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垓下之戰
垓下之戰是楚漢之間的一場戰略決戰,也是決定了是劉邦一統中國還是項羽一統中國,由于項羽的自大,項羽在巨鹿之戰的威望一統中國本是有可能的,結果項羽卻像周王朝一樣分封18路諸侯,自封西楚霸王,造成了滅秦的又一場大戰,由于分封不均造成了三齊和陳余和彭越的叛亂,項羽被迫去齊地平叛,項羽攻而不取,使得楚軍深陷泥地,這給了劉邦的機會,劉邦在韓信的建議下還定三秦奪取了三秦關中之地,占有了秦國起家的地盤(關中和川蜀),56萬聯軍打進了西楚國的首都彭城,項羽三萬騎兵夜襲彭城擊敗56萬聯軍,沒有消滅劉邦,劉邦修養生息,派韓信滅掉了北方五國(西魏、趙、代、燕、齊),又派彭越斷項羽的糧道,策反英布,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垓下包圍了項羽,項羽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由此開創了大漢四百年的天下。
2. 漠北之戰
此戰是漢武帝時期和匈奴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漢武帝派遣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和數萬步兵深入漠北,力求殲滅匈奴伊稚斜單于主力平定漠北。此戰殲滅匈奴9萬余人,漢軍只損失了一萬兵馬,徹底殲滅了匈奴主力,使得漠南無王庭,使得自高祖劉邦開始的匈奴邊患徹底得到解決,也為西域納入了漢朝版圖奠定堅實的基礎。
3.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的重要戰役,也是奠定北方勢力的重要戰役。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曹操用人不疑,廣納賢才,袁紹由于剛愎自負,氣走了許攸,結果導致了許攸叛逃曹操。曹操奇襲烏巢的糧倉,斷了袁紹的后勤,導致了袁紹的大敗,中國的北方自此由曹操統治,為奠定三國鼎立的關鍵一戰。
4.參合陂之戰
此戰決定了中國此后北方160年的歷史格局,也是北魏的關鍵一戰,自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其統治的民族,紛紛建立政權,尤其以拓跋珪的北魏和慕容垂的后燕最為強大,395年后燕太子慕容寶率領八萬后燕部隊進攻北魏,北魏武帝拓跋珪,采取誘敵深入,使得后燕軍不能速戰速決,再加上天氣轉冷,又有后燕皇帝慕容垂去世的消息,后燕決定撤軍穩定軍心,結果被拓跋珪兩萬部隊大敗于參合陂,五萬后燕將士被屠戮,加速了后燕的滅亡,396年慕容垂祭奠參合陂戰死的將士時吐血而亡,后燕再無雄主,此戰也奠定了北魏統一北方的基礎。
5.沙苑之戰
沙苑之役指一場決定中國北方命運之戰,由于北魏末年六鎮起兵天下大亂,兩位軍閥就此崛起,宇文泰和高歡各自擁立北魏宗室扶持成立西魏和東魏,西魏雖然擁有八百里秦川沃土,可是渭河平原才3萬平方公里遠遠不如擁有華北平原的高歡(華北平原30萬平方公里),西魏國力遠遠不如東魏,537年東魏權臣高歡率領二十萬大軍想要一舉滅掉西魏統一北方中國,很快高歡兵進許原,逼近長安,此時的西魏國剛剛鬧了大饑荒,國力貧弱,軍隊不滿一萬,宇文泰力排眾議率領輕騎趕到渭河北岸的沙苑,列兵于渭曲,埋伏于蘆葦之中,高歡輕敵冒進,進入了宇文泰的埋伏圈,結果導致了20萬大軍全軍覆沒,高歡僅僅率領數騎逃出。由此一戰,對長達370的中國歷史產生了影響也奠定了北周統一北方和唐朝的興盛。宇文泰由此開創了關隴貴族集團,八大柱國十二將軍,西魏、北周、隋、唐皇帝的先祖都出于此。
6.隋煬帝征高麗
高句麗是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隨著中國南北朝的戰亂,崛起于中國東北占據著中國遼東和朝鮮半島大部分,屢次侵擾隋朝邊境,隋朝為了殲滅高句麗,隋煬帝御駕親征,但是由于隋煬帝橫征暴斂,不愛惜民力挖了隋唐大運河,激起了社會矛盾,這個時候內憂外患,還三征高句麗,引起了國內的隋末大起義,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唐朝取代了隋朝,李世民吸取隋朝教訓滅掉了高句麗,把遼東地區重新納入中國版圖。
7. 澶(chán)州之戰
澶州之戰是北宋和遼25年戰爭的關鍵之戰,自從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給遼,中原王朝無不想要奪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北方重要的屏障,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相當于暴露在北方王朝面前,華北平原無險可守,宋太宗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北方的大遼蕭太后掌握大權,打算消滅北宋一統中原,宋真宗也想南逃,在寇準的力勸下,到了澶州督戰,因而宋軍軍心大陣,遼深入宋境,后勤也出了問題,因而被宋軍擊敗,因而宋遼議和,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自此宋遼保持了百年和平,宋遼國力相當,誰也無法吞并對方,成為了中國另一個南北朝,雖然金朝崛起吞遼滅宋,依然無法滅掉南方,宋朝時期徹底完成了經濟中心南移。
8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是明朝的一場內戰,朱元璋制定的藩王拱衛京師,造成了藩王勢力的擴大,朱允炆進行了一系列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被迫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奉天靖難,由于朱元璋把能打的將領都除掉了,只留給了朱允炆一位善守的耿炳文,耿炳文知道燕王等不了,朱棣是無法消耗過朝廷的,開始兵部尚書齊泰等人,覺得耿炳文無法平叛,換上了不知兵事的李景隆,結果碰上了明朝僅剩的軍事天才朱棣,李景隆數次主力被朱棣打敗,朱棣乘勝追擊在1402年攻進了京師(此時明朝首都是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朱棣在永樂18年遷都賦予北京更多的意義,北京最早只是軍事中心,由于遷都也成為了政治中心,動用全國的力量去防守邊疆,避免了北宋的后塵,也奠定了明朝的國策,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
9. 烏蘭布通之戰
清早期由于平定南明和三藩,忽略了漠西草原準格爾汗國的崛起,準格爾汗國擴張到了整個漠北和漠南草原。
曾經和康熙說君做南面的皇帝,我做北面的皇帝,想和大清平分中原,噶爾丹在1690年進軍到了烏拉布通,烏拉布通距離京師只有400公里,北京告急,如果無法擊敗葛爾丹清朝隨時可能滅亡,康熙于1690年在烏拉布通經過數日激戰打敗了葛爾丹,穩定了清朝對蒙古的統治,并在1691年進行多倫會盟,把外蒙古納入中國版圖,正是在康熙的基礎上,清朝花了百年時間在乾隆時期滅掉了準格爾汗國,終于統一了漠西蒙古,將蒙古地區納入中國版圖,并在把漠西地區稱為新疆,意為故土新歸的意思,此時的新疆面積為210萬平方公里。
10.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是英國對侵中國略戰爭,英國人為了掠奪中國財物,在中國開始鴉片貿易謀取暴利,道光皇帝命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英國借口清政府虎門銷煙,派出遠征軍侵略中國,中國不敵英國的堅船利炮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失去了自主獨立,鴉片戰爭開始了中國近代屈辱史,同時也揭開了中華民族百年來抵抗外國侵略的歷史,客觀上打開國門,促進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