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新銳推理鬼才下村敦史的《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登陸中國圖書市場了。這是一部打破了傳統(tǒng)推理小說創(chuàng)作桎梏的突圍之作,不僅多位主人公都叫一個名字,而且擔當推理重任的全是局外人。此外,這個故事接近尾聲時還上演了反轉再反轉的精彩大戲。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主要探討了霸凌與網絡暴力的連鎖效應帶給無辜者的傷害問題,值得向所有青少年和網民推薦。
【日本】下村敦史 著《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
《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的故事是圍繞著一樁獵奇殺人案展開的。死者是一個名叫津田愛美,獨自在公園里玩耍的六歲小女孩。她是在公廁被刺死的。報道說,她衣衫凌亂,應該是兇手試圖施加性暴力,遭到反抗后殺害了她。而此案的兇手竟然是一個只有十六歲的少年。鑒于兇手年齡太小,按照日本相關法規(guī),原本兇手的名字是不應該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的。但是一本雜志為了迎合大眾“只有被害人的隱私被公開了,太不公平了”的論調,曝光了少年犯的真名為大山正紀,從而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與之同名同姓的無辜者受到牽連,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遭受著排擠,甚至是歧視等各種不公平的待遇。
少年犯在接受法律制裁的同時,也自然受到大眾的譴責。但那些與他同名同姓的人是無辜的,沒理由被大眾嫌惡。他們飽受折磨,卻有苦難言。其中一人建立了一個網站成立了“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并組織同為大山正紀的網站成員們在線下聚會見面,相互傾訴被“大山正紀”這個名字連累帶來的痛苦。由于組織者初期考慮不周,未能嚴格審核所有成員的身份,結果不僅有別有用心的記者潛入,更夸張的是連服刑七年后被釋放的、愛美案兇手也冒充另一同名者混入其中。
《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書中配圖
因為身份、年齡不同,這些聚在一起的大山正紀們,雖然都在因同一個名字受苦,但卻不能完全達成共識,有個別思想更成熟的人中途退出了。而剩下的人在那位潛伏進來的記者的慫恿下,決定找到愛美案的真兇大山正紀,并拍下他的照片在媒體上曝光,以此證明自己不是那樁獵奇殺人案的兇手。但由于真兇也混在他們之中,利用了他們的同情與同理心,試圖將輿論引向一個對他更有利的、悲情的假象。
當《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的故事接近尾聲,本以為已經鎖定真兇,也有不堪忍受折磨的同名者終于向真兇實施報復時,卻又接連出現兩個意外的反轉。這也是此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既展現了作者下村敦史為兇手安排的犯案動機,又突顯了他在情節(jié)設計方面的邏輯比較嚴謹。盡管他對人物的心態(tài)、情緒把握得也很準確,不過我覺得他的文筆不是我欣賞的類型。
日本新銳推理鬼才下村敦史
全書中有很多人物觀點是通過對話的形式呈現的。但是,有些話語說教色彩過重,不太像口頭表達的內容,更像是媒體點評的書面言辭。具體到典型人物,要數喜歡踢足球的大山正紀。他雖然主張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名字帶來負面影響的問題,這點非常值得推崇,但他顯得過于成熟且正能量了。這與他的年齡、人生閱歷等并不匹配,令人感覺他的人設有點突兀。或者說對于他的正能量,缺少有說服力的前情鋪墊。
總之,我覺得《同名同姓受害者協(xié)會》中的推理思路都比較清晰,盡管不是專業(yè)的刑警或偵探在做分析,卻也都有理有據。最關鍵的是這個故事聚焦的霸凌與網絡暴力帶來的連鎖效應問題,讓這部社會派推理小說更具深度和教育意義了。比如書中倡導的身處社交網絡需要講究信息素養(yǎng)的觀念,是非常值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的。(作者:李淑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