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用科幻般的戰爭模式打醒了很多國家,卻沒有打醒薩達姆。
出于各種考慮,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解放科威特之后,停止了軍事行動,沒有推翻薩達姆政權,這讓劫后余生的薩達姆產生了一種錯覺——美國雖然很屌,但似乎并不敢把他怎么樣。
海灣戰爭期間被擊毀的伊拉克車輛殘骸
基于這個認知,薩達姆繼續高調反美,謀求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的野心,暗自滋長。
另一邊,美國雖然沒有搞掉薩達姆,但它促使聯合國通過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決議,全方位遏制伊拉克重新成為地區性軍事強國,如果薩達姆敢硬剛,就武力威懾。
面對美國的“遏制+威懾”政策,伊拉克針鋒相對地搞起了“反遏制”。
從電影《逃學威龍》中的薩達姆頭像T恤,可以看出這是1991年的片子
美伊雙方的斗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經濟制裁。從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那天起,聯合國先后通過了十幾項針對伊拉克的決議,其中大部分涉及對伊拉克陸、海、空的全面經濟制裁和貿易封鎖。
薩達姆豪氣云干,號召伊拉克人民節衣縮食,團結起來粉碎外國的制裁。政府降低了食品配額,對藥品實施管制,嚴厲打擊囤積或倒賣食品行為,鼓勵人民走私打破禁運,強調走私是履行國家義務。
反美很爽,但反美國家的民眾生活水平大多不如意。長達10年的經濟制裁,令伊拉克經濟停滯不前,民眾生活水平持續下降,軍隊戰力大幅度下降。
其次是核查武器。根據安理會決議,聯合國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負責監督和銷毀伊拉克核武器、生化武器和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認為這侵犯了國家主權,堅決反對。
聯合國核查人員摧毀伊固定導彈發射裝置
美國也懶得廢話,調兵遣將,大軍壓境,伊拉克見硬頂不行,這才宣布接受安理會決議,允許國際社會對伊拉克的國防工業進行長期監控。事情雖以伊拉克妥協而告一段落,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此后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多次爆發沖突。
最后是政治對抗。美國和盟友為了阻止薩達姆對庫爾德武裝的鎮壓,在伊拉克北部設立了“安全區”,為了保護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又在伊拉克南部設立了“禁飛區”,并派飛機在這兩個區域內巡邏、監視甚至發動空襲,限制伊拉克軍隊的行動。
伊拉克則向這兩個區域派遣防空部隊,偶爾對巡邏飛機開火,以示抗議。
此外,美國還支持伊拉克各路反對派,扶持他們推翻薩達姆的統治。
薩達姆與伊軍將領
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2001年9·11事件這10年里,美國和伊拉克圍繞遏制與反遏制,玩了無數次“貓和老鼠”的游戲。
期間,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了6次較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今天要說的“沙漠之狐”行動,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02
事情的直接原因,是武器核查問題。
第一次武器核查危機過后,伊拉克沒有消停了幾年,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伊拉克與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在核查地點、小組人員組成等問題上,摩擦不斷,關系惡化。
伊拉克以核查小組被美國操縱、存在間諜行為為由,多次阻撓、驅逐核查小組,目的是向聯合國施壓,要求聯合國放松甚至取消對自己的制裁。
美國認為武器核查是取消制裁的前提之一,它以伊拉克拒不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由,加強了對伊拉克的制裁,還多次向海灣地區增兵,逼迫伊拉克配合核查,由此形成了武器核查危機。
雖然每一次危機,都在俄、法等國的調和下以伊拉克的讓步而結束,但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下半年,短短一年之內連續爆發3次武器核查危機,這說明薩達姆已經不想在面子上敷衍聯合國核查小組了。
同樣,美國對薩達姆的這種“捉迷藏”游戲也越來越沒有耐心了。
阿齊茲(中)
1998年8月,伊拉克副總理阿齊茲單方面宣布:伊拉克已無任何違禁武器,要求聯合國取消對伊拉克的制裁。
聯合國特委會認為:有沒有你說了不算,我們懷疑你隱瞞了不少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沒有申報,這事,遠遠沒完。
聯合國特委會不是橡皮圖章,它有安理會背書。很快,安理會通過了第1134號決議,要求伊拉克同特委會合作,否則將加大制裁力度。
薩達姆懶得再裝了,宣布中斷與特委會的合作。我就不配合,你愛咋咋地。
12月8日,特委會主任巴特勒,給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寫了一份報告,指出伊拉克對武器核查工作不配合,決定把全體核查人員撤出伊拉克。
報告中還說,伊拉克對40-70個帶有生物或化學戰劑的導彈彈頭去向,從來沒有做出可信的說明,伊拉克每周能生產350L可制造武器的惡性炭疽病原體,這足以制造2枚導彈彈頭或四枚炸彈。
克林頓與萊溫斯基
安南還沒怎么表態,克林頓坐不住了。
這一年,克林頓因為沒有管好自己的拉鏈,陷入了與女實習生的桃色新聞中,進而引發了對總統的彈劾,克林頓被搞得灰頭土臉,總統寶座一度動搖,心情很不美麗。
在這個節骨眼上,薩達姆的刺頭行為,無疑讓克林頓火氣更大了。
人總是健忘的 ,尤其是不愉快的記憶。美國決心狠狠教訓一下薩達姆,讓他回憶一下七年前海灣戰爭的感覺。你頭不是很鐵嗎,能鐵過“戰斧”?
敲打薩達姆是美國國家戰略的要求,按照克林頓的說法:這次進攻就是要打擊伊拉克的生物、化學和原子武器,削弱伊拉克威脅鄰國的軍事力量。
當然,總統個人也可以借機發泄一下郁積的不爽,如果打擊效果好,還能轉移國內外視線,讓大家不要總盯著總統的褲襠。
灰頭土臉的克林頓
1998年12月16日,美國啟動了代號為“沙漠之狐”的軍事行動。這次行動歷時70小時,美國動員了3萬多人,290多架飛機和包括航母在內的22艘軍艦,6顆以上的偵察衛星,對伊拉克120多個目標發動空襲。
美國的好基友英國,派出了18架飛機和2艘軍艦陪玩。
03
“沙漠之狐”行動延續了“沙漠風暴”行動的風格,與其說這是一場戰爭,不如說這是一場虐菜游戲。
就像《紅警2》游戲一樣,伊拉克只有幾個防空步兵,卻要面對漫天的黑鷹戰機、入侵者戰機、航母艦載機的轟炸。
《紅警2》中的美軍航母和艦載機
“沙漠之狐”行動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伊拉克總統府、共和國衛隊、核設施、生化武器工廠、導彈研制工廠等。
第一次空襲發生在12月17日夜間(巴格達時間),美軍首先出動EA-6B電子戰機,壓制了伊拉克的雷達,游弋在波斯灣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并派出了70多架F/A-18和F-14戰機,攜帶激光制導炸彈,對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軍營、防空設置、機場、軍事指揮中心和控制中心發動了空襲。
4個小時內,美軍發射了2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了伊拉克境內的50多處目標。
第二次空襲發生在12月18日夜間,美國海軍繼續發射“戰斧” 巡航導彈,出動艦載機轟炸,此外,部署在科威特、沙特、阿曼、土耳其、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的美國空軍也趕來參戰。
B-52戰略轟炸機發射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效果圖
B-52戰略轟炸機從迪戈加西亞島軍事基地起飛,飛越4000多公里,發射了AGM-86巡航導彈——殺雞用牛刀,只為炫技。
美軍B-1轟炸機把“沙漠之狐”行動當作首次實戰,向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兵營,投擲了84枚常規炸彈。
同時,美軍F-117隱形轟炸機正火速趕往海灣,“卡爾·文森”號航母也在劈波斬浪,疾馳而來。它們參加了第三、四次空襲行動。
第三、四次空襲分別發生在12月19日凌晨和晚上,美軍空襲目標擴大到了電視臺和油田等設施,美國國防部長科恩聲稱:巡航導彈3天攻擊了近百個目標,命中率為75%。
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伊拉克的反應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炸由他炸,明月照大江。
EA-6B電子戰機
雖然美軍只動用了EA-6B電子戰機,但伊拉克軍隊對海灣戰爭的慘痛教訓記憶猶新,他們知道反擊無效——美軍的電子戰機、誘餌、高速反輻射導彈能夠化解反擊,而且一旦反擊,必定遭受美軍更猛烈的打擊,得不償失。
因此,伊拉克軍隊最先進的防空系統和雷達一直保持靜默狀態,地空導彈轉移隱蔽,戰機隱藏于叢林,他們還利用美軍不攻擊平民的心理,把共和國衛隊的人員和坦克分散到了民房中。
伊軍指揮部嚴令防空部隊不要發射任何導彈。防空部隊只動用了少量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在夜空中盲目掃射,證明我反抗了。
12月18日,伊拉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發表公報說:伊拉克武裝部隊和防空部隊頂住了美國和英國自17日凌晨起對伊拉克發動的導彈空襲。
與其說是頂住了,不如說是躲過了,因為壓根就沒敢頂,約等于躺平。
薩達姆漫畫
空襲期間,巴格達沒有實行燈火管制、交通管制和安全方面的控制,街上雖然沒有平常那樣車水馬龍,但人流量也不少,甚至還有結婚車隊往來。
究其原因,可能是伊拉克人已經被戰爭和長期制裁弄得麻木了,厭倦了這種不死不活的日子,隨便怎么轟炸都無所謂,也躺平了。
12月20日,美英兩國同時宣布停止空襲,“沙漠之狐”行動結束。
04
“沙漠之狐”行動耗資約15億美元,美軍發射了415枚巡航導彈,超過了海灣戰爭的323枚,光巡航導彈一項就花了近5億美元,約占整個行動花費的1/3,昂貴程度讓豪橫的美軍都有點扛不住了。
前兩次空襲,“企業”號航空母艦上的“戰斧”,一眨眼就消耗了80%,以至于后兩次空襲,美軍不得不精打細算,減少“戰斧”的使用。
受打擊的120多個目標中,97個目標被擊中,43個目標被嚴重摧毀,42個目標受到中等程度破壞,12個目標被輕度破壞。
伊拉克軍事情報局總部遭受打擊之前(左)與遭受打擊后(右)的不同情形
美國國防部戰后發布的評估報告顯示,“沙漠之狐”行動襲擊了伊拉克的27個防空導彈陣地、18個指揮與控制中心、11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設施、8個共和國衛隊營地以及數十個其他重要設施,絕大部分設施遭到了中等程度以上的破壞,伊拉克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受到重創,非常規武器倒退了2年,大大削弱了伊拉克的戰爭潛力。
伊拉克軍隊共有1400人喪生,美軍參戰飛機0戰損,事故死亡2人。
被美國教訓一頓之后,薩達姆屈服了嗎?
沒有。
“當代薩拉丁”心比天高,要么矗立高山之巔,要么陷于深谷之底,絕不坦坦平川,怎么能向美帝認慫。
爾要試試我寶劍鋒利否?
再說了,如果這時候慫,那不白挨炸了。
伊拉克聲稱:除非聯合國解除對伊拉克的制裁,否則絕不允許聯合國核查人員進入伊拉克。
武器核查陷入了僵局,聯合國進退兩難,安理會通過了1284號決議,決定成立“核委會”取代之前的特委會,主任也換上了讓伊拉克滿意的瑞典前外長布里克斯。
但是,伊拉克仍然以各種理由,拒不執行1248號決議,武器核查一直停滯不前。
9·11事件后,美國打擊阿富汗塔利班,布什向薩達姆喊話時,仍念念不忘武器核查問題,他說:·····至于說薩達姆,他需要讓武器核查人員返回他的國家,并向我們表明他沒有指示人研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武器核查問題,正是2003年美國搞掉薩姆政權的主要理由之一。
《紅警2》游戲中伊拉克的恐怖兵種——輻射工兵
伊拉克到底有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在之前的武器核查中,聯合國特委會向伊拉克派遣了397個核查和監督小組,共計3500多人次,對伊拉克全境7000多個地點進行了2萬多次核查,經核查銷毀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數量,約等于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所摧毀的兩倍。
換句話說,伊拉克之前確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經過聯合國核查人員的清查銷毀,以及美英軍隊“沙漠之狐”行動的打擊,很多人相信,伊拉克事實上也不可能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
伊拉克戰爭后,美軍對于核、生物武器的指控未找到證據,只發現了幾千枚廢棄的化學武器。
【參考資料】
《薩達姆時期美國伊拉克關系》
《美英“沙漠之狐”行動分析報告》
《“沙漠之狐”行動述評》
《沙漠之狐親歷記》
《“沙漠之狐”行動——一次典型的“不對稱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