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調劑這個詞是高考填報志愿時,當時因為僅比本科分數線高了60分,面臨著不一定第一志愿被錄取而被調劑的可能。
這個調劑我接受,因為我高考第一天就跟同學大打出手,導致發揮失常,這是個人問題。
但是這幾天沖上熱搜的“社會調劑”我卻不接受。
調劑這個詞在2022年以這樣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我們的社會確實夠魔幻。
1990年8月25日,廣西省全州市安和鄉計生站司機開車到四所村將鄧振生夫婦、大女兒鄧海蓮、幼子鄧小周四人,接到計生站繳納罰款。
當時在安和鄉計劃生育工作站任站長的高麗君以買辣椒為由,讓鄧振先送紅辣椒回安和。高麗君給唐月英在全州縣計生委對面的一家旅館二樓開了一間房間,唐月英就此住下。
第二天早上七八點左右,突然來了三男兩女,闖進唐月英入住的房間,他們強行從唐月英懷里搶走了鄧小周。
從此,鄧小周不見蹤影。
而在2022年鄧家進行上訪時,官方竟然給出了孩子屬于統一社會調劑,不存在拐賣兒童。你讓那些還在監獄里面的人販子怎么想。你讓那些被社會調劑的已經長大的兒童怎么想?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我們社會存在一種現象,只要你犯了一個錯誤,好想你整個人就是跌入萬丈深淵,甚至任何權利都沒有了。
鄧家超生,違反了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孩子被抱走這合法嗎,孩子被送人這中間有沒有利益輸送,有沒有黑鏈條,一句“社會調劑”風淡云輕的把人家一生都改變了真的可以嗎?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應該被尊重,而不是被調劑。
他本該可以活在自己親生父母的懷抱中,卻被你們人為的“調劑”到了另外一個不知道是什么哪兒的地方,他過的好嗎?他知道自己人生被完全改變了嗎
由此我想到了高考錯換案的那個案例:陳春秀案。
2020年5月21日,陳春秀參加完成曲阜師范大學成人高考后,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意外地發現自己竟已經“上過一次大學”。網站顯示:陳春秀于2004年9月1日,曾在山東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專科)入學就讀,離校日期為2007年7月1日。
2020年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招生處工作人員向陳春秀證實,她的學籍被同縣考生陳某某頂替使用。之后,陳春秀輾轉多個部門求證此事經過。
雙方會面
陳某某父親從中介購買
在村干部組織的一次雙方會面上,陳某某親戚、當地街道辦人員解釋稱:陳春秀的學籍是陳某某父親花2000元從中介處購買而來。
變成陳某某舅媽找的中介
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曾派人到山東聊城冠縣調查“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在見到頂替者陳某某后,陳某某及其家人承認了冒名頂替他人上學的事情,并手寫了一份情況說明,其中提到“相關入學材料由我(陳某某)舅媽(原某廠職工,現已去世)找中介代辦”。
2020年6月10日,冠縣縣委、縣政府責成多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展開調查。之后,頂替者陳雙雙也被暫停街道辦工作。
最終相關人員也都被處理,事情貌似已經解決,但是陳春秀的人生呢?是近20年后對所有人員的處理就能改變的嗎?她能回到那個花一樣的年紀在大學里面自由地翱翔,并且畢業后過上不一樣的人生嗎?
人生已經錯換,但是我們真的不希望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
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沒有什么中間狀態,沒有什么虛頭巴腦的全新“詞匯”。
法律就是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好的工具,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就應該拿出法律的武器去維護自身的權益。
其實我們現在從小學到大學最缺乏的就是普法教育吧。把普法教育變得跟思想政治教育一樣重要,讓老百姓從小就有法律意識維護自身權益。
不是所有的執法者都是遵紀守法的好的父母官,你看打掉的老虎有多少,我們百姓在面對不法的侵害行為的時候,沉默就是對這種違法行為最大的縱容,要勇敢的在法律框架內維護自身權益。保護我們子女和身邊人
當我們的人生可以被隨意調劑時,還有什么是不可以被“調劑”的呢
希望正義的聲音被聽到,希望我們的底線不會越來越低。
依法治國,任重道遠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