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鎮地處中山市南部,是中國偉大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南朗鎮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不僅擁有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還留存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古村落。
赤坎村位于南朗鎮北部,直屬于欖邊村管轄,其中包括南塘、茶東、茶西、莆山、赤坎、西江里6個自然村落。2019年6月份,欖邊村6個村落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據赤坎村村志記載,該村落形成于南宋年間,距今已有著800百多年的燦爛歷史。時至今日,走在村內仍然可以看到許多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古祠堂、廟宇等建筑物。
歷經漫長歲月洗禮后,赤坎村村落格局至今依舊保存完整,無論是錯落有致的民居,縱橫交錯的街巷,還是精雕細琢的牌坊,都充滿濃郁的嶺南民間文化特色。走在寧靜祥和的赤坎村內,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油然而生,令人倍感愜意。
在赤坎村中央,赫然聳立著一座精致大氣的孝義坊,它巧奪天工的造型,精湛的石雕技藝,成為村內最為顯眼的標志性古建筑之一。孝義坊為四柱三間通天式結構,由堅硬的花崗石構筑,高5米、寬6米,占地約20平方米;正背面的坊柱、坊額,均刻有銘文,正面刻有"孝義坊"字樣,背面刻有"力孝遺芳"字樣,2004年,孝義坊已被列為中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于孝義坊,還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孝義故事。據《香山縣志》記載,此牌坊始建于南宋德佑二年,當時朝庭為表彰赤坎村阮與子割肋救父事跡而恩準建造的。后因戰亂和天災被毀,阮氏后人為紀念這位孝子,自發集資,于民國十三年(即1924年)重建。
走過孝義坊,便駐足一處“來賢里”古閘門前細細觀賞。原來這是一處由夯土堆壘而成的閘門,斑駁脫落的黃泥墻體,透露出古樸滄桑的歷史“容貌”,它曾是村民日常出入的過道口,起到保護村子的作用,與它相連的還有四周長長的土圍墻,由于年代久遠,只剩下這一處古閘門。
武侯廟位于來賢里閘門左側,這是一座具有濃郁嶺南建筑特色的廟宇,面積近90平方米,兩進兩間布局,青磚墻,硬山頂,灰、綠瓦片覆蓋,前檐下刻有人物故事、花鳥蟲魚等灰塑圖案。舉目望去,整座武侯廟顯得特別精巧端莊,古樸凝重,極具濃郁的嶺南建筑特色。
赤坎村內眾多雕梁畫棟的宗祠建筑也是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漫步于古樸寧靜的巷道中,隨時都能與之相遇,它們古樸端莊的外觀,精巧細致的做工,格外引人注目。
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祠堂建筑,記載著赤坎村豐厚的人文歷史過往。它們是村民祭拜先祖、村內議事、舉辦文化活的重要場所。
兜兜轉轉,徜徉在村內逼仄幽深的小巷中,眼前幾座氣勢恢宏的碉樓分外惹人注目,它們雄偉挺拔的身姿,高聳天際,猶如一群忠誠衛士,守護著村內一方天地。
這些高大的碉樓群,它們屬于民國時期的建筑物,頗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由于那時當地時局動蕩,加之匪患猖獗,許多在海外經商、打拼的華人紛紛在村內組織修建碉樓,起到了瞭望和射擊的作用,保護著村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眼前這是一處年久失修的古宅院,院內房屋已破敗不堪,屋頂瓦面長滿凄凄雜草,顯得十分荒涼。院前卻非常整潔美觀,幾株嬌艷欲滴的大紅花,正羞澀地探出圍墻外,沐浴美好春光。
各位網友!你們有沒來過中山南朗鎮赤坎村游玩呢?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有趣的旅行生活。
旅游線路:中山市內可乘坐023路、085路、212路、218路等公交車到達南朗西江里牌坊下車,再步行約300米即到。
(關注行筆小生,更多優質旅游作品將與您一同分享哦!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請勿抄襲或轉載發表,作品已申請維權騎士服務,全網可查,侵權必究,感謝您的支持與厚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