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詠芭蕉 鄭燮 〔清代〕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筆下的芭蕉多情傷感,分外動人。王國維曾說,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古往今來,詠物詩在詩詞大家庭里占據很重要的地位。
芭蕉與丁香,在詩詞中頻繁出現。詩人賦予芭蕉哀婉幽怨的情感,又將相思的深情賦予丁香。初生的芭蕉葉,多為卷曲狀,然后逐漸伸展。一片芭蕉葉舒展開,另一片卷曲的葉子才開始生長,周而復始。
芭蕉不斷地抽出新葉,宛如相思之情,沒有盡時。秋雨落在芭蕉葉上,讓人憐惜,更添無限愁思。鄭板橋的這首小詩,借助芭蕉將哀怨寫得唯美詩意。
出身名門的賀鑄,在北宋詞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筆下的青玉岸,美得讓人沉醉。一川芳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二十三歲的賀鑄,愛上一位女子。分別多日后,女子寄來一首詩,字字真情。賀鑄深有感觸,不禁回想起當日離別時,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初春時節,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
女子流著眼淚,唱起哀婉動聽的歌,為遠行的賀鑄送行。賀鑄的詞風,清麗婉轉,他的性情豪爽,他渴望像李白那樣,仗劍走天涯,無奈他仕途坎坷,人生失意。對立統一用在賀鑄身上最合適不過了。
初讀賀鑄的詩詞,總以為他會是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飄逸瀟灑,一如他灑脫、脫俗的詞風。翻開有關他的歷史,才知道真實的賀鑄奇丑無比,面色青黑,人稱“賀鬼頭”。賀鑄出身名門,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后裔,他自幼酷愛讀書,家藏的萬卷書,為年幼的他開啟了求知的大門。
賀鑄在送給女子的詞中深情地說,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面對這樣一位難得的紅顏知己,賀鑄怎能不動容?女子看重的,是他的才華和品行。
唐代詩人錢珝,在詩中說,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錢珝將尚未展開的芭蕉,比喻為綠色的蠟燭,只不過這只蠟燭不能燃燒,無煙無火焰,微卷的蕉心,仿佛含羞帶怯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含情脈脈,沉默不語。
芭蕉暗藏的心事,不經意間被東風拆開: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少女的心事與芭蕉融為一體,唯美詩意。
才女李清照,南渡后,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她憔悴不已。她的丈夫去世后,孤單的她更加落寞。遠離故鄉的她,思念親人,思念故國,她在添字丑奴兒一詞中,以芭蕉抒發內心的愁思,字字真情,感人肺腑。
添字丑奴兒·李清照 〔宋代〕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詞的上片,李清照借景抒情,將自己揮之不去的愁緒展現在讀者面前。窗前,是誰栽下了芭蕉樹?作者以疑問起筆,引人遐思,自然引出后面的感慨。她的疑問,無人應答,更加突顯她寂寞清冷的處境。
芭蕉,是南方庭院常見的樹木。寬闊的芭蕉葉,形成一片濃蔭,為整個庭院送去一片清涼。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已經伸展開的芭蕉葉和卷曲的葉心,互相偎依,卷舒之間,自有真情無限。
卷起的蕉心,恰似作者滿腹的憂愁。芭蕉葉不斷伸展葉片,蕉心緊隨其后,多像人的愁思,無處不在,沒有盡頭。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最讓人傷心的事,莫過于三更時分的雨,雨滴落在芭蕉葉上,每一聲都仿佛在敲打人的心靈。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在北方長大的李清照,對于多雨的南方氣候,很不適應。唐代詩人杜牧在詩中說,聽夜雨,冷滴芭蕉。詩中的浪漫,卻是背井離鄉之人的煩惱。其實,讓才女輾轉難眠,披衣起床的原因,并不只是惱人的夜雨。
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感慨于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悲壯,對于淪陷的國家,悲痛不已,想起遠方的故鄉,更是難抑傷感之情。
除了芭蕉,丁香也是詩人的最愛。丁香結,為丁香的花蕾,常被用來形容郁結在心的相思。李商隱筆下的芭蕉與丁香,化身為絕代佳人和她的心上人。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芭蕉與丁香在春風里,各懷心事,各自憂愁。此時的蕉心尚未完全伸展開,丁香含苞欲放,各自愁,生動地寫出兩地相思的情景。
南唐后主李煜的父親李璟,在攤破浣溪沙一詞中,寫下了經典名句: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將丁香融入春雨,是李璟的獨特創意。象征相思憂愁的丁香,因為春雨襯托,更加楚楚可憐,讓人憐惜。空中的青鳥,不曾捎來遠方的消息,雨中的丁香,更添一層愁緒。其原詞如下: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在眼兒媚一詞中深情地說,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我卻最喜歡他那句: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唐代詩人陸龜蒙,在丁香一詩中抒發了對丁香的一片憐愛之情。他在詩中感嘆,十幾年來,丁香默默無聞地生長于江邊,無人問津,只能孤芳自賞: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云外醉中身。他不禁感嘆,倘若能解開丁香的心結,她定能香飄萬里,綻放自己的才華: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才子納蘭,在臨江仙一詞中嘆息: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雨打芭蕉,聲聲入耳,勾起納蘭對往事的回憶。回憶里,他與妻子的點滴生活記錄,歷歷在目。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芭蕉與憂愁,結緣已久。芭蕉與丁香,頻繁出現在詩詞里,一點憂傷,幾分多情,更有無限詩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