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曾是時代進程中的追風者,又在時代的裹挾下,離場和轉場。
作者|饃小貝
出品|夾饃星球
01
1993年11月16日,北京海淀區(qū)街頭,狂風席卷,落葉飛舞,一個31歲的瘦漢子,騎著自行車,艱難前行。但他的心已飛起來。
這一天,他終于拿到了區(qū)教育局的辦學許可證,可以擁有自己的英語培訓學校了。學校的名字叫新東方,漢子的名字叫俞敏洪。
三年前,他為了掙出國留學的學費,在自己的單位北大開了英語培訓班,搶了學校的生意,受到處分。感到公職之路前途渺茫,他干脆辭職單干。
一開始沒有辦學許可證,他把培訓班掛靠到有資格的“東方大學”,但需要上繳25%的收入。
離開單位,沒了北大這個光環(huán),招生很難,小廣告貼了滿街的電線桿,也沒引人注意。
危機之中,他決定先搞免費講課活動,吸引學生。講課的時候,他常拿自己的經(jīng)歷舉例——
出身農(nóng)村,三次參加高考,第一次英語只有33分,后來竟成為北大英語老師。
這樣的故事很能激勵人,俞敏洪的名氣逐漸打響,靠個人的魅力,拯救了培訓班。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1992年,總設計師南巡,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國掀起兩個熱潮:一個是下海,一個是出國。
俞敏洪做的事情,恰好把兩者結合了起來:自己下海,掙出國人的錢。
△ 年輕時的俞敏洪,也曾是鮮肉
要出國,首先需要解決語言問題,學英語成為剛需。那時,占領廣場和公園的不是跳舞大媽,而是大聲朗誦英語的人。
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有個情節(jié),賈志新去公園釣魚,和宣傳環(huán)保的小孩發(fā)生沖突,掉進了河里。但回家后,他說他是在公園學英語,“A、B、C、D,正背得高興,忽然……”
導演鄭曉龍感知到這股熱潮,貸款150萬美元,前往美國,拍攝了反映異國生活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1993年9月開播,收視率高達61%。
片頭題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里是地獄。”原本想讓大家正確看待美國,沒想到更激起了對美國的幻想。
在此背景下,英語培訓機構如潮涌起,英語老師很難面對誘惑。比如,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教英文的小馬老師,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就到一個夜校的英語班去賺外快。
因為英語好,1994年,杭州桐廬縣政府委托他去美國辦一件事。小馬去了美國,接觸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并帶了一臺電腦回來,不久辭職創(chuàng)業(yè)。多年后,小馬變成了“馬爸爸”。
同一年,22歲的吉林延邊青年羅永浩,高中輟學后,無所事事,在家里蹲了多年,姐姐幫他弄了一張勞務證,他去了韓國,在車間當工人,13個月賺了10萬塊。
回國時,他花3萬塊買了兩三百張CD。即使如此,剩下的錢,也足以讓他再躺平幾年。
新東方的業(yè)務發(fā)展很快,甚至有外地人周五坐車來京,學兩天,再坐車回去。那時,如果你路過中關村禮堂,會看到排長隊的人群,他們不是做核酸,而是到新東方報名。
到了1994年,新東方的收入已經(jīng)超過千萬元。此時,俞敏洪曾聯(lián)系過的美國學校給他發(fā)來錄取通知書,說給他全額獎學金,但他已經(jīng)沒有興趣了。
當初離開北大時,他的內(nèi)心曾掠過一陣凄涼。成功后,他感慨:樹挪死,人挪活。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是“摸著石頭過河”,到了九十年代就是遠渡大洋,快步融入世界。
中美關系也步入一段蜜月期。1997年10月,國家元首訪問美國,在致辭中引用了一句王安石的詩句,表達對發(fā)展雙邊關系的愿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來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訪華。自小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他,把首站選在了西安,并指明想看兵馬俑。兵馬俑管委會給了他一個VIP待遇——可以進坑去玩。
此時,距離不遠的陜西渭南潼關縣,一個5歲的農(nóng)村男孩,表現(xiàn)出比同齡人更多的敏感,常失眠。別人家孩子玩一天,倒頭就睡,他躺在床上,面無表情,腦海里波瀾壯闊。
但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長大后,有一天會因為說英語走紅全國,成為拯救新東方的英雄。
因為臉部輪廓硬朗,有秦人風范,大家叫他“兵馬俑”。
他真名董宇輝,出生于1993年3月4日,恰好和新東方同歲。
02
新東方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俞敏洪明白一個道理:在教育培訓行業(yè),優(yōu)秀的老師等于一切。
培訓班上課與學校上課不一樣,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教學生怎么答題、怎么背單詞,一切都服務于考試。這種學習非常枯燥,要調(diào)動學生,一需要幽默,二需要勵志。
2000年,一個曾在新東方上過課的朋友,告訴羅永浩,他適合去新東方工作:口才好,善于扯淡;好為人師,愛教育別人。
羅永浩一聽氣炸了:我一生最討厭兩件事,英語和老師,你讓我當英語老師?
朋友又悄悄嘀咕了一句:據(jù)說年薪百萬……
羅永浩窩在家里背了幾個月單詞,然后買了張去北京的車票,又在新東方學習了幾個月。想放棄的時候,他就翻一翻從攤邊買回來的勵志書,給精神注入鴉片。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新東方的講臺上,他的口才得到充分發(fā)揮。他會事先準備好段子,講課時裝作在無意中說出來,引來大笑,很快成為新東方最受歡迎的的名師。
△ 初代網(wǎng)紅,年輕時的羅永浩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被世界大盤接納。效果立竿見影,2001年,中國對外貿(mào)易額是5100億美元,到了2015年,變成了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貿(mào)易國。
國人學英語,不只是為了留學,還用于和世界客戶做生意、出國旅游……英語培訓機構的業(yè)務隨之擴大。
早期的作坊式經(jīng)營已經(jīng)不適應事業(yè)發(fā)展,俞敏洪請來金融專家王明夫入駐新東方,幫助理清混亂的組織關系,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
當時新東方年收入兩三個億,利潤一個億,而王明夫為其估值50個億,俞敏洪大吃一驚,原來財富還可以這樣獲得,比收學費快多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成立,開始上市之旅。
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公司可以作為出資人辦學校,對于新東方這種培訓機構來說是重大利好。
各地分校開始大規(guī)模成立。有的城市歡迎他們?nèi)ィ驗榭梢詭椭岣弋數(shù)貙W生的英語水平。也有的城市不歡迎,因為當?shù)氐呐嘤枡C構是領導的親戚辦的,害怕?lián)屃松狻?/p>
從2001年到2006年,新東方保持著每年30%以上的增長率。
2006年9月7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紐交所上市,是中國大陸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機構。股票代號EDU,即education的縮寫。
第二天,一份國家文件開始實施:所有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要經(jīng)過六部委的聯(lián)合簽批。
新東方在門關上的一剎那沖了出去。
俞敏洪親自為媒體報道定了一個標題:新東方到美國上市就是拿美國人的錢辦中國人的教育!
看起來老實巴交的人,往往絕頂聰明。
△ 新東方上市
而在新東方上市之前,羅永浩辭職了,理由是:當初加入新東方,看中的是公司的理想主義氣氛,但后來公司運作上市,往商業(yè)化方向走,很多東西變味了。
他還曾編了個關于俞敏洪的段子:
當初羅永浩到新東方試講,前兩次沒成功,俞敏洪告訴他:我看人很準,你不適合干這個。后來羅永浩成名,俞敏洪逢人便說:這個年輕人一進辦公室,我就覺得他行。
離開新東方后,他曾創(chuàng)辦牛博網(wǎng)、開辦老羅英語,之后又瞄上了新的賽道。
2010年,蘋果推出劃時代的iPhone4。蘋果公司的代工廠富士康,開始大舉內(nèi)遷,老總郭臺銘的私人飛機降落到哪個城市,當?shù)仡I導必然在機場笑臉迎接。
工廠開在哪里,GDP的增長就會到達哪里。以河南為例,富士康來之前,全省一年的進出口總值不到兩百億人民幣,富士康來了后,一個公司就貢獻了五百億美元。
把喬布斯奉為偶像的羅永浩,決定做出“東半球最好的手機”,2012年成立錘子科技。他在新東方鍛煉的口才也幫了他,讓每一場錘子的手機發(fā)布會都變成理想主義的演講。
十年的發(fā)展,中國除了為世界造貨,向全球賣貨,也吸引他們來中國花錢。2011年,全國接待入境旅游人次突破一億。
這一年,潼關青年董宇輝考入西安外國語大學。他初中時才開始學英語,第一次考試全班倒數(shù)第一,敏感的神經(jīng)受到刺激,自此發(fā)奮背單詞、背試題,成功逆襲。
上學期間,老師推薦他去當導游兼職,有一年他去了17次兵馬俑。他說,長得像兵馬俑就是因為去多了那里。
因善于表達,熱情自信,畢業(yè)前,他拿到西安新東方學校的offer,做了一名英語老師。第二年,成為新東方最年輕的教研主管。
這樣的經(jīng)歷和他的老板俞敏洪一樣,雞血味很濃,用于教學非常管用。
03
2019年,俞敏洪出了一本書《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回顧了新東方成長過程中的坎坷和危機。
在那時看,最大的一次危機是2012年,美國渾水公司指責新東方財務造假、學校造假、學生人數(shù)造假。兩天內(nèi),新東方股價從20多美元降到9美元,市值縮水60%。
俞敏洪清楚公司并沒有造假賬,但也必須把股價穩(wěn)住。他召集了一批企業(yè)家朋友吃飯,有杭州的馬老板、聯(lián)想的柳老板等,大家聽了俞敏洪的一句話承諾,就沒再多問,開始喝酒。
當天晚上,幾家企業(yè)開始買入新東方的股票,股價從9美元上漲到12美元,穩(wěn)住了局勢。
如果這件事推遲幾年發(fā)生,能幫助俞敏洪的朋友可能就不多了。
時代的變化很少像近五年這么迅疾,難以預料,措手不及。
2017年,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開始盈利,亢奮之下,他計劃2018年做四款手機。但來年,全行業(yè)銷量下跌20%,錘子新手機銷量未達預期,資金出現(xiàn)問題,公司被迫賣掉。
羅永浩總結最大的失敗原因是“入場晚了”。早也好,晚也好,意思一樣:都不是好時候。
△ 錘下的理想主義者
同樣是2018年,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風向標——中美關系,因為貿(mào)易摩擦,遭遇新世紀以來的最大挑戰(zhàn)。出口作為中國經(jīng)濟的三駕馬車,受阻減速,直接影響到經(jīng)濟勢頭。
互聯(lián)的世界出現(xiàn)裂痕,“經(jīng)濟內(nèi)循環(huán)”概念誕生,企圖拉動國內(nèi)消費,減少對國際貿(mào)易的依賴。一種新的購物形式電商直播,席卷而來,買買買的聲音里面,含著悲切。
2020年4月1日,創(chuàng)業(yè)受挫的羅永浩,開始直播賣貨。看似急功近利的行為,和“為了還債”聯(lián)系一起,再次被賦予了理想主義的意義。
而寫完《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剛兩年的俞敏洪,才意識到真正的崩潰是什么。
2021年7月,雙減政策開啟,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中概教育股遭受重創(chuàng),新東方市值暴跌90%,營收下降80%。
俞敏洪在朋友圈宣布“教培時代結束”,并將公司嶄新的課桌椅,捐給鄉(xiāng)村學校。
退場是體面的,但要體面地換場,并不容易。
和羅永浩一樣,俞敏洪看上的也是直播。
12月28日,新東方旗下直播電商平臺“東方甄選”開播,結合講課的老手藝,既介紹產(chǎn)品,也傳授知識。但起勢并不好,開播兩個月,共播26場,銷售額僅為450多萬元。
董宇輝是主播之一。有人拿他的長相和口音說事,罵他長得“歪瓜裂棗”。一開始不舒服,但“罵一次你難受,連罵100次,就皮實了”。
轉折點發(fā)生在今年6月9日,他的一段雙語賣貨視頻,在社交平臺傳播,火了。
媒體報道鋪天蓋地,有人問他:怎么突然想到用雙語直播帶貨這一招呀?他說:兄弟,我都雙語直播六個月了,你也沒來看過我呀。
△ 東方甄選主播家族
把直播間當課堂,換地方不換秘方,這是新東方帶給直播行業(yè)的營養(yǎng)。
羅永浩曾批評俞敏洪太商業(yè),而他后來做錘子失敗,恰恰因為忽略了商業(yè)。而追求商業(yè)的俞敏洪,帶新東方走出低谷,靠的卻是對知識的理想情懷。
世間事兜兜轉轉,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原點。
羅永浩直播帶貨期間,鐵粉們一直期待著他還完債后,能從頭再來,繼續(xù)做錘子手機。6月13日,羅永浩宣布推出社交平臺,自己下一個也是最后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AR,不會再做手機了。
“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成為未實現(xiàn)的歷史。AR是否能成功,答案只能交給時間。
俞敏洪曾規(guī)劃,等自己60多歲了,不做事業(yè)了,還是要去完成留學的夢想,去國外某個大學,坐在教室聽教授們上課,那是一種享受。
今年,他整60歲,從目前狀況來看,不可能退場。新東方的新征程還需要他引領,他還得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董宇輝大學期間找工作時,因難以抉擇,曾回家請教父親。當農(nóng)民的父親告訴他,能影響人的工作,就是有價值的。
從俞敏洪到羅永浩,他們都曾是時代進程中的追風者,以強大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一代人,又在時代的裹挾下,不得不離場和轉場。
煙塵彌漫中,有的留下背影,有的留下足跡,它們都是有價值的。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