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你的第一本保險指南》作者槽叔。
返還型重疾險,最近咨詢的人很多。
過去2個月, 每4個人就有1個人 表示對返還型重疾險很感興趣,甚至已經快忍不住要掏錢包了。
2018年我就在里分析過返本型重疾險了。答案已經如此明顯了,怎么還有人對它抱有幻想……
罷了罷了,今天我再梳理一遍,希望幫你搞懂這里的門道。
1.
買重疾險,你會不會忍不住地去想:
“我要是沒得重疾,怎么辦啊?”
我的回答是:
怎么辦?當然是開心啊!
現在請閉上眼睛,想象下面這個場景:
80多歲的人,回顧自己的一生,沒得過乳腺癌,沒得過肺癌,沒得過胃癌,沒得過白血病,沒經受過急性心梗開胸手術,沒有因為腦中風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活蹦亂跳地在享受廣場舞,這時候的ta,
當然是無比的開心啊!!
難道你覺得,會因為無法拿回保費,導致這個8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終日悶悶不樂、無比后悔?
所以,當你表達“買重疾險希望返還本金”時,你并不是為老年后的自己而考慮,你只是太貪婪了。
2.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既然貪婪,保險公司就要利用你的貪婪。
你之所以能在80歲或者70歲拿回保費,一定額外支付支付了更高的成本。
甘蔗沒有兩頭甜。
獲得了返還功能,必然要犧牲其他的功能:
要么降低保額,要么減少功能。
回想一下:你買重疾險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
如果不幸得重疾,盡可能多的拿到賠款。
一旦降低了保額,結果只能是犧牲了危難之時拿到的實打實的錢。
如果真的不幸罹患乳腺癌,發現只能拿到30萬,內心的真實想法一定是:
當時如果不買返還,今天拿到的就是 50萬 ,而不是 30萬 了。
很多人說:
“我預算只有1萬出頭,想要買到60萬保額,就必須舍棄身故責任,怎么辦?要不要舍棄?”
答案就在下面的視頻里
3.
去年底,有人在后臺留言:
槽叔,你不買返還型重疾險,只能代表你自己,并不意味著這個觀點一定就絕對正確。
我說,對,你說得沒錯。
保險科普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必然是正確的,而是為了分享自己的經驗。能幫到人,是我的福分。如果沒幫到人,卻可以借機認識更多有趣的人,也是一件好事兒呀~
講真,
如果你一定要買返還型重疾險,請買返還金額多的返還型重疾險。
都是交一樣的保費,都是80歲時返還保費,
A返2倍保費
B返1倍保費
當然買A啦
或者,算一筆賬:
如果返還型保費的收益率滿足你的需求,也可以買。
比如下面視頻里提到的真實案例:
寶媽想給孩子買保額50萬的重疾險,20年繳費,她有兩個選擇。
A. 返還型,一年保費8200,孩子30歲時返還20萬現金
B. 消費型,一年保費3200
大多數返還保險,想拿到返還的錢,前提是不能生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這款產品不一樣:
不管孩子得不得重疾,只要孩子過了30歲生日,這20萬都能拿到。
對她來說,保額買夠了,預算范圍內,收益很可觀,自然可以買。
4.
文章最后,分享一個觀點:
買重疾險,不要走極端。
許多人剛開始覺得重疾險沒用,后來認可重疾險了,覺得值得花錢,于是一下子在重疾險上花了三四萬甚至更多……
這就是走極端。
重疾險的保費,超過了家庭收入的10%甚至20%,是不健康的。
回頭一看:
很多功能都是冗余的、雞肋的。
但既然花這么多錢了,只能逼著自己去認為
“我的重疾險是無敵的、是萬能的”
但事實上,重疾險只是保險規劃里的其中一環
過了兩三年,
想買個定期壽險,在你身故時把房貸免了;
想買個高端醫療險,去私立醫院看門診能報銷;
想買個養老金,因為距離退休只有不到20年了;
對不起,你沒有子彈了。
不要為了雞肋的功能,浪費你的預算。
重疾險保費一交就是二三十年,不要像下面視頻里的朋友,每年交保費都如同割肉,讓人痛徹心扉 ……
全文完
讀|讀|這|些
規劃保險
槽|叔|團|隊
如果你認可文中提到的教育金理念、階梯型重疾方案,歡迎聯系槽叔經紀 團隊,把保險交給專業的經紀人。
除此之外,我們獨一無二的養老金托管服務,也將助力你的養老資產踏實增長。
意猶未盡
更多槽叔原創攻略,可以戳下方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