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了天下反抗暴秦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使得六國后人紛紛加入了反秦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動搖了秦朝的根基,秦朝一統天下后依然是嚴刑峻法,沒有實施仁政是滅亡的原因,這次起義也是歷史的一次試金石,項羽巨鹿大破秦軍奠定了秦朝的滅亡,春秋戰國爭霸,還是天下一統好呢,項羽的失敗證明了,中國一統的基調,漢朝也從秦末大起義吸取了教訓,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奠定了漢朝四百年的基業。
2.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起義,東漢末年,民不聊生,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嚴重打擊了漢朝的統治,各方勢力為了平定天下,開始了統一和兼并,曹操、劉備、孫策也趁勢而起奠定了三國的版圖,由于北方戰亂,南方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使得大量北方人口南移,蜀漢和東吳加強了南方的開發,為經濟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礎,使得后面的王朝吸取了宦官和外戚專政的教訓。
3.孫恩起義
東晉自永嘉南渡,世家大族的勢力遠高于東晉皇族,司馬家只能依靠世家大族統治著東南半壁江山,東晉末年,地方割據,東晉朝廷只控制著三吳地區,這里是士大夫的封地,國家又將大部分的賦稅加于此地,百姓大部分淪為奴隸,399年朝廷為了緩和矛盾,把奴隸免為平民,結果朝廷沒過多久再次把他們征兵,由此引發了孫恩起義,起義持續了12年之久,席卷大半個江南地區,沉重打擊了東晉的門閥,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機會,寒門的劉裕由此平定叛亂,代晉建立了南朝宋。
4.隋末起義
隋朝末農民大起義的根源,在于隋煬帝不愛惜民力,隋朝剛成立不到二十年,就修大運河,三征高句麗,漢朝的漢武帝也干了這幾件事,那是由于從劉邦開始與民休養生息,一直到漢景帝時期漢朝積蓄了百年的國力才能作出,而隋煬帝想要十幾年做成,積累了大量的社會矛盾,繁重的兵役和勞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揭竿而起,形成了三支著名的起義軍,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和江淮的杜伏威,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在其子李世民的幫助下花了十幾年才平定天下,也讓李唐王朝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愛惜民力,使得唐朝立國到了三百年。
5.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波及了大半個唐朝版圖,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亂一百年后再度遭遇重創,使得唐王朝的經濟命脈江南地區受到破壞加速了唐朝滅亡,藩鎮割據加劇,節度使成為了地方的諸侯,直到80年后的北宋才統一了大半個中國,由于吸取了藩鎮割據的教訓,采取了重文輕武的措施,與奠定了北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
6.方臘起義
北宋自從宋徽宗即位后,喜愛花石綱和文玩寵幸奸臣,無數百姓被所取花石綱的官員士兵弄的家破人亡,無數士兵被迫給官員當短工,由此在1120年方臘起義,發展為百萬部眾,震動東南,北宋為平定叛亂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北方的金朝崛起,而北宋又遭受了重創,加速了北宋的滅亡,為此建炎南渡,使得經濟中心徹底轉移到了南方。
7.紅襖軍起義
金朝末年日益腐敗,對農民壓榨使得山東和河北的農民紛紛起義,這就是紅襖軍起義,紅襖軍起義動搖了金朝的統治根本,再次期間蒙古南下攻金,金由于部分兵力在山東平叛,造成了在野狐嶺之戰的失敗四十萬進軍全軍覆沒,蒙古也把部分紅襖軍受為己用,由此僅用了24年就滅掉了,金朝這個5600萬人口的東亞第一大國,而蒙古建國時人口才100萬,金朝之亡是亡與內亂。
8. 紅巾軍起義
元朝后期蒙古貴族橫征暴斂,侵占了大量農民的土地,而且還把廣闊的農田變成牧場供自己放牧,而且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是元朝開國的20倍,在此期間修繕了黃河,修黃河本身沒錯,可是高級官員到底層層層克扣,到了民工手里所剩無幾。
1351年北方起義軍首領韓山童及其友劉福通等決定抓住這一時機,發動武裝起義。他們一面加緊宣傳“彌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又散布民謠“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并暗地里鑿了一個獨眼石人,埋在即將挖掘的黃陵崗附近河道上。獨眼石人挖出后,河工們驚詫不已,消息傳出,大河南北,反抗的烈火頓時燃起。
紅巾軍起義由此開始席卷江南各地,北方的朝廷陷于內斗之中,南方的起義軍割據江南,此時朱元璋也投身于起義軍中壯大自己,歷經四十年的戰爭,平定了南方起義軍割據勢力,數次北伐,收復了自五代十國就失去的燕云十六州州,并且也是第一次南方的騎兵在華北平原大敗北方的騎兵,把元朝政權趕回了大漠,并且在洪武25年在捕魚兒海大敗北元宗室,俘虜北元14萬余人,摧毀了北元在北方的勢力,使得北元陷于內亂之中,開創了大明276年的天下。
9.明末大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爆發于明末天啟七年(1627年)的陜北起義,明朝末年北方遭遇難得一見的小冰河期,使得陜北地區顆粒無收,又逢旱災和鼠疫,大明王朝已經走過了260個年頭,政治腐敗,災民們無以為繼爆發了起義,起義軍最開始是五個省,到了最后席卷整個大明王朝,明朝天啟為了剿滅后金加征遼餉,之后為了平定起義軍加派練餉和剿餉,使得更多百姓流離失所加入起義軍,形成了北方以李自成為主的大順政權和西南以張獻忠為首的大西政權,起義軍于明朝作戰中逐漸成長,好多平民士兵為了反抗將領的被剝削紛紛加入起義軍。
1644年大順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雖然李自成有著一百萬萬大軍,但是陷入了兩線作戰,東北有著大清政權,南邊有著南明六十萬大軍,山東和河南南部并未收復,就和直奔山海關和后金發生了山海關大戰,大順軍戰敗撤到西安和清軍作戰,最后加入了南明和清軍作戰,張獻忠由于被清軍殺害,大西軍最后也加了南明,南明和清朝對抗18年,大部分為起義軍的部隊,都順治十八年,最后的起義軍將領李定國病逝于緬甸,起義由此終結,明末起義軍動搖了明朝的統治,可惜最后失去了人心造成了悲劇的下場。
10. 金田起義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廣西桂平縣武裝起義,由于清末社會矛盾加劇,西方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再加上官員的腐敗無能,終于爆發了金田起義,席卷中國數十個省,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并進行了北伐,由于北方的根據不穩,最終北伐失敗,太平天國最后亡于內部的斗爭,但沉重打擊了清朝的根基,加速了清朝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