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說:“靈魂集中在眼睛里,靈魂不僅要通過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過眼睛才被人看見”。羅丹也曾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發現詩詞中的美,發現詩詞中傳承千年的詩魂。
你看,就連普通、平凡的青草,都被詩人賦予有趣的靈魂,一身詩意傳千古,從《詩經》吟誦到唐詩、宋詞,清香四溢,韻味深長。
春天,小草最先睜開惺忪的睡眼,歡快地與大地偎依在一起。當花草樹木還在夢中時,一場雨過后,一陣風起,地面便鋪上了一層新綠。小草活潑地鉆出地面,用清新的綠色裝點著春天,給大地帶來生機。
春天是鵝黃新綠、生機勃勃,夏天是滿目蒼翠、清涼無比。秋天滿目蕭條,衰草寒煙,水邊黃色的蘆葦,田野金色的小草,在藍天的映襯下自有一種蒼涼之美,引人遐思。冬天,霜雪落在枯草上,反而成為另外一種美,宛如仙境瓊花,純潔無瑕。
生在水邊的蘆葦、蒲草以其優雅、挺拔、搖曳生姿的身形被歷代詩人喜愛,很早便出現在《詩經》里。
詩人在蒹葭這首詩里,展開想象的翅膀,芳草青青、水面遼闊,在水的另一方,是詩人意念中的佳人、朋友、理想或者某一種追求。這么近,又那么遠,這種可望不可即的境界讓千萬人沉醉,引起共鳴。
全詩層層遞進,詩人先是提出詢問,佳人在何方?在河水另一邊。于是詩人順著水流找,卻發現佳人在水中央。逆著水流找,道路崎嶇、艱難險阻,佳人仿佛又在河灘駐足。
蒹葭詩詞不止是我們眼中的一首愛情詩,詩中的水與伊人,都是一種象征。水是人生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伊人是我們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各種追求。自古以來,人們為了夢想,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詩詞的美不只在于文字的優美,更在于其內涵。千百年來,詩詞的魅力長盛不衰,蓋因如此。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這是《詩經》中的一首鄭風,語言明快,清新自然。我們仿佛看到,春天到了,蔓延生長的野草連成一片,望不到邊際。清晨的露珠在小草的葉子上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有一位佳人款款而來,與我偶然相遇。
詩人用適我愿兮,與子偕臧,含蓄地說出心里的想法。比起封建時代被壓抑的情感,婚姻成為政治需要、家族聯姻的工具,先秦的婚戀價值觀更值得現代人學習。
沒有利益的糾葛,沒有金錢的牽絆,先秦時代的年輕人,眼睛單純得像露珠、純潔如冰雪。
寫景、寫人自然流暢,毫無雕琢之感,抒情親切,語言唯美,宛如山間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蔓草、佳人、抒情,自然融合,渾然天成。宋代詩人蘇軾稱這首詩為詩中之畫,名不虛傳。
春風吹碧,春云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春風吹綠了小草,春天的藍天上白云朵朵,顯得草地更加青翠可人。這一片芳草茵茵的場景,是不是才剛在我的夢中出現?野花調皮地從草叢里探出頭,遠處與河水相連,遠望一片蔥綠。詩人在這里引用了《詩經》里的意境,佳人被流水阻隔,就連如畫的風景都只是詩人的一個夢境。
萋萋多少江南恨,寫出了詩人的郁悶。南宋詩人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只能借詩詞抒發內心的不平。朝廷無所作為,收復中原的愿望遙不可及,茍且偷生的想法遍及文武百官、朝野百姓。詩人一介書生又能怎樣?
詞的下片,詩人借萋萋芳草、冷落閑門、凄迷古道,形容內心愁緒。江南的春天,芳草萋萋,遠去的佳人早沒了蹤跡,眼前一片翠綠,恰似佳人身上的翠羅裙。這里擬人手法的采用,形象而生動。煙雨迷蒙,庭院冷冷清清,遠處的古道,迷失在雨中,看不清道路。此情此景,詩人怎能不觸景生情?
詩人都是多情善感的,正因如此,才能敏銳地捕捉到生活中的每個場景,才能記錄下內心的微妙情感,看清社會的復雜,認識到人生的無奈。
萋萋的芳草,遮蓋了伊人的足跡,給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別離之恨,使人追憶起像綠草地一樣的翠羅裙。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籠罩在茫茫煙雨之中,這景象勾起了人滿懷的愁緒。
這首詞,融合了很多詩詞風格,借用了白居易詩中的意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卻看不出半點突兀,真切自然,有自己的特色。
當年十六歲的白居易,在科舉考試時,以草為題寫了一首詩,轟動京城。小小年紀的白居易以他獨特的洞察力,用草比喻他和朋友之間的友情,生動地寫出依依惜別之情,立意奇妙,別出心裁,寫出這首傳世之作,亦是成名之作。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為歷代詩人引用、借鑒,足見白居易此詩立意之深遠,內涵之深刻。少年白居易,意氣風發,他采用對比的手法,賦予小草堅韌不拔的性格。一歲一枯榮,寫出小草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能吹又生,則寫出小草的堅韌。
把離別的惆悵、傷感寫得如此唯美、含蓄而富有詩意,正是白居易的特色。萋萋滿別情,恰如國畫的留白,猶如古琴的余音,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欲猶未盡、余音裊裊,更為動人。
白居易寫詩,語言精練、通俗易懂卻又不落窠臼、別出心裁,他筆下的青草,意境幽遠,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
《詩經》里的青草活潑靈動、自由奔放,唐詩里的青草大氣,蘊含哲理,宋詞里的青草深情款款。我們來看梅堯臣筆下的青草,別有一番韻味。
蘇幕遮·草
梅堯臣 〔宋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詩人在上片引用庾郎的典故。庾郎本名庾信,是南朝梁代有名的才子,他和白居易一樣,少年成名,“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春天,江堤上綠草青青,清晨的露珠還在葉子上滾動,遠遠看見幾處村野人家,若隱若現。春雨過后,江水的水面上漲,被春雨滋潤的青草更加茂密,青翠欲滴。少年才子庾郎,春風得意,身穿青色朝服,衣服華貴而莊重的顏色與嫩綠的草色相得益彰。
詞的下片詩人借思春寫自己的思緒,想要歸隱的心情。路邊的長亭,被連綿青草連成一片,遠方的道路看起來煙霧迷離,辨不清方向,從詩中可以看出青草色深,生機勃勃。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用擬人的手法,小草哪里會埋怨王孫貴族只顧貪玩,忘了歸期呢?分明是作者自己內心的想法。
少年成名的庾郎,后來因為出使魏國被扣留,年僅四十二歲。梅堯臣借用這個典故,寫出官場沉浮,無法左右的無奈。詩人想到春光雖美卻短暫難留,一樹梨花開似雪,轉眼枝頭變成空。人生短短幾十年,何苦糾結富貴榮華?
唐代詩人李賀曾寫雜曲歌辭,詩中寫到,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幾人。又寫,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梅堯臣借用此靈感,改動一處,更加靈動形象、扣人心弦。落盡梨花春又了,讀來讓人心生無限感慨。詞的最后,寫暮春的黃昏,滿地殘陽,原本翠綠的草色也變得黯淡起來,仿佛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下片的老與上片的嫩色遙相呼應,生動地寫出作者的心情,明寫傷春,實則為自己苦惱。借景抒情,正是詞的寫作特色。我以前寫詩詞評論的時候,曾寫過,詩好比北方的建筑,大氣磅礴,詞好比江南的園林,婉約秀氣。詩貴精煉,詞貴情真。
當年,南唐詩人江為曾寫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詩中既有竹影,又有桂香,美則美矣,有些繁復。林逋改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成為詠梅詩的絕品。兩者之間的差距,蓋因林逋抓住了寫詩的精髓。
因為喜歡梅堯臣這首詞,我自己曾步韻寫過一首蘇幕遮-草。
晚風吹,煙波渺。雨后初晴 ,古道拂春曉。 唯有時光從不老。 村外山前,草色含煙笑。
接河堤,連遠道。行人匆忙, 猶記歸期早。 落盡黃花冬又到 。遠處殘陽,暮色和云老。
詞的上片,寫故鄉的小河。春天的傍晚,晚風習習、煙波浩渺。雨后初晴,古道迎來春曉,這里是想象中的一句,與下一句的唯有時光從不老呼應。時空交錯,年年青草綠,從千年古道到鄉間小路。村外山前,草色含煙笑,是寫晨光、暮色中的青草茂盛。
詞的下片,寫故鄉的河堤,年年長滿青草。菊花落盡,冬天又到了。人在冬日的夕陽、暮色里最容易感懷、思鄉。路上的行人即便知道歸期尚早,仍然匆忙,何況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呢?歸鄉心切的心情,又說與誰聽呢?又有誰能懂呢?
把離愁別恨寫到極致的,當屬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多才多藝,他擅長詩詞、精通音律,在繪畫方面的造詣也很深。他如果不是皇上,絕對是一個非常成功地的詩人、畫家、音樂家。
公元971年的秋天,李煜的弟弟李從善奉命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李煜多次上書請求放弟弟回歸,都未能被準許。重情的李煜非常難過,寫下這首清平樂-別來春半。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半。觸景生情,眼前的美景只能讓人柔腸寸斷。宮前的臺階,落滿白梅花,雪白的花瓣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落在人的身上,用手輕輕拂去,又落滿。
大雁未曾捎回任何消息,回家路漫漫,回家的愿望何時才能實現呢?詩人感嘆弟弟有家難回,內心悲戚。詞的最后一句,意猶未盡,讀來讓人傷感,深深為李煜和他弟弟的遭遇難過。
離恨悠悠,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詞上片中拂了一身還滿的落梅,下片中蔓延生長的青草,都是詩人難以拭去的傷感。梅花拂去還落,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詩人的情與景自然融合在一起,毫無雕琢堆砌之感。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白梅花期晚,白梅花飄落的時候,春天也要過去了。
落梅、春草,詞中的景美,文字美,詩人的情更美,情真意切最為感人。李煜善于在詞中引用比喻,時空交錯的感覺讓人觸景生情。廣為人知的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不言愁,天下人卻都知道詩人的愁。這正是李煜匠心獨運之處,也是他的詩詞魅力所在。
別夢依依,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情知春歸無覓處,春風何曾管落花?花落無相見。
相見又如何?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不如別后各天涯。
梨花落盡春又了,誰憐幽草?接長亭、連遠道,恰如離恨,更行更遠還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