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對于戒指、耳環、項鏈、手鐲等配飾,腰飾在今天的生活中似乎并不常見。
↑↑↑圖源網絡
但在古代,腰飾作為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僅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還是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代服飾腰飾
由于早先的服飾上沒有拉鏈和紐扣,古人只在衣襟處縫制了幾根用來系結的小帶子。
后來,為了防止衣袍散開,人們還在腰間增加了絲帛或是皮革所制的腰帶。
隨著服飾的發展,功能樣式各異的腰飾,逐漸成為了古人出行必不可少的裝飾品。
↑↑↑19~20世紀 金腰飾 羅布林卡管理處藏 圖源 :動脈影
那么,古代的腰飾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腰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作用和意義又有何不同呢?
新石器時期
腰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
↑↑↑良渚文化玉帶鉤
1972年,在良渚文化浙江桐鄉金星村遺址中就曾發現佩戴在腰間的玉帶鉤。
腰飾的造型較為規整,一側為孔,另一側為彎鉤,佩戴時,用繩子穿過兩端即可。
(相關閱讀:它曾改變了歷史,是古人腰間的奢侈品,閑談帶鉤發展史)
↑↑↑浙江余杭出土玉帶鉤
雖然,這一時期的腰飾剛剛出現,但材質已經十分豐富,上到動物牙齒、骨類,下到各種玉石,只要是能夠打孔的東西,都可被作成腰飾。
↑↑↑良渚文化 玉帶鉤
除了材質豐富多樣外,腰飾的造型也是豐富至極。
除了前面提到的玉帶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人形飾、動物形飾、以及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的款式。
↑↑↑綠松石鸮 遼寧西部喀左縣東山嘴遺址出土
商周時期
到了商周時期,周王重禮,他制定了極為詳細的禮節和宗法制度、以及一整套規范的服飾制度來規范人們的生活。
其中,腰帶作為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上到材質、款式,下到配飾、位置,都有明確的規定。
這一時期的腰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以絲帛制成,古稱“大帶”;另一類為皮革所制,稱“鞶帶”,主要用于男子。
根據腰帶上裝飾配飾的材質、工藝,可以分辨出佩戴者的身份以及地位。
↑↑↑西周 羊首形青銅帶飾
下面這一組綴在腰帶上的配飾,出自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西周虢國公墓地,材質為金質,造型多樣,工藝精湛,可見,墓主身份之高貴。
↑↑↑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西周虢國公墓地 綴在腰帶上的配飾
除了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的帶鉤外,還有一種名為玉觿的腰飾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來。
↑↑↑西周 龍形玉觿
觿是一種頭部粗大、尾部尖銳的錐形物,古人常用其來解繩。
商周時期的玉觿,從造型上看,前端為龍形,尾部扭曲,上面雕刻有回紋、蟬紋、龍鳳紋等紋樣,工藝精湛,除了具有實用性外,還具有一定的裝飾性。
(相關閱讀:古代最實用的玉器,古人寬衣解帶的神器!“玉觿”究竟是個啥?)
↑↑↑玉龍紋觿 西周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腰飾還是以帶鉤為主。
↑↑↑戰國 嵌銀金帶鉤 洛陽博物館藏 圖源:動脈影
這一時期的帶鉤,器形基本已經確立,既由鉤首、鉤身和鉤扭所組成。材質大多為金屬,如金、銀、銅、鐵,也有用玉石、骨、木制作而成,但數量不多。
↑↑↑春秋 鴛鴦金帶鉤
造型大體可分為水禽形、獸面形、琵琶形、牌形、全獸形等,并運用包金、錯銀、嵌琉璃等技法,使得帶鉤看上去精致異常。
↑↑↑春秋時期帶鉤
到了戰國時期,人們尚玉,玉成為了“天下莫不貴者”,上到相玉、下到治玉都有明確的規范體系,玉材質的腰飾大行其道。
↑↑↑戰國 嵌金玉龍紋鐵帶鉤 1957~58年出土于河南信陽長臺關1號墓 圖源:動脈影
除了帶鉤以外,這一時期還有組珮造型的玉腰飾。
組珮款式較為復雜,通常是由彎月狀的璜、連結壁或環,中間有方形的琚瑀,旁邊裝飾有沖牙等組成,再用不同顏色的絲繩串聯珠子點綴其中。
↑↑↑學者考證的佩玉形式
在當時,白玉是所有玉中檔次最高的,帝王所佩戴的腰飾多為玄色絲繩串聯的白玉。
↑↑↑春秋 玉組佩 山東博物館 圖源:微博觀察猿王甜甜
秦漢時期
到了秦漢時期,前朝時期就已出現的玉組佩繼續盛行。
↑↑↑電視劇《瑯琊榜》中人物佩戴組佩
這一時期的玉組佩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樣式簡單大方的“環佩”,通常是由環與瑗組成;
↑↑↑帶環佩的銅御官俑
另一種是貴族階層佩戴的組佩,這種組佩不僅單個玉飾精美無比,而且串聯方式也非同尋常。
匠人們運用精湛的雕刻工藝,將神話故事等不同的題材融入其中,創作出一系列華麗異常的組佩。
↑↑↑曲沃晉侯玉組佩 由204件玉飾組成
韘形佩是漢代時期十分流行的配飾,它是從商朝時期的佩韘演變而來,是射箭時的必備之物。
↑↑↑西漢 韘形佩 1977年臨沂市蘭山區岔河洪家店出土 臨沂市博物館藏。
除此之外,被用作驅魔辟邪的翁仲、剛卯、嚴卯、司南佩等腰飾,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漢 白玉翁仲
↑↑↑西漢 白玉剛卯嚴卯
在這一時期,帶鉤已經成為了革帶的必備之物。
↑↑↑西漢 包金螭龍形銀帶鉤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與前朝相比,此時的帶鉤向著小型化發展,多在2-8厘米,超過10厘米的十分少見,帶鉤的樣式主要以水禽形、曲棒形和琵琶形為主,其他戰國時期的帶鉤基本淘汰。
↑↑↑漢 純金獸形帶鉤 長6.4cm
魏晉南北朝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政權交替頻繁,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相互交融,腰帶的款式與配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西魏男子腰系的蹀躞帶及什物 西魏 莫高窟第285窟 北壁
這一時期的腰帶,前后同寬,如想在腰間佩戴墜飾,便在皮帶上釘掛一個小環,再用皮條將腰飾栓緊,這便是所謂的“蹀躞帶”了。
↑↑↑復原之后的蹀躞帶(吉林博物館藏復制品)
在文章:“金三事”是啥?古代中國版的“瑞士軍刀”,功能超乎你想象中,J先生提到過,與普通用于裝飾的腰飾相比,蹀躞帶上所墜之物皆具有實用性,如:劍、刀、弓等物件。
到了北朝時,蹀躞帶在此基礎上還發展出了九環與十三環帶飾,前者用于貴族近臣,后者主要用于帝王。
↑↑↑九環白玉蹀躞帶 北周
1994年,在陜西咸陽陳馬村北周武帝孝陵中,就曾出土一條蹀躞銅帶具,保存完整,工藝精湛,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蹀躞銅帶具 陜西咸陽陳馬村北周武帝孝陵
從墓中出土的情況上看,前朝時期流行的玉帶鉤,開始走向衰落,說明玉帶鉤在這一時期的實用價值有所降低。
↑↑↑云紋龍首玉帶鉤 南北朝 杭州博物館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少數民族地區常佩戴一種叫做“鉤絡帶”的腰帶,腰帶上除了裝飾有金屬搭扣外,有時還墜有雕刻鏤空紋樣的金屬飾牌,男女皆可佩戴。
↑↑↑鉤絡帶
相對于少數民族,中原地區的腰帶樣式則更為精美奢華,材質多樣,裝飾有金、玉、犀角、各色寶石等的腰帶十分常見。
↑↑↑唐 金鑲珠玉帶銙
其中,帶有玉飾的腰帶是貴族男子最為重要的腰間飾物,帝王還專門制定了嚴格的玉帶制度對佩戴者的身份與地位進行限制。
↑↑↑唐代 白玉帶銙 西安何家村出土
除了官員與貴族會在腰間佩戴玉飾外,在民間的舞女中,還流行一種叫做“飛天佩”的玉牌。
↑↑↑唐 玉飛天 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便藏有一件唐代飛天佩,用鏤雕加陰線刻,呈現出仙女身著長衣、手舉鮮花、下托祥云的形象。
↑↑↑唐代飛天佩
唐人愛熏香,認為其不僅可以驅蟲除穢,還具有保健作用,所以,一種內置香料的飾品香球成為了唐人腰間常見的配飾。
↑↑↑唐 纏枝花紋銀香毬 西安博物院藏 圖源:動脈影
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葡萄紋花鳥銀香囊,堪稱為唐代香球的典范之作。
↑↑↑唐·葡萄紋花鳥銀香囊
香囊采用純銀打造,外部雕刻了相互纏繞的藤蔓和碩果累累的葡萄,以及各種形態的花朵、飛鳥。高超的鏤空雕刻技術展現出盛唐時期精湛的制作工藝。
↑↑↑手工花絲純銀鍍金香囊·珠寶匠商城在售
最為獨特之處就在于應用了陀螺儀原理,無論球囊如何轉動,中間的香料都不會灑出來,不得不佩服唐人技藝之高。
↑↑↑陀螺儀原理
宋代
宋朝崇尚金質,男子常佩戴裝飾有各色紋樣的金質腰帶,而女子則佩戴一種叫做玉環帶的配飾。
↑↑↑晉祠圣母殿侍女像 北宋
這是一種用絲絳系結玉環的帶子,由秦漢時期的印綬演變而來,由于絲絳的色彩與玉佩的樣式各有不同,所以,款式相差較大。
↑↑↑洛神賦 立軸 圈出部分為“禁步”
這種配飾除了能夠起到裝飾作用外,還可用來壓裙,防止衣裙隨意擺動而影響雅觀,古人又將其稱為“禁步”。
↑↑↑明 蘄春博物館藏 玉禁步 蘄春王宣明墓出土 圖源:動脈影
元代
到了元代,前朝時期就已出現的金質和玉質的腰帶在蒙古貴族間都十分流行。
在這一時期,人們十分重視帶頭的裝飾,除了金質、玉質外,各種鑲嵌寶石的帶頭也不在少數。
元 “文王訪賢”金帶頭 江蘇蘇州虎丘區呂師孟夫婦合葬墓出土 圖源:動脈影
當然,帶頭的款式也繁簡不一,有的造成扣式,上綴扣針;有的則不用扣針,制成卡式。
↑↑↑春水玉帶扣 元 無錫博物館
在江蘇吳縣呂師孟墓中就曾出土一件纏枝花果金飾件,上面雕刻有纏枝的花果,看起來富貴華麗,奢華至極。
↑↑↑纏枝花果金飾件 元代 蘇州吳中區呂師孟墓出土 南京博物館藏
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明政府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服飾制度。
明早期白玉蟠龍環佩 故宮博物院藏
而腰飾作為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平民、高官到帝王,所佩戴的腰飾各有不同。
↑↑↑四川博物院 清 白玉蒼龍教子帶鉤圖源:動脈影
在當時,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子常佩戴玉帶,“蟒袍玉帶”是高官最顯赫的裝束。而鑲嵌有貴重寶玉石的帶飾,常出現在皇室中。
↑↑↑戲曲中的蟒袍玉帶
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的帶鉤,成為了這一時期復古的裝飾品。
↑↑↑明 嵌金龍頭帶鉤
題材除了花草、動物外,龍紋題材最為常見,除此之外,在部分墓地中還曾出土鑲嵌寶石或鎏金嵌寶的帶鉤,造型優美、技藝高超、玲瓏奇巧。
↑↑↑清 銅鎏金嵌寶石帶鉤
清朝時,隨著服飾簡化,腰間的配飾開始向著小而精的方向發展,各種造型精美、工藝精湛,雕刻有吉祥紋樣的玉佩成為了主流。
↑↑↑白玉十二月令組佩
而婦女腰間的配飾則更為多樣,人們將不同材質的寶石用絲繩串聯,編織成各種造型,看起來優雅含蓄,高貴大方。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戌
J先生說:
雖然到了今天,腰飾這種樣式華麗精美的配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不常見。
但它作為首飾的一種,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賦予了它更為豐富的內涵與含義,成為了中國歷史發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想看其他首飾的發展史?滿足你!
萬國衣冠拜冕旒,漫談中國古代頭冠進化史
5000年前的項鏈,竟然比現在還時髦?揭秘項鏈的前世今生(上)
古人也戴Choker?碾壓時尚大牌的驚艷之美!項鏈的前世今生(下)
哪個朝代的耳飾最美?哪個朝代最奇葩?關于耳飾你不知道的事兒
戴耳飾只是為了美?其實還有這些用處!探秘耳飾千年發展史
奇葩!戒指在古代竟然有這種用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的歷史
手鐲竟有11種叫法?揭秘6000年手鐲進化史
相關資料:1、珠光翠影 中國首飾史話 王苗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