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諸多改變。面對改變,我們可以焦慮、憤怒、沮喪,但緊隨其后更需要的是適應、調整和再次出發。
潮水漲落,萬物各有其節奏。
平凡的大多數人,正在為哪怕一點點希望拼命向上,在種種變化中不斷尋找美好生活的可能。
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人們開始越來越珍視家庭,珍惜家人的陪伴與相守,也修煉出一系列直面困難、堅持奮斗的“超能力”。
跨越山川湖海,家是此心安處;尋味柴米油鹽,家是為愛筑城。
1994 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 5 月 15 日定為國際家庭日,旨在讓更多的人關注家庭。多年來,國美始終貼合家的脈動、響應家的需求,與中國家庭同頻共進,致力于創造更多生活的美好的和回家的快樂。
今年是第 29 個國際家庭日,以#為家生活提案#為主題,國美發布了三支短片,旨在以三位短片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喚醒消費者:拾起生活中的小確幸。
為了節省開支住在房車里的演員馬率,因為疫情獲得更多父親陪伴的男孩 Luca,為了夢想北漂的攀巖教練小馬……每支短片的主人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都過著平淡如水的生活,甚至處在“逆境”之中。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保有對美好家生活的追求,這正是對當下每個敢于給生活提案的人的積極應援。國美及真快樂APP 藉三支溫情短片表達的,恰是其對消費者堅定陪伴與持久支持的態度,與此同時,通過這些“逆境”之下的個體代表,去鼓勵那些敢于創造美好生活,勇于追求未來的人們,肯定他們對美好家生活的堅持。
這種積極、溫情且具有人文關懷的品牌態度,正是國美創辦 35 年來不變的初心,亦是與中國億萬家庭同頻共進的堅持。
“相信堅持的力量”
提案者:演員馬率
家是什么?對于演員馬率來說,它意味著一輛 11.5 平方米的房車。
馬率是山東人,也是一位從業超過十年的演員。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后,他和很多同學一樣留在了北京,只因為那時,“青春戲還是市場的香餑餑,每個月都能收到四、五個角色的邀請,不愁沒活干。”
這些年,他曾大膽地裸辭工作,背包獨自環游世界,從荷蘭,德國,法國,葡萄牙,一直走到加拿大,見證了人們形態各異的生活。
他也曾不得不面對很多“背包客”回歸日常后的挑戰:以往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最多的時候,他曾在一個月里試了3 0 多場戲,可接近半年一場戲都沒接到。
2021 年,31 歲的馬率花 10 萬元擁有了自己的家——一輛白色的房車——也擁有了“租房子時從來沒有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新家給他帶來了好運,一年后,他和愛人在這輛房車里結婚了。
這個春天影響到了太多的人,馬率常駐的橫店已經許久沒有新戲開拍。
“你好,我叫馬率,身高 1 米 80,體重 73 公斤,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 09 級表演本科班,山東青島人。”這個試鏡開場白馬率已經說過上千次,在 11 年演員生涯里,大大小小演過十幾個男一號,接不到戲的日子里,馬率也曾想過放棄。
一天,馬率揣著兜里僅剩的 80 元飯錢,在一家包子鋪門口發呆。可是,在學校演話劇時老師說過的那句“戲比天大”,還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子里:“失敗 100 次不算失敗,放棄了,才是真的失敗了。但如果你開始了第 101 次,那你就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無數次試鏡無果之后,在北京的真快樂 APP 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做兼職主播。他沒猶豫多久就決定接下這份工作。
“我喜歡工作,不能讓自己閑下來。”落地北京之后,拖著行李箱上地鐵已經是夜里 11 點,他記錄下了地鐵上趕末班車回家的人群,伴隨著背景音樂《藍蓮花》,他給視頻配上旁白說:“年輕時可以不斷跌倒,但要站起來繼續奔跑。”
雖然從來沒接觸過電商直播,但是遇見機會,他想一定要抓住。
他白天試戲、不放過每一個進組的機會。晚上,他到公司直播,每天直播七個小時,下播往往已經是凌晨三點。
有人問馬率:“你不覺得作為演員搞直播有點不務正業嗎?”
他回答說:疫情下,其實直播只是演員需要走上的另一個舞臺,也是一種需要激情和真誠的表演現場。
在這里,粉絲就是觀眾,“用心演好每一分鐘,就是對觀眾最好的回復。”
“一家人就是要
在一起互相陪伴”
提案者:11 歲的 Luca
疫情中,影視業的寒冬也波及了小男孩 Luca 的爸爸 Henri,一位法國紀錄片導演。
Luca 是個中法混血兒,從小和父親一起生活在中國。疫情前,因為父親的工作很忙,他總是一個人待在家,自己寫作業,自己睡覺,還要獨立照顧家里的兩只貓。11 歲的 Luca 學會了獨立,也學會了許多種雞蛋的做法。
“我會做炒雞蛋,所以我們吃了很多的雞蛋。”有時候,Luca 會想,如果自己的爸爸也能像朋友們的爸爸一樣,每周末都能陪自己出去玩該多好啊!
現在,Luca 與爸爸多了許多相處時間
2020 年,Luca 的夢想猝不及防地實現了。由于疫情停工,忙碌了十多年的 Henri 第一次擁有了假期,也終于有時間陪兒子吃煎餅果子、陪貓咪玩耍,他給兒子做意大利面,一起踢足球、玩滑板。在幸福中,再也不用吃炒雞蛋的 Luca 覺得自己發胖了。
但 Luca 知道,在大人的世界里,假期并不總是代表快樂,有時也會帶來焦慮。在 Luca 看不到的世界之外,父親正為疫情寒冬中的行業焦心不已。
除了擔心工作和收入,Henri 也在思念著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母親。這個頭戴棒球帽的法國父親告訴兒子,疫情結束后,他們就可以一起回故鄉看望奶奶,“到那時,奶奶可以陪著爸爸,爸爸可以陪著我,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起互相陪伴,不是嗎?”
夕陽下,和父親一前一后走在種滿垂柳的河邊,小男孩Luca展開手臂,又許下了新的愿望。
“永遠向上,向陽光”
提案者:攀巖教練小馬
2020 年,小馬選擇離開家鄉,成為一名“北漂”。
小馬要追求的是一個名叫“攀巖”的隱秘夢想。
上學時,他學的專業是工程造價,畢業后因為就業不景氣,他還自己投資過一家奶茶店,可惜最后也以失敗告終。
很少有同事知道,在工程造價和奶茶店主的身份之外,小馬還是一位攀巖愛好者。家鄉那座小城只有一家小小的巖館,迷茫的時候,他經常一個人走進館里,順著窄窄的路線一遍遍向上爬。
“既然要做,為什么不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兒呢?”小馬問自己。
要做,就要去更正規,機會更多的地方。小馬選擇了北京。可誰知他剛抵達不久,就趕上 2020 年的疫情,線下巖館關閉,小馬很快花光了積蓄。那幾個月,困在出租屋里的小馬就像巖壁上找不到下一個落腳點的攀登者,游移不定,進退兩難。
但唯獨不能選擇放手。他告誡自己,挑戰一條新線路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唯一要做的是堅持。幾個月后,他在北京最大的攀巖館找到了一份教練的工作,三年后,他成為了這家店的店長。
如今的小馬,經常背起行囊,一個人行進在北京周圍的山路上,選好攀巖點,戴上頭盔、護具和手套,沿著腦中規劃好的路線一步步向上。和很多攀巖愛好者一樣,他喜歡挑戰全新的線路,最喜歡的是觸摸到巖頂的那一瞬間:“在攀巖中,我從來不怕失敗,如果一條線路一遍成功,我可能覺得僅此而已,但是如果失敗了十幾二十次,由失敗帶來的成就感也一定是成正比的。”
小馬有時候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像攀巖。“通往目標的路有很多條,也許我選擇的不是最近的,或是最簡單的,但是它一定是最適合我的,最精彩的。”
三個平凡人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正在于與普通人生活發生的情感共鳴。
為了疫情開始帶貨直播的演員馬率,就像疫情下那些站在30+人生路口的大多數人,當職業生涯進入瓶頸期,當養家糊口的壓力以具體的形式正面襲來,誰不是在困境中咬牙堅持,向著目標向前看。“相信堅持的力量”,是馬率給出的生活提案,更是無數正在與生活搏斗的普通人的生活選擇。
Luca 眼中爸爸的陪伴很珍貴,可在當下,多少年輕的父母就如同 Luca 的爸爸一樣,一邊心懷對無法給予孩子更多陪伴的愧疚,一邊在工作崗位上忙碌、拼搏。“一家人的相守在一起,才是最溫暖的承諾”,這是 Luca 給出的生活提案,更濃縮了千千萬萬年輕父母最真切的愿望。
北漂小馬,或許就像大學畢業后,因在小縣城做著不喜歡的工作,而最終放棄當下安穩,去往大城市博一把的我們。
渴望被肯定,渴望被看見,即使會吃盡苦頭也依舊享受闖蕩帶來的滿足感,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積極追夢的新生活態度。如同視頻最后那句“生活停頓,心情陰霾怕什么?接受挑戰勇敢沖,快樂就在前方”,這也是國美及真快樂APP想向當代敢于做自己的年輕人倡導的快樂態度。
被困在疫情中的千千萬萬個我們,會懷疑,會猶豫,也會放棄和退縮,但平凡的人們也擁有最寶貴的東西——改變的勇氣,純真的希望和向上的力量。
正如國美選擇的家生活賽道和“家·生活”主戰略,始終聚焦為消費者創造美好的家生活。
就像此次啟動的首屆真快樂 APP 515 家·生活節,把“把真快樂帶回家”確立為主題,在疫情的“陰霾”之下,期望帶給消費者真實美好的快樂體驗。
真快樂 APP 515 家·生活節背靠國美,有強大的全零售生態共享平臺支撐,有足夠的能力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在娛樂化購物玩兒法、品質、價格、服務等多方面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購物體驗。這個 5 月,國美正以“美好生活提案官”的身份,用更多“真值·敢比”的口碑好物締造美好家生活
懂得為生活提案,日子總會去向更好的方向。
互動時間
如果疫情可以催生一種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