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澳大利亞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尊中國古代羅漢木雕正接受拍賣前的檢查。忽然,工作人員發現,木雕底部的縫隙中,藏有一份紙質文件,專家小心翼翼,取出這張塵封了600多年的寶貝。
這份紙質文件,疊得很小很小,稍不留心,就會忽視。專家將這張紙片打開,發現這居然是一張中國古代的銀票!
銀票上,寫著“大明通行寶鈔”的字樣。也就是說,這是一張明朝的紙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了消除元朝紙幣在民間的影響力,并且,制造銅幣的原材料短缺,銅幣太重,洪武8年(公元1375年),設立了寶鈔提舉司,開始印制屬于大明自己的寶鈔。
大明寶鈔是中國票幅最大的紙幣,它寬220毫米,長364毫米,一共有六種面值,分別是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貫。后來,還發行過一種50文的小鈔。
在這具羅漢木雕內發現的,則是面值一貫的大明寶鈔。
明朝政府規定,每鈔一貫,準銅錢一千,銀一兩,也就是說,一貫寶鈔可以兌換銅錢1000文,或者折算白銀一兩。那具體購買力如何呢?
剛發行時,一貫大明寶鈔還是有些值錢的,可以買一石糧食,一石是120斤,夠普通人家吃米好幾個月。
但明朝政府持續大量發行寶鈔,又沒做好舊鈔回收,導致寶鈔發行過量,物價瘋狂上漲。到了永樂元年,一石米已經需要10貫寶鈔了。短短20多年時間,寶鈔已經貶值了10倍,到了永樂2年,一石米已經需要100貫了。
不管明朝時期,這張寶鈔變得多么不值錢,但現在,作為一張古貨幣,它的身價早已不是面值!甚至遠遠超過了這尊羅漢木雕!
那么,這張錢到底是誰放進去的呢?
收藏這尊木雕的,是一個澳大利亞人墨爾本人。他是一位亞洲藝術品愛好者,也是一位環球旅行家。他在35年的時間里,周游了世界,旅途中收集了很多自己喜歡的藏品,不乏一些很珍貴的東方古玩文物。
這尊木雕是他上世紀90年代,從一位倫敦的古董商那買來的。當時,他覺得這個佛首雕工大氣舒展,一看就是匠心獨具的大家手筆,五官栩栩如生,不怒自威。
他和那位古董商都覺得,這應該是元明時期的一尊佛首。但兩人收藏多年,都不知道佛首內藏玄機,所以,交易時,也都只是交易了木雕本身。
買來后,這位收藏者也沒過分關注、把玩,2016年,為了調整自己的藏品,他決定將木雕出售,這才發現,自己竟然“撿漏”了!
據鑒定,這尊木雕羅漢佛首,是元代的。而紙幣是明朝的。專家推測,是明朝古人買了這尊元朝木雕后,為了瞞過妻子,在中空的佛首中,設計了暗格。也許,當初還不只藏了一張紙幣。
這種羅漢佛首,很有可能是擺在廳堂作為裝飾品。佛首是有神圣意義的,古人怕遭天譴,平常人一般不會將錢放在這里。而這位古人,為了不被發現,很好利用了明處的木雕。將私房錢藏在顯眼的地方,反而安全了,專家不禁感嘆,真是“絕了”,把“燈下黑”運用得淋漓盡致。
這尊羅漢木雕的設計,逃過了幾代人,兩任收藏家都沒發現。
最后,拍賣時,為了保持這件文物的完整性,紙幣和木雕羅漢一起拍賣,起拍價為4.8萬澳元(約22.7萬人民幣),最終以約30萬成交。
那位藏私房錢的古人,可能從沒想到,他的一張紙幣,竟然會在600多年后,給一個毫不相識的外國人,帶來幾十萬的收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