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想時見你。這句流行甚廣的網紅語,其靈感來自于詩仙李白。
一千三百多年前,十八歲的李白,拜訪戴天山的一位道士,結果人家外出,道觀內空無一人,李白將此經歷寫入詩中。古往今來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朝氣蓬勃、富有探險精神,李白也不例外。
從這首小詩,我們可以看到,二十歲之前的李白,其詩詞風格清新活潑,自帶幾分亮麗。詩如其人,這與他的生活經歷休戚相關。相傳,少年李白經常與道士在一起討論道經,儼然忘年之交,對于樂觀豪爽的李白來說,年齡差距不是問題。
李白十八、九歲時,住在戴天山的大明寺讀書。李白從少年時起,便常去戴天山和道士一起談論道經。根據歷史記載,二十歲的李白,曾與東嚴子一起在甘肅岷山隱居。他們二人住在山洞里,飼養珍貴稀有的飛禽,足有上千只。
李白跟隨東嚴子,用心學習。更神奇的是,他們飼養的鳥,善解人意。只要李白一聲呼喚,它們便會從四面八方飛過來,在他的手里啄食谷粒。當地太守聽聞此事后,覺得東嚴子與李白道術高超,邀請他們出山,想要推薦他們參加道科考試,被他倆婉言謝絕。
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春天的戴天山,草長鶯飛、水聲潺潺,十八歲的李白,像往常一樣,踏上尋訪道友的山路。這次出行,無功而返,卻誕生了一首絕妙的小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唐代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首聯詩人從聽覺與嗅覺描寫山中的春色,溪流潺潺,遠處隱隱傳來犬吠聲,讓幽深的山林增添了幾分溫暖的氣息。溪邊的桃樹,桃花開得正好。嬌嫩的花瓣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
很顯然,李白沿著溪流的方向,緩緩而行。這條路,他走過很多次。因為熟悉,所以才能描繪得如此細致有層次。戴天山位于四川省綿陽江油市,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泉水甘甜清冽。道觀建在此山中,果然可以修身養性。
溪流與桃花,讓人想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而李白要拜訪的道士,就生活在這樣超凡脫俗的環境中,怎不讓人羨慕?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頷聯委婉地寫出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轉換。跟隨著李白的腳步,我們來一場文字旅行。詩人漸行漸遠,來到樹林深處,麋鹿時隱時現,仿佛在跟他捉迷藏。此刻,已是正午時分,道觀內卻沒有傳來熟悉的鐘聲。
樹深時見鹿,樹林深處,有時可以看見鹿。樹深對溪午,時見鹿對不聞鐘,頷聯對仗工整,語言精練清新,卻無雕琢之感。
我們再來看流傳網紅語,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給人很強烈的情感沖擊,初讀,讓人眼前一亮,再讀,總有一種堆砌的感覺,海藍、夢醒,與樹深的意境,相去甚遠。美則美矣,卻無法走入人的內心深處。這句詩里的不聞鐘,為下文的尋訪道士而不遇埋下伏筆。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頸聯寫道觀周圍的環境,野竹分青靄,形象地寫出翠竹之高,高入云霄,與青色的云靄融為一體。遠處群山,郁郁蔥蔥。從山頂飛流而下的瀑布,像是掛在碧綠的山峰上一樣。
詩人以野竹入詩,意在突出道觀的景色,渾然天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也是道家所崇尚的原則吧。李白的浪漫情懷,流露于字里行間。此處的飛泉掛碧峰,已有日后詩句的雛形。
此時,略顯青澀的李白,大概也猜不到,自己會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豪放的詩句。更猜不到,一千多年后,他的詩句又在網絡平臺大火了起來。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尾聯寫出了淡淡的失意與惆悵,余韻悠長,回味無窮。沒有人知道道士去了何方,無可奈何的詩人,只好倚著松樹,黯然神傷,獨自嘆氣。
賈島去山中拜訪隱士而不遇,與李白的遭遇頗為相似。他在詩中寫道,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不知道,賈島的靈感,是否受到李白的啟發?
意在言外,年輕的李白,駕馭詩詞的能力非比尋常。眾所周知,鹿膽小,喜歡安靜。假如道士尚在道觀中,每日的鐘聲,他出入山林的腳步聲,都會讓小鹿望而卻步。聰明的李白,以時見鹿襯托后面的不見人。
詩仙李白的身世,一直是個謎,眾說紛紜?!缎绿茣氛J為李白為皇室之后,更有人說他的祖上是李建成,也有人認為是李元吉。當然,這些只是猜測。喜歡一個人,才會去深挖他的背景。李白的魅力如此之大,一千多年來,大家對他的研究從未停止過。
武則天去世的時候,李白只有五歲,那時的他便能背誦六十干支,即六甲。李白從十歲便開始讀百家的經典著作。十五歲的李白,就已經寫下多首詩詞文賦,是當時受人矚目的天才少年。是眾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更是千年難遇的奇才。
李白喜歡劍術,其劍術之高超,僅次于裴旻,位居唐朝第二。曾有人做過統計,《全唐詩》里,李白詩中的劍,頻繁出現,共計107次。
賀知章初次見到李白,身上沒帶錢,以金龜換酒請他喝酒談天,稱贊他為天上的謫仙。詩圣杜甫,評價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青梅竹馬的典故,出自李白的詩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引用了他的詩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寂寞的李白,在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獨的李白,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一個人也能找到樂趣。
狂放不羈的李白,與朋友在山中飲酒,山花相陪,風兒作伴: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不拘小節的他,在醉后讓朋友不用在意自己: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可愛的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他一邊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一邊安慰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慷慨的李白,從不吝于對朋友的夸獎,他在詩中直言: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哪怕對于自己的粉絲汪倫,也在詩中讓他千古留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是孤獨的天才,只有他的好朋友杜甫,看出他只是佯裝輕狂,懂得他的苦衷。他的清醒,讓人動容: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異鄉漂泊的李白,忍不住感嘆: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失意的李白,與宋朝的蘇軾隔空對話: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十八歲的李白,以一句樹深時見鹿,引領潮流一千年,化生出流行的網紅語: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想時見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