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都,人才濟濟;燦若繁星,個個身懷絕技,翹個大拇哥,真的了不起。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
今天本專欄介紹的這位,2022年5月,僅《學習強國》江蘇平臺就刊用了他21幅攝影作品,分別擇選幾幅,以饗各位看官。
▲ 靜謐的初夏
對于一般人來說,能夠上一幅,就已經喜出望外了,連續上這么多,還不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么?沙光明老師說:“很正常啊,沒啥。”不是凡爾賽,不是過分謙虛,實力擺在那兒,云也淡淡風也輕輕了。
☆ 軍旅生涯,天安門前為國慶奏過樂 ☆
1982年,沙光明參軍入伍。1984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軍樂團,師從著名打擊樂演奏家、教育家鄭建國老師學習打擊樂。是年國慶大典,他作為千人聯合軍樂團中的一員,和戰友們一道奏響時代樂章,出色圓滿地完成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的演奏任務。
每每想起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驕傲自豪的情緒有如開閘的江都引江滔滔芒稻河水,在他心中涌動翻騰不已,久久不能平息。
☆ 教師情懷,培育桃李一茬茬 ☆
部隊是所大學校,不凡的軍旅生涯讓他受益一生。1996年轉業后,分配到教育系統,先在江都職教中心校,后到江都職業教育集團,很長時間從事宣傳工作,作為執行編輯,為校報校刊盡責盡力盡為,版面上規上矩,高端大氣,深受廣大師生歡迎。
一腔教師情懷,對培育桃李上心、用心、傾心,集10多年部隊音樂之大成,展30多年打擊樂教學之經典,在江都,創辦了“沙龍架子鼓吉他工作室”。
沙光明老師以小論壇、小聚會形式,憑借扎實深厚的音樂功底,嫻熟高超的演奏技藝,極強事業心和責任感,讓零基礎的學員輕輕松松演奏架子鼓、學會彈吉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員。
☆ 體驗慢生活,詩和遠方在鏡頭中 ☆
揚州是個好地方,江都風光旖旎爛漫,生態環境不斷變好。沙老師每天帶著家人在河道上騎騎車,散散步,情不自禁地用鏡頭記錄下美麗風景,在他以為慢生活是一種很幸福的體驗,詩和遠方其實就在池塘、亭閣、鳥鳴、風聲、鏡頭中。
清晨,漫步在三河六岸公園,河水清澈,河道旁花紅柳綠,一派宜人美景;走進南水北調源頭公園,可以看到萬木蔥蘢,勃勃生機,時空年輪,滴溜溜轉個不停,清和安謐,怡情怡興,愜意之去處也。
▲ 初夏日落
傍晚,江都沉浸在一片安詳之中,萬道霞光平鋪于江水之上,流淌出“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美好詩意。河面上,運輸船隊緩緩行駛,霞光下的槳聲燈影與兩岸景色相互掩映,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 熱愛生活,樂在其中美滋滋 ☆
沙光明老師與攝影的不解之緣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還在部隊的他,為了提高學歷,就讀某大學的新聞專業。自此,相機記錄著部隊官兵的故事不時地見諸《解放軍報》《工人日報》《前衛報》等報端。成功的喜悅,從此對攝影一發而不可收。這些年,隨著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他常常手機相機并用。手機方便,掏出來隨時抓拍;相機效果真真切切,攜著拍攝一些大畫幅場面。“借大自然之光,拍大自然之美”,是他的信念;“攝影之外才是攝影”,是他的追求;九曲十八彎,時而奔跑,時而駐足,時而匍匐,時而攀爬,汗水濕透了衣背,鞋子沾滿泥灰,是他拍攝時的寫照。因為熱愛生活,故而喜歡記錄生活持之以恒,讓攝影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會攝影的老兵不是好架子鼓手以及教師,一個人,藝高人膽大,達到一定高度后,往往又講究厚度、深度。比如,連續投稿學習強國,連續收獲發表錄用的喜悅,進而還會有一波三折的緊張,也會有柳暗花明的暢快,更會有大功告成后的激動與歡愉。
生活需要唯美,唯美需要捕捉,捕捉需要精心,精心需要定格,定格需要分享。
美滋滋源于快樂的延續,鄉村晨曲,城市歡歌,只有沙里淘金,才會贏得無限光明。
作者簡介
張懷珊,網名工山飛月,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作協會員。在《中國青年報》《揚子晚報》等報刊發表千余篇散文,小說,詩歌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