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旅行記》第105期
如果面對人生的荒謬,我們只能報之以荒謬,那么面對生活的魔幻,就讀讀科幻和奇幻吧。
科幻大師:弗蘭克.赫伯特
美國科幻作家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20-1986)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如同托爾金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
后者有《霍比特人》《魔戒》,前者則用20年時間,打造了一個宏大的史詩般的《沙丘》宇宙,讓全世界的科幻迷和游戲迷,徜徉在他的瑰麗想象中,并為作品中體現的深刻思想所折服。
弗蘭克.赫伯特 《沙丘》
在所有被人類開發的星球中,有一個星球最為特別,它被沙漠覆蓋,沙里有可怕的巨蟲出沒,但也有全宇宙最珍貴的物產:一種實現星際旅行必須的物質,人們叫它“香料”。
正直忠誠的雷托公爵受命全面接管這顆星球和其上的香料開采工業,然而舉家進駐沙丘的厄崔迪家族,還沒來得及搞清楚狀況,就慘遭滅門之災。
公爵被殺,屬下全軍覆沒,年青的王子和母親死里逃生,亡命天涯......
等等,你確定不是史塔克家族?
濃眉大眼的大家長,連第一集都活不過就領盒飯了,這不就是《權利的游戲》的路子?
還真別說,《沙丘》作為太空歌劇經典,受到后世作家的借鑒,為以后的科幻奇幻作品提供靈感,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世紀神作《星球大戰》,更是在創意/設定/情節上全面“借鑒”了《沙丘》,引來讀者嘩然。
本書出版于1965年,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云獎的作品,還摘得《軌跡》雜志“20世紀最佳科幻小說”的桂冠。
里為大家介紹的科幻三巨頭之一的海因萊因,稱贊本書擁有“絕對天才的創意”,而另一位“巨頭”阿瑟.克拉克則說“只有《指環王》可以與之媲美”,更是確定了弗蘭克.赫伯特"科幻界托爾金"的地位。
赫伯特一生共創作了23部長篇小說和5部短篇小說集,其中最為成功的便是沙丘系列小說。
作者斬獲雨果獎和星云獎后并未松懈,用以后的20年時間繼續圍繞這一主題創作,《沙丘》和長篇《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構成“偉大的沙丘三部曲”,打造了整個沙丘世界,被搬上電影銀幕,還衍生了電腦游戲《沙丘.香料戰爭》——歐美的80/90后誰沒打過這款游戲?
甚至在作家去世之后,兒子布萊恩.赫伯特子承父業,繼續創作沙丘的“前傳”與后續。
這樣的全方位長期而立體的創作,才讓沙丘從一本書變成了一個世界。
而作品中科普的“生態學”“未來學”和超前的環保意識,以及作者對于政治,宗教,人性的思考,也受到讀者的喜愛和追捧。
在盛行于60-70年代的西方的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中,《沙丘》被年青一代奉為經典和精神指導,是時髦青年們人手一冊的“地下室圣經”。
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進步
人類每次正視自己的渺小
大衛.米切爾《斯雷德大宅》
在當今的英語文壇,英國青年作家大衛.米切爾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位。
出生于69年的他,年紀輕輕就被歐美文學界稱為"小說大師",多部作品入圍布克獎,星云獎及各類英美圖書獎。
2004出版的長篇《云圖》更是被好萊塢看中,2012年同名電影上映,湯姆.漢克斯,哈莉.貝瑞等明星領銜主演,我們的“迅哥”周迅也參與了演出。
米切爾是英美文學科班出身,又有在日本廣島執教8年的背景,所以他的創作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在歐美讀者眼中頗具異國情調,常有人拿他與村上春樹相比。
創作內容則是不拘一格,橫跨歷史,文藝,偵探,奇幻,政治,恐怖等類型,結構上更是勇敢創新,時空切換如行云流水,帶領讀者在不同的時代,地域和人物之間往返穿越,閱讀體驗如坐過山車。
對此米切爾說,“情節、人物、主題、結構作為構成小說的四要素,其中表現情節和人物的各種手法已經被前人挖掘殆盡,主題需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留給新作家的,就只有在結構上創新了?!?/p>
與米切爾的其他大作品相比,這本出版于2015年的《斯雷德大宅》更象是一部實驗小品,薄薄的一本,講述了一個神秘大宅里發生的詭異事件,一個沒有鬼的鬼故事。
但篇幅的短小并不影響作者的創意和寫作技巧的發揮,coco貓已經很久沒感受過"恐懼"這種閱讀體驗了(上次還是看老金的作品),大白天在鬧市之中,竟然背上撥涼撥涼的。
靈魂不死生命輪回的設定,出現在米切爾的多部作品中,如果真愛們讀完本書意猶未盡,coco推薦大家再讀他的一部作品《骨鐘》,攝魂者的前世今生,人類未來世界的想象,都在女主人公一生的故事中。
之后,你無法離開
起初,你不愿離開
希瓦娜.達瑪利《最后的精靈》
這是一個給大人看的童話。
精靈族受到人類的嫉妒,誤解和迫害,幾近滅絕,最后一個小精靈僥幸逃脫,踏上了充滿危險,但又充滿愛與傳奇的流亡之路。
他會碰上哪些人類?善良的?邪惡的?小精靈至純至善的心靈,能激發出人類內心的純與善嗎?
傳說中精靈的魔力,到底如何發揮作用?或許人人都具有精靈的魔力,只是我們人性中的惡讓魔力消失了。
作者希瓦娜.達瑪利來自意大利,原本是一名外科醫生,在她的行醫生涯中,她從外科醫生轉變成心理治療師,然后再成為一名作家。
從醫治肉體到醫治心靈,再到靈魂的救治,那些棄醫從文的作家:魯迅,毛姆,馮唐.......一定有過相似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本輕松幽默,寓意深刻的童話,又是一本感人至深,發人深省,讓大人們重溫童真,燃起更多美好希望的佳作。
遇見一顆赤誠之心
在絕處逢生的時刻
亞歷山大.溫斯坦《人類重啟》
最近幾年有兩部NetFlix的劇很火,叫《黑鏡》和《愛,死亡,機器人》。
每集故事獨立,時長不長,有些甚至可以叫迷你劇,內容涉及現代生活的種種荒謬,也有對未來生人類生活的大膽預測。
這是一系列觀感很難稱得上愉悅,但又讓人欲罷不能的作品。雖然每個故事的背景,人物,內容不同,但共同點是辛辣,真實,尖銳,直擊靈魂。它好象并不打算取悅觀眾,卻要來啟發你的思考。
這本《人類重啟》,讀來很象是“愛死機”的腳本。
——在智能機器人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人們可以購買AI的寵物甚至孩子,這些在外形,行為,情感反饋上足以以假亂真的產品,到底算不算個活物?他們與我們之間,以及他們互相之間,會產生真正的感情嗎?如果有一天,電子寵物或孩子嚴重故障只能重啟,被抹去的是否僅僅是一段記憶?付出的感情又如何抹去呢?
——當人類最終掌握了大腦工作的所有秘密,可以對記憶進行編寫和輸入時,人們還能分辨真實的生活經歷和人工輸入的記憶嗎?購買一段美好假期的記憶,和進行一次真實的度假,在最終結果上是否相同?如果記憶可以被輸入,我們還要不要真正地“過”這一生?
——如果人們痛失愛侶,親人,是否可以用一個AI支持下的全息影像填補心靈和生活中的那個巨大的黑洞?人類為了醫治心靈的傷痛,從來不憚于在謊言和假象中生活,問題是,在自欺的路上,我們到底能走多遠?
——如果我們在“末日戰爭”中親手毀滅了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明和技術,地球成為一片徹底的廢墟,幸存者如何在這廢墟上生存,他們會面對什么新的挑戰?又會經歷什么新的荒謬?
9部短篇,展現一些你從未想象過的未來,引導你體驗一些從不曾體驗的情感,帶給讀者深深的思考。
作者亞歷山大.溫斯坦來自丹麥,畢業和任教在美國,一個無理工背景的年輕科幻作家。
誰知道呢?也許會成為將來的雨果和星云獎得主喔!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痛苦和失去
我們要學會重新去愛
今年的春季書單,活生生給拖到了初夏。
說真的,當下發生的種種,讓人很難靜下心來寫字,哪怕只是開一份書單而已。
更不用說,現在又有多少人有心情靜下來讀讀文字,哪怕只是一份書單而已?
還好有直播間。
那就直接用說的吧,一杯紅酒,一打知己,發發牢騷,講講故事,吃吃瓜,不也挺好?
每周四五日晚20:45--23:00,coco貓在直播間等你。
作者簡介:
coco貓,歐洲旅行家,撿貓達人,塑身控,持續進化中。
教過書,當過外企白領,做過導游領隊,現在是愛讀書懂歐洲的主播小姐姐,常懷疑自己才華的自媒體寫作者。
歡迎關注我的原創微信公眾號《貓貓旅行記》,微信視頻號《coco貓聊歐洲》。
每周四晚20:45-23:00,coco貓直播間,聊聊好書。
預約直播
coco貓聊歐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