園課堂的深遠意義。畢竟是老祖宗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經典,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醫藥文化更需要從娃娃抓起,在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從而推動中醫養生走向世界,提升中醫藥文化的軟實力,為世界的健康貢獻著中醫的力量。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曹洪欣到崔莊鄉衛生院指導工作
天下中醫看南陽,南召中醫甲天下。布明亮沿著醫圣的足跡,整理著民間妙方,采集優秀中醫傳承故事,遍嘗峰巒溪澗的百草,走得踏實、堅定。布明亮經常把“青蒿素”掛在嘴邊:“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中國科學家把青蒿素這件寶物挖掘出來,將希望的光芒照亮世界遭受瘧疾病痛的角落。青青蒿草,拳拳報國,初衷不滅,醫治萬民。”這種時常念叨,更加表明了布明亮“不遺余力傳承中醫藥文化,為救治疾病,解除患者痛苦和中醫藥事業發展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的“醫者父母心” 。
“咬定青山不放松,妙手杏林顯大愛”。這便是布明亮不變的初心、肩負的使命、心中的大愛。(記者/賈玉森 圖/喬森 張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