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上一篇文章中(相關閱讀:5000年前的項鏈,竟然比現在還時髦?揭秘項鏈的前世今生(上)),J先生帶大家看了項鏈在魏晉南北朝以前的發展史。
↑↑↑清 金項鏈 故宮博物院藏
那么,魏晉南北朝以后,項鏈這種別具一格的裝飾品,在樣式上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接下來,就跟著J先生繼續了解一下吧~
隋唐時期
唐朝是封建社會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社會安定,生活富足,唐代女性更加重視裝扮自己,項飾成為唐朝女性裝扮自己必不可少的配飾之一。
↑↑↑水晶項鏈,西安考古研究院藏,動脈影攝
由于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瑟瑟珠”、瓔珞等舶來品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來。
↑↑↑圖源:裝束復原
“瑟瑟珠”是從域外進口的一種碧色寶石,由于價格昂貴,數量稀少,佩戴者多為皇室貴族。
至于寶石種類,后人尚無定論,主流有說是綠松石、藍寶石,還有青金石的。(但J先生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在下一篇文章里會做考據,敬請期待)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供養人壁畫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1957年在陜西西安李靜訓墓中出土的瓔珞中墜著的“瑟瑟珠”。
↑↑↑陜西西安李靜訓墓中出土的瓔珞
這條瓔珞采用純金制作,由28顆鑲嵌著小珍珠的球形金鏈珠所組成,左右兩邊各有14顆,呈對稱式結構,以金線穿起,項鏈搭扣中間鑲嵌著凹雕有鹿紋的青金石。
下端居中的圓形金飾上鑲嵌著一塊血紅的雞血石,四周圍繞鑲嵌有24顆珍珠。
在它的正下方,垂掛著一顆鑲有金邊的水滴形“瑟瑟珠”。
↑↑↑圖源動脈影
這一時期的瓔珞,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無論是從設計風格,還是材料選用方面,都帶有濃厚的異域風情。
↑↑↑隋唐時期的女子佩戴瓔珞
從樣式上看,瓔珞的紋樣華麗繁復,線條起伏近似完美的弧線,技術工藝十分精湛,款式更是極為考究,多以單層項鏈和多層項鏈為主。
(相關閱讀:瓔珞是啥?印度的舶來品,充滿佛性的項飾,如今在瓷器上隨處可見)
↑↑↑敦煌莫高窟唐代彩塑瓔珞
宋朝時期
宋朝時期,戰亂頻繁,紛爭不斷,但是在重農興商、尊崇文化的理念下,不僅經濟、文化極為繁榮,而且民間的手工業發展十分昌盛。
↑↑↑南宋 金項飾
由于這一時期,人們普遍遵從周禮、秦漢以來的漢文化傳統:“重頭飾,輕項飾”,所以,佩戴項飾的人少之又少。
↑↑↑圖源:裝束復原
隨著佛教盛行,一些信奉佛教之人,尤其是婦女,誦經完畢后,常常將念珠(指:誦經時用來計數的串珠)作為一種項飾佩戴在頸部,而這種佩戴方式為宋代獨有。
↑↑↑宋 水晶念珠 藏于南京市博物館
當然,念珠的材質也是十分豐富,除了最常見的香木外,還有金、銀、水晶、珍珠、蓮子、菩提子等等。
在江西省波陽縣團林公社東湖生產隊宋墓中,就曾出土過一條水晶項鏈,顆顆晶瑩飽滿。
↑↑↑江西省波陽縣團林公社東湖生產隊宋墓 水晶項鏈
元 代
元代時期的項飾承襲宋代,也有以念珠作為項飾的喜好。
瓔珞作為一種樣式華麗的頸飾,深受王室貴族的喜愛,尤其是在宮廷中的舞女和侍女中,尤為常見。
↑↑↑元代 瑪瑙純金瓔珞掛飾
在元·陶宗儀《元氏掖庭記》中,曾記載:“帝在位久怠于政事,荒游宴,以宮女一十六人......戴象牙冠,身披瓔珞”。
在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北壁的元代壁畫中,“天女”的頸部上,便佩戴了一條華麗的瓔珞。
除了念珠和瓔珞外,在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或壁畫上,還常常能夠看到一種形似瓔珞的飾品,名為長命鎖,它是一種帶有吉祥、祝福含義的飾品。
↑↑↑左:佩戴長命鎖的天女 右:戴長命鎖的童子
明 朝
到了明朝,元朝時就已出現的“長命鎖”,成為了婦女兒童佩戴的項飾中最流行的款式之一。
↑↑↑北京明代法海寺壁畫局部
關于長命鎖最早出現于何時已無實證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從漢朝時期的長命縷演化而來。
據《太平御覽·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長命縷
漢代端午節時,為了驅魔辟邪,人們常將五彩繩系于身上或懸掛于家門口,而這種五彩繩就被稱為“長命縷”。
宋朝時,長命縷已不再是一條簡單的五色繩,人們還將珍珠等各種珠寶首飾串于其中,造型更為多樣豐富。
經過長期的演變,到明朝時,長命縷逐漸變成了象征吉祥的“長命鎖”,成為一種上至貴婦下至平明均可佩戴的一種項飾。
長命鎖多為金、銀、玉石、紅繩等材質制作而成,呈鎖狀,兩面均飾有吉祥的紋飾,有的還刻有吉祥文字。
↑↑↑【永遇樂】足銀長命富貴鎖 珠寶匠在售
古人認為將其佩戴在胸前,便可逢兇化吉,驅邪消災。
↑↑↑【滿庭芳】足銀鍍金花絲蝴蝶寶寶鎖 珠寶匠在售
清 代
到了清代,項飾的材質不僅多樣,而且造型豐富,別具一格。
↑↑↑清代水晶項鏈 沈陽故宮博物館藏 圖源:遺產君
這一時期的項飾,大致可以分為朝珠、領約、長命鎖和前襟的串珠四種。
其中,朝珠是清朝帝王或品階較高的官員在特殊的場合懸掛于胸前的飾物,平民百姓不得使用。
↑↑↑清碧璽海藍寶朝珠,遼寧博物館藏,動脈影攝
朝珠是由108粒珠子貫穿而成,每隔27粒珠子中間需要隔一粒佛頭,除此之外,朝珠還需要有三條記捻和一條背云。
↑↑↑嘉慶皇帝東珠朝珠
由于朝珠需要官員們自行準備,所以,官員們對于朝珠的材質十分講究,朝珠成為了官員用來彰顯自己身份地位的物件之一。
↑↑↑青金石朝珠 清 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朝珠,在清朝還流行一種佩戴在頭頸處的女性裝飾品,名為領約。
(相關閱讀:衣服標簽都沒拆?皇后窮得只能戴水晶?你可能對延禧攻略有點誤解)
從形制上看,它是一個鏤金的圓環形狀,有開合式的活口,環上鑲嵌寶石,活口處垂下兩條絳。
↑↑↑銀鑲珊瑚領約 清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朝規定,宮廷里的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高級宗室的妻室和女兒,宮廷外的一品至七品命婦,在穿著朝服時均應佩戴金約和領約。
從后妃到命婦,行大禮時需用之。
↑↑↑金鑲青金石領約 清 故宮博物院藏
前朝時期的長命鎖,在漢族的婦女兒童中仍然十分多見。
這一時期的長命鎖,不僅材質更為豐富,制作的工藝也更為精湛,采用鏤空、花絲技藝的項飾層出不窮。
↑↑↑清 銀鏨刻琺瑯彩富貴榮華紋蝴蝶形項圈長命鎖
近現代
而到了今天,項飾已經成為人們首飾盒中必不可少的首飾之一。
↑↑↑Le Jardin Exotique 粉碧璽項鏈,by Farah Khan
隨著工業、制造業的發展,項飾的材質逐漸豐富了起來,除了傳統的金銀珠玉,各種珍珠、鍍金等材質的項飾也流行起來。
↑↑↑淡水珍珠項鏈 珠寶匠在售
而項飾的樣式也更為多樣,除了一些簡約大方的設計,一些富有設計感的項飾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Wendy Yue紅寶石黃金項鏈
J先生說:
項飾雖然是一種用于點綴頸部的裝飾品,但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了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隨著時代的變遷,項飾的樣式和材質也在不斷地改變,但人們自始至終對于美的追求、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卻不曾變過。
參考資料:
1、王苗 珠光翠影 中國首飾史話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野性!新穎!前衛!打造霸氣女王范兒,他是改變英國珠寶界的男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