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登陸中國圖書市場的《想到上班就失眠》是一部由韓國作者李有林以資深社畜身份撰寫的打工日記。通過這本書中記錄的、她親身經歷的那些不斷尋找“工作意義”的故事,有助于讀者戰勝焦慮、克服“周一病”、順利從職場倦怠期突圍,成為情緒穩定的上班族!
【韓國】李有林 著《想到上班就失眠》
據相關資料顯示,《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作者李有林,大學畢業十多年,一直靠寫作維持生計。先后做過記者、廣告撰稿人、文案策劃、客服腳本編劇等五花八門的工作。經歷過正式員工、臨時工、自由職業者等各個階段,擁有比一般人更復雜的社畜生涯。這本書之所以會吸引我,正是因為我和作者有類似的復雜工作經歷。我也做過IT編輯記者、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市場部公關媒介,更早些年還先后在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型企業的服務部門工作。正式工作后非公務必要,平時完全素顏的我,學生時代還曾在和我的專業、喜好都完全無關的化妝品公司做過兼職。同樣是被工作壓垮的社畜,我確實在李有林的書中找到了一些安慰。
因為李有林曾長期從事文案方面的工作,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她的文筆影響讀者對這本《想到上班就失眠》的評價。而且我認為,她的文字幽默風趣、字里行間充滿真情實感,拋出個人觀點的同時也不乏專業論據。讀來既不會讓人感覺枯燥,又不會令人覺得太矯情,還很容易使人產生共鳴。尤其是在每節的結尾,都附有一段“每日心得”,更是金句頻出。
在《想到上班就失眠》書中,李有林提到的“周一病”恐怕是很多社畜的通病。她是每到周日傍晚心情就憂郁,每到周日晚上就睡不著,每個周一早上都變得更加敏感。我的“周一病”可能沒像她那么嚴重,但我也曾明顯感覺周五下午心中總是想著“再熬半天就可以休息了”,周一上班路上卻在抱怨“又要開始漫長、忙碌的一周了”。一種是期望就在前方,一種是遙遙無期,干勁完全不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除了自身心理上的“周一病”,李有林竟然還關注到心腦血管疾病周一清晨發病率很高的醫學專業研究報道,從學術上證實了周一的危險性。
《想到上班就失眠》第10頁
據李有林在《想到上班就失眠》中所述,她曾先后得過胃炎、腸炎、帶狀皰疹,后來她更是去做了心理咨詢,這些身體和心理上的問題顯然是職場工作壓力太大造成的。書中只是提及她有一陣兒情緒比較低落,但我感覺她當時的狀態可能還沒嚴重到去看精神科開藥,但恐怕也已經臨近抑郁的邊緣了,所以她需要通過專業人士的心理咨詢對她進行輔導幫助。而她在書中分享的職場故事,正是從她多年工作的血淚史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對于徘徊在辭職邊緣的人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一節特別寫到了“我也有了年齡比我小的上司”,這樣的經歷我也曾有過。只不過她那年齡小的上司,原本和她是平級,后來才被提拔成組長。這對于她來說,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且還要看她那位小上司的實際工作能力是不是真的比她強。而我當初的上司是把我招進公司的女強人,我好像是在參加面試時就知道她比我還小幾個月。如今她已經是另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OO了。
我很佩服我昔日的那位女上司,從我見她第一面起就覺得她很干練。但與她共事后,我也逐漸感覺到她的壓力也很大。在我們共事的大約六年間,她經歷了婚變、多次腫瘤切除手術等很多坎坷。不管是她,還是《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作者李有林,甚至是我自己,我們都因為工作壓力問題,身體健康先亮起了紅燈。
李有林的工作壓力,有的來自比她小的上司組長,終究她有時是要看組長的眼色行事;也有的來自更高一級的領導,比如那位聲稱“工資原本就是被罵的價格”的部長;還有跨部門合作時來自其它部門同事的刁難等。另外,就是長期加班、趕工,身體超負荷運轉帶來的身心疲憊。
和李有林相比,我之前公司整個部門的氛圍都特別好。我的那位女上司平時就很照顧我,尤其是我們市場部與其它部門合作時,八面玲瓏的她更是會及時提醒我如何巧妙地與對方溝通。她和負責我們市場部的副總之前就曾在其它公司共事。而這位副總也很喜歡我,不僅多次幫我介紹對象,還很認真地當著我們部門很多同事的面說過,等我結婚時他要當我的證婚人。我們部門的其他同事也都是我的女上司招進公司的、此前曾和她有過合作或曾共事的圈內熟人。因此,我們部門的團隊凝聚力很強,這也是我當初就算整天加班也沒辭職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我病倒前,我們市場部接下了公司的一個新項目,也是一個全新品牌的宣傳工作。雖然我們成功地將新品牌的名頭很快在業界打響了,但吸引客戶的問題卻讓我們做了很多痛苦的嘗試,其中就包括電子郵件營銷。原本只負責寫郵件文案的我和另一位同事,因為又要和美工溝通、又要和技術人員協調,工作的進展很多要依靠其它部門推進。而且我們部門和那些部門還不在同一城市,任務交接協作太費勁。
后來,我們就盡量減少了請其它部門幫忙,由我這個笑話中所說的“好歹是個學網絡的”分擔了部分美工和技術的工作。然后,我還把這些技能總結成最簡單快捷的操作方式,教給了我的同事。如今看來就是我自己逞能,還連累了同事也硬著頭皮做原本并不擅長的事情。最關鍵的是當時那個新項目的運營,是按照類似創業公司“996”的模式整天加班,每天晚上九點還開會。我和同事的狀態都顯得很疲憊。
最終,那段時間長期的加班,使得我免疫力下降,不知何時就突然開始腿疼。我本來以為只是坐久了,猛然站起來磕到椅子扶手導致的,或許疼幾天就好了,完全沒當回事。我大概就那樣忍著疼痛又加了四個月的班,后來更是疼到半夜總是疼醒,我也開始失眠了。只不過和李有林精神上的壓力大不一樣,我的失眠是因為腿疼。也是在女上司的建議下,我才請假去認真做了檢查,結果查出來是骨癌。
骨癌其實也并不可怕,我做手術時同期有好幾個十幾歲的小孩也都得的這種病。只是大家同樣是骨癌,腫瘤生長的部位卻不一樣。不幸的是,我的腫瘤生長的位置很不好,用醫生的話說,如果早幾年我就需要做截肢。我雖然免去了截肢,但手術后卻殘疾了,嚴重影響了我后半生的生活。隨著我生病住院做手術,我們部門的其他同事也都陸續離職了。更諷刺的是,那個我們當初整天為之加班的互聯網熱門項目,幾年后整個行業都被叫停了。我很后悔當初沒有及時辭職。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李有林的沖動辭職,以及花光全部積蓄去旅游,都是反面教材。但我覺得如果我是她,處在她那樣的工作環境中,我也肯定會辭職。只不過我會慎重考慮一下存款問題,再選擇旅游地點和周期。而我當初沒有果斷選擇離職,完全是因為很享受當時我們部門團隊的氛圍,換一個工作環境身邊未必會有這么好的伙伴。但我對創業型公司和團隊其實是很排斥的。
在我到這家互聯網公司之前,也曾面試過一家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而且我也順利通過了面試,因為那家公司的老板是我做記者時就采訪過多次的高管,當時談好的待遇還包括期權。但我就是被創業公司總要加班的問題嚇退了。我能接受偶爾加班,或者哪怕是一個月之類的一段時間持續加班,但無法接受長期處于加班的狀態。只是沒想到兜兜轉轉,我還是敗在了加班上。就算分到了期權,卻也已經換不回健康。我覺得,年輕人就算身體健康,也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的身心是否能夠承受加班常態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想到上班就失眠》中,李有林整理了一份對前輩的采訪記錄,那位前輩40多歲夫妻雙雙突然辭職了。其實,我很羨慕她那位前輩。我覺得不需要有什么宏圖大志,只要享受一份屬于自己的小確幸就足夠了。她那位前輩后來再找到的工作并沒有之前的待遇高,但是他們夫妻二人很享受當下,不需要為了工作過于疲憊甚至是陷入痛苦的境地,也沒有沉重的經濟負擔。只不過她那位前輩在真正辭職之前,也是規劃了很久才一步步付諸行動的。正如李有林在那一節的“每日心得”中所說,“我以為一直堅持到堅持不下去了叫作辭職,卻不知道修煉出可以堅持走下去的人生路,才是真正的辭職。”
《想到上班就失眠》第99頁
總之,我覺得我應該比《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作者李有林歲數更大一點,所以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在產生共鳴的同時,也勾起了我對很多職場往事的回憶。不過,我相信這本書對于更年輕一點的社畜們,會具有更高的借鑒和參考價值。唯一讓我覺得有些遺憾的是,我感覺這本書的內容順序是按照作者制定的邏輯架構講述的,但這種架構的順序和她實際經歷的先后順序,可能不完全一致,這會讓讀者產生一種時間上的錯亂感。但這并不影響讀者從她各種慘痛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作者:李淑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