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陽春面-
Video
不知道大家以前上學時候,都是吃什么當早飯的。
據我南方的朋友說,尤其是江浙地方的,除了豆漿油條,最常見的就是各色面館。是的,可別再說南方人對面食愛得不夠深沉了。北方面試愛好者講究面食的千變萬化,而南方面癡則鐘意在萬千澆頭里游走。什么爆魚、大腸、大排、雪菜筍絲……一樣樣擺在出面的當口,營造出「迷失面店」的恍惚感,只恨囊中羞澀,不能一次將它們All in。
學生時代,有限的零花錢更是要花在刀刃上。
澆頭嘛,偶當獎勵就夠了,平日里,一碗「陽春面」也不算敷衍了早起的辰光。
「陽春面」,以前在北方是很少聽到的,應該是在江南更流行。想來也是,在那樣明媚的地界兒,才當得起一碗宛若陽春三月的湯面。
現在年輕一輩,有時會把「陽春面」叫成「光面」。要是被老人家聽到,肯定不答應。
作家張佳瑋就寫過文章,簡單區分「陽春面」和「光面」:光面是白水煮了面;陽春面起碼要有好湯底,有蔥花,應該有豬油,有一點蛋皮。
既然沒有澆頭加持,陽春面的湯底自然就成了招牌特色。就連再懸浮的影視劇,也好歹深諳這一點:「陽春面,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燙上兩棵挺括脆爽的小白菜」——幾乎已經囊括了陽春面的要素。
要有好湯底,我用的還是之前教大家做的「老無錫吊雞露」。不摻水的鮮意,一口氣喝不完,就照我說的擱冰箱保存起來,隨用隨取、健康安心。
為了有一碗沒有澆頭也鮮掉眉毛的陽春面,我還用了牡蠣醬油——來自好友管家的投遞。這款醬油顏色偏淺,但是有生猛鮮味。既能為湯底添色不少,也仍然能保持湯底的清澈,畢竟在江南老人眼中,「紅湯」和「白湯」是涇渭分明的。
不用擔心,都已經是最家常的陽春面,自然不要求家家手頭都有吊雞露、牡蠣醬油,只要有生抽和白胡椒就能調和出相當不錯的滋味。
素面在滾水里過一遭,用的還是管家出品的「手延素面」,細白到發光,口感是有嚼勁的那種。聽說在蘇州這些地方,人們是很講究吃「頭湯面」的,起個大早就是為了這碗清爽的面。在家里么,自然什么時候都能來一碗頭湯面。燙好的青菜、溏心的水煮蛋裝點上,波光粼粼,搖曳生輝,真的好想把滿眼春光都盛到了碗里。
張佳瑋有個說法,讓我印象很深刻,來自一位當地老先生。他說,陽春面「像梳好的頭發,清清爽爽;澆頭則好像首飾」。
是有幾分道理的。
江南人家,日子貧窮或富有是一回事兒,但不管如何,到底是要把每一天都過得細巧清爽——這是老一輩人對生活最大的耐心,正如一碗陽春面,大可以擱上萬千澆頭,但最緊要還是有一碗好湯好面的底色。
-萬能陽春面-
“ Ingredients”
雞蛋 1個
細面 適量
鹽 2g
牡蠣醬油/生抽 10ml
白胡椒粉 3g
蔥花 一把
芝麻香油 幾滴
青菜 2顆
吊雞露 一小勺(可免 )
“Method”
1- 雞蛋開水入鍋,煮7分鐘撈出,立即在冰水中,水中剝蛋殼,可以剝得更光滑。
2- 水里放點鹽,煮開后放入小青菜煮30秒鐘,變綠撈出。
3- 面碗底放 蔥花、 牡蠣醬油/生抽、 鹽、白胡椒、 芝麻香油和 吊雞露一小勺(可免)。
4- 沸水將細面煮熟, 先用熱面湯融化調料, 再放入面條, 擺上雞蛋和青菜 開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