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獨立餐廳的菜做得不夠好時,大家會說,你這做的算什么粵菜/川菜?當這家餐廳的菜做到足夠好時,大家會說,嗯,廚師做出了自己的哲學和風格?!?/p>
當首版成都米其林指南公布,唯一的二星餐廳落在玉芝蘭身上時,一時爭議四起:這樣的菜算是川菜嗎?能代表成都的最高水平嗎?
早前我拜訪成都玉芝蘭時,雖然主廚蘭桂均的功夫和菜品味道都在水準線上,但整體體驗相較如今的高端餐飲氛圍,又確實存在著如餐廳環境、服務講解、上菜節奏等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詳見:)當時這頓飯我吃得有些惆悵,心里想著,如果有更好的環境和資本支持,蘭師傅的菜其實可以有更好的表現力。
去年和蘭師傅閑聊時,就已得知他準備在廣州新開一家餐廳,一直等到近一年后的現在,才終于有機會一嘗究竟。新餐廳名為蘭亭永,取自蘭師傅的姓和主理人Ricky名字中的一個永字。餐廳選址在東山口恤孤院路的一幢百年歷史別墅錫安園內,一樓是展覽瓷器古董和現代藝術品的藝術空間。隨著狹長的樓梯進入二樓餐廳區域,公共空間休息處懸掛著一幅日本書法家井上有一的“塔”字。餐廳的每間包廂都以《蘭亭集序》中的意象命名,字體亦是從王羲之作品中拓下。我們所在的這間“合契”,正取自末段中“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一句。
井上有一書法作品
包廂名字皆拓自《蘭亭集序》
主理人Ricky家族本身收藏了不少珍貴的古董藝術品,本人亦花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請來眾多手藝人針對餐廳菜品設計適合的器皿,其設計靈感大多來自中國古代各個名窯所產的瓷器藝術品。如一盞象牙白蝴蝶深腹杯,其原型來自于金代磁州窯白地黑花蝴蝶紋缽。黑蝴蝶飛舞于純白色杯體之上,黑白對比之下,又有氣象萬千,讓品茶之事多了不少意趣。用來盛放刺龍蝦五彩怪味面的龍紋蓋盒,原型是北宋定窯刻花螭龍紋粉盒,也適合于用來裝放不同的點心涼菜。
象牙白蝴蝶深腹杯
龍紋蓋盒
回到菜品本身,在主理人與新廚師團隊的支撐與合作默契下,蘭師傅的手藝得到了更加精彩的呈現。玉芝蘭原有的招牌菜大多得到了保留,在菜單中占比約七成,剩下三成則是團隊研發出的新菜品。整張菜單貫穿了蘭師傅“以湯定位,以食材定格,以調輔料定神”的烹飪哲學,大約是為了適應本地食客口味的緣故,總體的調味比成都玉芝蘭更淡雅了些。
在蘭師傅看來,筵席菜中的開胃涼菜相當于馬戲開場前小丑扮演的角色,用于調節氛圍,讓人提起對后面重頭戲的期待。開胃涼菜集合了多種川菜典型味型,如鮮泡椒鳳爪、糊辣牛肝菌、椒麻鮮鮑魚、怪味酥腰果、魚香黑虎蝦等。從這點上來說,這位小丑的戲碼可說是相當豐富了。我和蘭師傅開玩笑,要是再來一兩碟泡菜,那就更過癮了,然后我就得到了一份員工餐專用的泡菜蘿卜……
芒果黃桃卷
開胃涼菜
眾多味型之中,我自己最欣賞蘭師傅調制的怪味味型,多種味道巧妙融合在一起,相互又不會顯得沖突。刺龍蝦五彩怪味面是曾在玉芝蘭嘗過的菜品,這次的怪味醬汁似乎又比當時調制得更加精妙,忍不住就著面條吃了個干干凈凈。和玉芝蘭的菜品相比,這道菜中的刺龍蝦多了一種類似炸天婦羅的做法,一道菜中包含龍蝦兩吃,想來應該是年輕廚師班底的想法。
刺龍蝦五彩怪味面
如果說前面的涼菜還有不少是傳統川菜味型的詮釋,后面的熱菜部分則更多地體現著蘭師傅對于食材、高湯、調味的獨特理解。
在玉芝蘭我很喜歡的幾道標志性菜品,如坐杠大刀金絲面、魚子醬蝦凍膏、吊曬本色吉品鮑,以及海參酸辣粉等都在蘭亭永得到了保留。大刀金絲面既是涼菜與熱菜間的過渡,又擔負著清口的作用,切得極細的面條伴著鮮美的高湯在口中迅速化開,湯底看似清澈,味道厚重又不失層次感。
坐杠大刀金絲面
這道以小青龍、黑虎蝦、基圍蝦三種蝦的蝦膏熬制的蝦凍膏一直是我的心頭大好,咸、鮮、甜三種味道很好地達成了平衡,一口下去,便是置身于海洋中心的味道。蘭師傅在熬制蝦膏時并不加其他調料,味道全都來自于蝦膏本身。蘭師傅說之前曾用過日本牡丹蝦,但效果并不理想,因其甜味太重,導致咸鮮味被蓋了過去。
魚子醬蝦凍膏
上次在玉芝蘭時就對蘭師傅烹制的吉品鮑印象深刻,這次切開鮑魚后,發現中間看似溏心的外觀似乎并不明顯。蘭師傅解釋,這只是因為鮑汁著色較淺,其實溏心的口感并不取決于顏色。細嚼之下,果然如此,外層是彈牙的口感,而內側則是如同失去了抵抗力般的溫柔滑嫩,加上茅臺酒香若隱若現的濃郁鮑汁,以及煮得飽滿噴香的東北珍珠米,整頓晚飯最為濃厚香醇的味覺落點就在于此。
吊曬本色吉品十八頭鮑
菜單行進到這里,終于出現了一道辣菜。這道海參酸辣粉用到了日本青森的海參,個頭大,口感彈,酸辣湯底更是一絕。大約是用來調制湯底的高湯也下了功夫,而并非一味靠調料調制的緣故,這碗酸辣湯并不像一些小店中的味道那般有些刺鼻嗆人,在酸辣過癮之余,又有著一股奇妙的溫和感,喝起來巴適得很。
海參酸辣粉
這份菜單中,有兩道我之前沒在玉芝蘭見過的菜品。茨菇黃魚蒸據說是店里年輕廚師趕在半夜去市場上拿到的野生好貨,下面墊一層蒸蛋,以黃魚高湯來蒸,鮮味爆炸。
茨菇黃魚蒸
香煎羊肚菌剛端上來時,聞著居然有股焦糖般的香甜氣息。一般釀羊肚菌是塞入蝦膠,蘭師傅別出心裁地在里面放入澳洲M9和牛,再以牛油本身來煎。羊肚菌選用的是干貨,蘭師傅認為羊肚菌用干貨才能煎出特別的香氣,而我覺得,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和內餡牛肉形成口感層次差異。羊肚菌底下灑了一層花椒粉,我到最后才感覺出尾端的一絲麻味,不由得一激靈,嘿!川味的感覺來了。
香煎羊肚菌
在蘭亭永,年輕的廚師團隊也為餐廳菜單帶來了新的碰撞火花。除了上面的龍蝦天婦羅之外,又如這道傳統川菜豆瓣魚,由蘭師傅負責調制豆瓣味型,有法餐基礎的年輕主廚選用了碳烤喉黑的方式來處理這道菜,極佳的火候把控下,喉黑入口時還是半生的鮮嫩口感,齒間行進毫無阻力,在口腔中和豆瓣醬奏響一曲歡快的奏鳴曲。后一道豉香熟成乳鴿中,將豆豉制成球狀再刨碎調味的方式,以及將中山石岐乳鴿熟成的做法,很明顯地是出于年輕廚師的想法。
炭燒豆瓣喉黑
豉香熟成乳鴿
為了穩定菜品的穩定性,蘭師傅教導廚師團隊時,對調味的把控要求非常嚴格。在端上這道松茸菌香煲仔飯的時候,蘭師傅讓我試了試兩種加鹽配比不同的松茸湯,即使是極微小的調味差別,落在整碗湯中,也會對這碗湯的基調是菌類香氣還是肉鮮香氣,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松茸菌香煲仔飯
作為收尾甜品的蜜桃燉燕窩,依然一以貫之地體現了蘭師傅做菜的神髓。甜品的甜味和香氣完全來自于桃子本身自然的味道,柔和、甜美、清新,絲毫不會為味覺增添甜膩的負擔。
蜜桃燉燕窩
整體來看,蘭亭永作為一家蘭師傅主掌的新餐廳,即便在我已熟悉原來玉芝蘭菜單的基礎上,還是給了我足夠多的新驚喜。成都玉芝蘭的一些短板在蘭亭永得到了很好的彌補和改善,如餐廳環境和器皿設計,還有服務與菜品講解。當然,蘭師傅能遇見主理人Ricky這樣愿意大手筆投入,花費兩年時間改造舊宅和為菜品設計器皿的知音,也是難得的幸事一件。
在第一次到訪玉芝蘭的時候,我確實自己也產生過“這樣的菜單安排算是川菜嗎”的疑問。而現在我可以篤定的是,蘭師傅早已跳出單一菜系的框架,形成了自己的烹飪風格和體系。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這樣的菜能代表成都的最高水平嗎?我覺得,蘭師傅或許根本沒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他心中要超越的不是成都的其他餐廳,也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蘭亭永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18號
電話:18127989805
-End-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
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
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文章分類標簽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