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顏真卿刻苦勤奮,非常自律。每天清晨早起讀書,有時候讀書、練字到深夜。相傳,當年王羲之練字,在池子里洗硯臺,把池水都染黑了,足見他的刻苦。
顏真卿用自己的經歷,告誡年輕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如果少年時不珍惜時光,不好好讀書,等到滿頭白發才悔不當初,就太遲了。
從小不被看好的小松樹,隱藏在草叢里,直到它漸漸長大,高入云霄,才被人重新認識。
杜荀鶴的詩,樸實清新、富含哲理。他在規勸子侄讀書的一首詩中寫到: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他以自己的經歷勸告年輕人,少年時辛苦讀書,有一輩子都有用處的大事。不要虛度光陰,不要放松自己的努力。
蘇東坡他老人家覺得惠州很美,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百姓也很喜歡他,很快就雞犬識東坡。東坡住在嘉祐寺,經常爬到山頂,清風徐來,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下山的時候,蘇東坡感覺疲憊,步伐沉重。走著走著,他自言自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成為經典名句,激勵每一個人。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告誡天下人:要在年輕的時候要多讀書。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告訴我們:沒有名氣的時候,學會忍耐。耐得住寂寞,提升自己的能力,比怨天尤人更重要。
有些話,讓人觸景生情;有些話,像一盞燈,照亮你的人生。
有些話,為你指明方向;有些話,像一陣風,撫慰你的心靈。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的這句話,淺顯易懂,卻深入人心。上學時老師常說,小時候,父母反復囑咐。很多人在最好的年紀沒有懂這句話的含義,浪費了好時光,錯過了好機會,悔之晚矣。然后用自己的教訓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顏真卿三歲的時候,因為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母親顏氏對他嚴格要求,諄諄教誨。
顏真卿的刻苦程度不輸王羲之。最初,他拜褚遂良為師,學習楷書。顏真卿善于觀察,勤學苦練,他把老師褚遂良楷書的優點銘記在心,然后加上自己的風格,經過多年積累和練習,顏真卿的楷書,既有老師端莊,又添一份雄偉之氣。超越了老師,和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一起被稱為楷書四大家。
后來,顏真卿又師從張旭。張旭的草書瀟灑奔放,與眾不同。顏真卿很快領悟到老師筆法的精髓,他的行書遒勁有力,又有飄逸之風。自成一體的顏真卿,和柳公權一起被稱為“顏筋柳骨”。
正是受這句話影響,工作后的我也一直堅持讀書,追求自己的夢想。我也曾經在很多夜晚讀古詩詞,研究韻律,練習填詞,樂此不疲。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這句話說出了我的心聲,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
每個人出身不同,有的人出身在富貴人家,從小就有很多機會。有的人出身貧寒,雖然刻苦努力,卻一直被人冷落甚至忽視: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從草叢里剛剛探出頭的小松樹毫不起眼,就像那只被稱為丑小鴨的白天鵝,一直被人嘲笑,直到有一天它長大了,展翅高飛,人們才發現原來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只白天鵝。
有很多深藏在草叢里的小松樹,來不及長大,就被砍柴人砍斷枝條,甚至連根拔起,他們都沒有機會長成沖天的樹木,成為棟梁之才。
有很多千里馬像普通馬一樣喂養在馬廄里,這些千里馬吃得和普通馬一樣,被對待的方式也一樣,得不到尊重、受不到賞識不說,有時候還會遭到鞭撻。能忍受下來的,有朝一日被伯樂認出,重新獲得新生,有些千里馬一生服勞役,和普通馬一樣駢死于槽櫪之間。
杜荀鶴出身寒微,他勤奮好學,才華出眾,但是由于他不認識達官貴人,得不到引薦,屢次考試都考不中,一直窮困潦倒。后來,經過努力,杜荀鶴考取進士,被授予翰林學士的官職。
因為這句話,讓我懂得一個道理。一個人沒有名氣的時候,要學會忍受別人的歧視,耐得住寂寞,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比怨天尤人更重要。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不幸被埋沒于普通馬群,堅持下去,還有被伯樂發現的機會。如果從此自暴自棄,甘于平庸,那就真的泯然眾人矣。
如果你覺得自己出身普通,但是一直很努力,付出和收獲總是能不能成正比,別灰心,先把自己培養成一匹千里馬,等有一天伯樂出現的時候,你的人生會出現重大的轉機。如果你是一個領導,一個老師,請務必多觀察周圍的員工和同學,發現隱藏的千里馬,發掘更多的人才。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失意,尤其在處境艱難的時候,對人生有了很多感悟。
煩惱不要輕易說出口,因為于事無補。不去想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們身處塵世生活,每天被各種瑣事煩擾,越是這樣,心越要超脫事外。
宋哲宗元年,蘇東坡的好朋友章惇當了宰相。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蘇東坡貶到廣東惠州。他們是知交故友,很早之前,蘇東坡還曾開玩笑說,章惇將來會殺人不眨眼。
惠州在大庾嶺以南,四季長青的草木,隨處可見的亞熱帶水果,都讓蘇東坡新奇不已。當地老百姓都很驚訝,不理解這位很出名的大詩人為什么會到這么偏僻的地方。蘇東坡每天過得都很充實,他可沒工夫抱怨自己倒霉。
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由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人若悟此,當恁么
時也不妨熟歇。
蘇東坡在給朋友王鞏的信中說,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不念歸。他打算把惠州當自己的故鄉,安心做一個惠州人。于是開始蓋房子,設計的非常雅致,周圍種了很多樹,都是蘇東坡自己親自挑選。橘子、柚子、荔枝、楊梅、枇杷,實用美觀。蘇東坡本來對繪畫很有研究,開創了文人畫,審美自然不俗。
蘇東坡很有趣,挑選的這些花木都是中等大小,不栽小樹苗,因為他覺得自己老了,怕等不到它們長大。很多時候,我都懷疑蘇東坡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歷劫,上天故意讓他的足跡走遍從北到南,讓他傳播文明,造福當地百姓。
一生坎坷的蘇東坡,卻有無比灑脫的情懷,正是因為受他的影響,我學會了不說煩惱事,做一個沒有煩惱的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句話除了讓我感慨,也讓我看淡、看開很多事。
我們的一生,總要在不同的地方停留,沿途有很多旅店,我不過是路過的行人。沿途所見的景色,所見到的人,都是匆匆過客。聚散無常,我們何必過于在意離別呢?
天地之大,不過是世間萬物的旅店,春夏秋冬,各停留一時,便揮手作別。冬天的盡頭是春天,春天花謝了,不遠處,秋天的碩果在向我們招手。
光陰之快,不過是時代的過客。眨眼間,我們走過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爛漫,青年的意氣風發,溫潤如玉的中年在不遠處向我們緩緩走來。
面對塵世間的紛紛擾擾,我們應該學會恬淡閑適,隨遇而安。我們在一生中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都會在我們心里留下印記。大雁在天空飛過,投下的身影隨著波濤起伏,很快便沒了蹤影。大雁無心把自己的影子留下,水也無意挽留。
宋哲宗元祐六年的春天,即將離開杭州的蘇東坡給途徑杭州的錢勰寫了首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的傷感、哀愁,飽含深情又不失豪爽,對朋友的惜別之情,寫的細膩婉轉,動人心弦。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