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你還記得俄國那位踩著丈夫的尸體登基、被冠以“大帝”之名的鐵血女王:葉卡捷琳娜么?
葉卡捷琳娜
今天,J先生要給大家介紹的傳奇女性與這位大帝有的一拼。
在她執政的45年時間里,不僅將處于邊緣的英格蘭重新推向頂峰,更開創了“黃金時代”,使得英格蘭成為當時最強大富有的國家之一。
航行在大洋上的英國軍艦
同時,她還是一個狂熱的珍珠愛好者,擁有的珍珠多到可以用盆裝。
她就是日不落帝國的“童貞女王”,叱咤風云、享譽世界的伊麗莎白一世。
1533年9月7日,一個名叫伊麗莎白·都鐸的小女孩,在英格蘭倫敦格林尼治的普拉森舍宮出生了。
她的父親是都鐸王朝第二位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母親安妮·博林則是他的第二任王后,深受亨利八世的寵愛。
左:亨利八世 右:母親安妮·博林
愛屋及烏,伊麗莎白一出生便被指認為王位繼承人,享受著公主的待遇,過著眾星捧月、衣食無憂的生活,就連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第一任王后凱瑟琳之女)都成為了她的侍從。
這樣美好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伊麗莎白3歲那年,意外發生了。
藏于荷蘭國立博物館的伊麗莎白一世肖像
她的母親安妮·博林由于平時囂張跋扈,得罪了不少有權有勢的貴族,再加上她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后,曾多次流產,一直未成功誕下男性繼承人,遭到了亨利八世的厭惡。
1536年4月,安妮·博林最終以通奸、亂倫、叛國、制造假幣等一系列莫須有的罪名被斬首,而她唯一的女兒伊麗莎白也從高高在上的公主一夜之間淪為私生女,被剝奪繼承王位的權利,與仆人無異。
安妮·博林被處決
雖然,母親的離世讓年僅3歲的伊麗莎白傷心至極,但她很快便收起悲傷的情緒,表現出了同齡孩子所沒有的鎮定與沉穩。
一個月后,風流的亨利八世就與第三任王后珍·西摩舉行了婚禮,一年后,珍·西摩誕下長子:愛德華·都鐸(后來的愛德華六世),風水輪流轉,這回是伊麗莎白與姐姐瑪麗被迫成為了愛德華的侍從。
弟弟愛德華和伊麗莎白 瑪麗一世
雖然,伊麗莎白從天之嬌女淪為了可隨意使喚的仆人,但她卻未就此消沉。
年輕時的伊麗莎白
為了能夠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王宮中生存下去,她勤奮刻苦,不僅鉆研歷史、數學、詩歌方面的知識,還掌握了包括英語、法語等在內的六種語言,曾翻譯過多本著作。
但即便如此,她卻從未在眾人面前展露鋒芒,而是沉下心來,靜靜地去等待那個足以讓她一鳴驚人的時機。
1547年,56歲的亨利八世因病離世,年僅9歲的長子愛德華繼位,但由于身體衰弱,繼位僅6年便離世了。
1553年,伊麗莎白的姐姐瑪麗一世發動政變,加冕為英格蘭女王,稱瑪麗一世。
姐姐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對妹妹恨之入骨,平時就經常欺負伊麗莎白,上任后更是變本加厲,將妹妹伊麗莎白打入死牢,判處死刑。
幸虧在大臣們的勸阻下,伊麗莎白得以釋放,但卻被瑪麗一世囚禁于莊園之中。
被囚禁于莊園之中
除了打壓自己的仇人外,她還恢復天主教地位,取消新教,殘殺300多名新教教徒,支持貴族霍亂百姓,政局動蕩,民不聊生,她也因此被稱為“血腥瑪麗”。
1558年11月17日,在位僅5年的瑪麗一世離世,英格蘭結束了黑暗恐怖的瑪麗一世時期。
而默默隱忍了25年的伊麗莎白,終于在百姓的簇擁下迎來了人生中的輝煌時刻,開啟了新的篇章。
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在倫敦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加冕典禮。
電影《伊麗莎白》中,加冕時佩戴冠冕
加冕典禮上,伊麗莎白身穿鑲嵌各色寶石的金袍,頭戴奢華的加冕冠冕,左右手中分別握著象征王權的寶球與權杖,整個人精神抖擻,氣質昂揚。
伊麗莎白一世加冕肖像
從圖片中不難看出,伊麗莎白一世的左右手上均佩戴了戒指,其中一枚由紅寶石鑲嵌而成的戒指可謂是意義非凡。
這枚戒指被稱為“契克斯戒指”,是由黃金、紅寶石、鉆石、珍珠鑲嵌而成。
6枚鉆石組成字母“E”,象征著伊麗莎白,戒指的設計非常巧妙,里面藏有暗格,打開后是2幅微型琺瑯肖像。
其中一幅是身穿華服的伊麗莎白,另一幅則是她的母親安妮·博林,伊麗莎白以此來寄托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除此之外,這枚戒指還有另外一層深遠的含義:與國家"締結婚約",此生不再嫁人。
伊麗莎白一世希望以此來擺脫女性繼承人在婚姻上的限制,并表示此生獻給國家的決心,她也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
由于瑪麗一世的殘酷暴政,此時的英格蘭正處于財政缺口巨大,宗教分裂混亂的局面,國外勢力更是虎視眈眈,百姓與貴族對這個新上任嬌小柔弱的女王絲毫沒有信心。
但伊麗莎白一世卻一改之前軟弱好欺的性格,做起事來雷厲風行,干脆利落,并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使英國逆境重生。
電影劇照
在經濟上,實行重商政策,保護和發展本國毛紡織業,鼓勵造船和航海業;政治上,強化專制王權,逐漸把議會變成專制統治的工具;宗教上,頒布了天主教與新教兼容的政策;文化上,實行開明寬容的政策,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在她統治英格蘭的45年時間里,伊麗莎白一世將處于邊緣的英格蘭重新推向頂峰,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璨輝煌,軍事上曾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格蘭成為了歐洲最強大富有的國家之一,而她統治的這一時期也被成為“黃金時代”。
除了在治理國家上采取的一系列強勢政策之外,讓人們記住她的,還有她那奢華璀璨的珠寶禮服。
伊麗莎白一世酷愛珠寶,她統治時期的英格蘭足夠繁榮富裕,也有底氣讓她妝點自己,如同盛世華章。
伊麗莎白一世的手套
紅藍寶、鉆石、珍珠、祖母綠......這些樣式各異、奢華閃耀的寶石,點綴在了她的發間、頸上、手腕處,就連服飾、手套上也鑲嵌了大量昂貴的寶石。
據載,伊麗莎白一世共擁有2000多件鑲嵌了寶石的禮服,每一件禮服上所鑲嵌的珠寶款式各不相同。
在伊麗莎白一世看來,珠寶加身的女王形象,不僅可以向百姓展現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與成就,還可以向他國彰顯出本國雄厚的實力與財力,是一個一舉雙得的方法。
16世紀,隨著航海事業的蓬勃發展,祖母綠、鉆石、珍珠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寶石,開始大量涌入歐洲。
在天主教中,溫潤柔和的珍珠,一直被視為圣母瑪利亞的化身,象征著貞潔純澈,它也因此在一眾昂貴珠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王室貴族追求的首選。
而伊麗莎白一世更堪稱一位狂熱的珍珠愛好者。
在她看來,珍珠不僅僅象征著貞潔,更能凸顯出她那高貴的氣質,從頭飾到項飾,再到禮服,隨處可見珍珠的身影,而紅藍寶等各色昂貴的彩寶錯落其中,用以點綴。
別人的珍珠都是按顆計算,而她所擁有的珍珠多到可以用盆來盛,后來,更是頒布法律:除王室外,普通貴族不可佩戴珍珠飾品。
下面這幅藏于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的《伊麗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中,珍珠成為了這幅畫作中最耀眼的存在。
胸前佩戴的一條7串珍珠項鏈,奢侈華貴,腰間的一顆水滴形珍珠,也暗示著其一生未婚的貞潔。
在伊麗莎白一世的推崇之下,珍珠一度成為當時女性所追捧的對象,以珍珠為主石設計的珠寶首飾層出不窮。
雖然,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英格蘭的政權得到維護與鞏固,資本得到了積累,使英格蘭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與此同時,國內外矛盾層出不窮,一觸即發。
晚年的伊麗莎白一世
持續不斷的戰爭使得百姓流離失所,國家財政陷入新的危機,國內外形勢惡化,這些棘手的問題,壓得伊麗莎白幾乎喘不過氣來,整個人憂郁沉悶,疾病纏身。
1603年3月24日,伊麗莎白一世因病離世,享年70歲。
伊麗莎白一世的葬禮隊列
J先生說:
再輝煌的人生,也終有落幕的一刻。
從出生時的眾星捧月,到成為隨意使喚的仆人,再到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她在質疑中成長,在涅槃中重生,她用她那弱小的身體,超于常人的毅力與勇氣,支撐起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開創了美好的“黃金時代”。
隨著時代的更迭,都鐸王朝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伊麗莎白一世所開創的豐功偉績與她所珍藏的藏品,卻讓人們將她牢牢記在心底。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200克拉鉆石鑲嵌,這頂傳承135年的冠冕,竟能讓主人升官發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